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賜封東晉道門高人麻衣子為“慈惠普濟真人”,併為他敕建石門靈堂,賜宮名為“普濟宮”。
這所歷史上著名的道教宮殿曾因故被毀,而在普濟宮所屬的碑林中,卻僥倖留下了一些殘存的石碑,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叫《成吉思皇帝賜丘神仙手詔碣》。
這塊石碑上刻的內容,是當年成吉思汗邀請全真教的名人丘處機會面的簡介。那麼“一代天驕”為何會邀請“全真七子”會面呢?丘處機當時已經年逾古稀,為何會長途奔波,前去會面呢?
有人曾認為,成吉思汗之所以邀請丘處機會面,是為了長生不老,因為根據成吉思汗身邊的謀士耶律楚才記載,成吉思汗在見到丘處機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是問道長生:
真人遠來,有何長生之藥以資朕乎?
因此有人據此認為,成吉思汗當年也老大不小了,找丘處機這個“老神仙”的目的,應該就是想諮詢下有關長生不老的事。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熟悉成吉思汗發家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成吉思汗當年創業非常不容易,可以說他的天下,是從屍山血海中拼出來的,是從各種陰謀詭計中創出來了的,你說這種人會相信長生不老?
他能相信“藥效能持久”就算不錯了,這種人一輩子只會相信他自己。
在這份記錄中,丘處機對於成吉思汗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不過答案是否定的。
有衛生之道 ,而無長生之藥.
看到這裡,一般人可能會想到,這就是兩個人見面之後在閒聊,就像老師見了股民之後,問對方最近紅了還是綠了,或者反過來後者問前者,最近的花朵是否天天向上......總之人家不過就是順嘴一問。
二般的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想,成吉思汗怕是有事要問丘處機,但是又不知道這人靠不靠譜,所以,先丟擲個小問題,考察一下丘處機的品性。如果這時候丘處機對長生之道“很懂”,那麼成吉思汗可能就會後悔“三顧茅廬”了。(成吉思汗請了丘處機三次,第三次丘處機才出山)
因為丘處機這個修道的人,對於長生的問題很坦誠,所以成吉思汗和丘處機隨後進行了親切的會談,雙方對對方近期取得的成績,進行了高度讚揚,並對雙方下一步的合作,交換了意見,最終雙方的會晤在非常融洽的氣氛下達成各自目的。
雙方會面結束之後,成吉思汗公開向世界宣稱,以後宗教這一塊的工作,他認為丘處機道長將會發揮帶頭大哥的作用,而丘處機......默認了成吉思汗的這一說法。會議結束之後,全真教開始天天向上,而元朝也慢慢一統中原。
從上述的內容中,有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出了端倪,也有朋友可能還是一頭霧水,因此咱們在接著往下看。
丘處機是“全真七子”這件事情,估計除了喜歡道教的朋友之外,很多人都是因為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小說才知道他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丘處機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因為丘處機的身份比較特殊,所以有關他的記錄,往往都有點神話色彩,所以可信度不是太高,不過有關他的一件“俗務”,卻很好的說明了他的“能力”。
公元1214年,當時的山東境內,湧現出了一股民間武裝,他們不光“不遵守社會秩序”,還“非法”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而當時名義上控制這一地區的金人,因為實際上外強中乾,所以不好以武力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就請丘處機當“和事佬”。
結果丘處機不愧是“武林高手”,在他的斡旋之下,這股讓金人頭疼的民間武裝,被招安的被招安,不願被招安的人,也消停了下來。因為丘處機在山東地面說話好使,所以當時不光成吉思汗想和他聊聊“長生”,南宋和金人也都曾派人去找他,希望能在某些方面達成共識。
那麼丘處機一個道士,為什麼在山東的“黑白兩道”都能吃得開呢?
因為當時是亂世,宋朝被金人打得龜縮在了南邊,而異軍突起的成吉思汗又對中原虎視眈眈,所以老百姓在夾縫之中,活的是非常辛苦,而這時候還有什麼比神秘的宗教更能撫慰人心呢?
所以丘處機的作用,就在亂世中被放大了,這也不是當時的特例,只要大家認真研讀下古代歷史就會發現,亂世不光出英雄,還非常適合宗教的成長。
看到這裡,朋友們應該已經能看出來,成吉思汗為什麼想要找丘處機了。那麼丘處機這個“六根清淨”的道士為什麼要出山,為什麼又拒絕了南宋和金國的“好意”呢?
據一些文獻記載,丘處機當年在任掌教之後,曾在自己的教派內部,推行過一件事,這件事就是“道、釋、儒”三教合一。
有人可能會問,這三種教可以合一嗎?答案是可以。大家如果仔細研究這三教的歷史,就會發現這三教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一直在“順應時代潮流”,只不過單從外面看,看不太出來。丘處機的上一任掌教,叫王重陽,其實丘處機想“三教合一”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繼承了王重陽的衣缽。
因為宗教隨著時代發展,這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儒學在宋朝再次“煥發容光”之後。
宗教如果想發展,除了要不斷進步之外,也需要一個強大的靠山盾,那麼還有什麼比當朝的帝王靠山更大呢?南宋當時已經病入膏肓,肯定是指望不上了,而金國,雖然也曾支援過丘處機一段時間,但是後來人家還是更想用儒教,所以丘處機如果想要有所作為,那麼能選擇的靠山,就只有成吉思汗了。
從後來結果看,丘處機的“西遊記”沒有白費,因為他的“站隊”,道教在當時迎來了新的發展。
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成吉思汗“三顧茅廬”的原因,就是想利用丘處機的影響,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丘處機不辭辛苦的前去會面,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是為了他所在的教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