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後,美元憑藉與黃金掛鉤,與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建立了經貿關係。美元順勢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第一位。然而最近美元這個“第一”好像要被改變了。據SWIFT資料顯示,5月美元在支付貨幣佔比的份額已經被歐元超過,歐元為39.03%,美元為38.35%。
在近10年中全世界很多國家,大家都希望改變美國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的結算體系,主要原因原因就是美國透過擁有美元”鑄幣權“的便利手段,開始變相地掠奪全世界的財富。美國一旦沒錢了,就印刷一點給大家,再沒錢了再印。拿著隨便印出來的錢,滿世界的換東西,到沙特換(買)石油,到中國換(買)衣服,到巴黎換(買)香水,到日本換(買)汽車,到紐西蘭換(買)奶粉。
人民幣國際化迎來拐點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金融體系安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協調全球貨幣關係的樞紐機構(你可以將它理解為全球貨幣的“WTO”),IMF對於具體國家的貨幣的認可至關重要。而這個認定最終的標誌就是:SDR的權重(特別提款權)。
SDR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是一種“超主權”貨幣,是全球貨幣組成一個籃子,形成一個全球貨幣的價值之“錨”,其他貨幣作為匯率的參照,被稱之為“紙黃金”(類似黃金的作用)。一種貨幣在SDR中的佔比越高,就意味著這種貨幣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匯率話語權越高。
人民幣加入SDR的歷史較晚,2015年12月1日,IMF才正式宣佈將人民幣納入SDR,併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權重貨幣,超過了日元、英鎊。
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全球外匯儲備當中,美元具有壓倒性優勢,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其他貨幣沒有機會。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據IMF的最新報告,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各家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資產佔比升至1.95%,是這項統計有史以來(2016年以來)最高。
截至2018年年中,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已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小的國家不說,大的央行就包括:歐洲央行、德國央行、法國央行等,都將人民幣納入了外匯儲備。
隨著中國經濟的告訴發展,高盛現在認為,人民幣到2030年將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全球第三大儲備貨幣。高盛經濟學家Danny Suwanapruti和Michael Cahill報告表示,全球央行未來五年持有的人民幣資產規模可能從目前的2870億美元增加4000億美元,到2030年,人民幣在全球儲備中的佔比可能從目前的2.4%升至6%,“很大一部分”增長可能伴隨日元佔比下降。目前,人民幣在12萬億美元全球儲備中排名第五,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
人民幣作為該國通行的貨幣
貨幣是有主權的,只要是主權國家,都不太可能將本國貨幣的權力轉手給他人。正如在國內不允許美元直接作為交易,在歐洲,人家也是不認可你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的。所以,真正使用人民幣的國家比較少。
只有極端情況下,一些國家才會將他國貨幣作為本國通行貨幣——瀕臨崩潰的國家。其中的典型就是辛巴威,由於人類歷史上最誇張的通貨膨脹,辛巴威放棄了本國貨幣,允許美元、日元、英鎊、人民幣等外國貨幣作為合法的交易貨幣。不過,辛巴威很快會發行本國貨幣,屆時人民幣和美元等貨幣,將不退出合法交易的舞臺——除非在地下交易。
和辛巴威相似的還有委內瑞拉,同樣可以使用人民幣交易——也僅僅是政府允許,但真正交易的有多少,不好說。
還有在中國經貿影響力很大的國家,比如越南,允許區域性地方使用人民幣,正式允許在其北部邊境城鎮進行商品交易時使用人民幣。還有在尼泊爾,你也可以在部分商店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
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帶來新機遇
中國的思想和技術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宋朝是第一個將紙幣引入世界的朝代,今天,中國在發展數字貨幣(CBDC)方面也走在全球前列。
自2014年以來,中國一直在研究數字貨幣。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成功構建數字人民幣原型。2017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啟動了數字人民幣研發專案,大型商業銀行、網際網路公司和電信企業參與了該專案。2019年5月,中國成為首個在深圳、蘇州、成都、雄安等地開展CBDC大規模試點的大國。根據中國央行在2021年7月釋出的白皮書,該試點目前覆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以及中國的中部、西部、東北和西北地區。
總之,世界的金融格局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也可以說世界經濟秩序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變革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