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自周朝出現起,長期代表著封建王朝官員的最高地位。不過在曹魏末年,由於司馬懿三父子出於奪權收買人心的需要,大肆封賞官員,在司馬炎上臺時朝廷裡已經充滿了司馬家的親族以及名門權貴(例如地位在三公之上的司馬孚和鄭衝)。於是在司馬炎登基後,朝廷同時出現了八個擁有公級待遇的官職,包括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地位在三公之上的三上公(太宰、太傅、太保),以及兩個最高的軍職(大司馬、大將軍),這些官職被合稱為八公。
按照大臣的升遷順序,八公的地位從高到低大致是: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馬>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本文專門彙總司馬炎時期歷任八公名單,並對這些人的地位作出簡單排名和介紹。以下是司馬炎時期的歷任八公姓名和任職時間:
太宰:
司馬孚265-272
何曾278
賈充282(追贈)
太傅:
鄭衝265-273
何曾276-278
羊祜278(追贈)
陳騫281(追贈)
太保:
王祥265-?
何曾267-276
衛瓘290
李憙?(追贈)
大司馬:
石苞265-268
司馬望?-271
陳騫276-281
司馬攸282-283
司馬亮289-290
司馬駿286(追贈)
太尉:
何曾265-267
司馬望267-?
荀顗:?-274
陳騫274-277
賈充276-282
司馬亮282-289
楊駿290
司徒:
司馬望265-267
荀顗267-?
石苞?-273
何曾267-278(兼領)
李胤278-282
山濤282-283
魏舒283-290
王渾290
司空:
荀顗265-267
裴秀268-271
鄭袤271
賈充272-277
司馬攸276-282
衛瓘282-290
石鑑290
大將軍:
陳騫?-274
司馬伷280-283
以上人員的地位大致排名是:司馬孚>鄭衝>王祥>何曾>司馬望>荀顗>石苞>陳騫>裴秀>鄭袤>賈充>司馬攸>李胤>司馬亮>司馬伷>衛瓘>山濤>魏舒>楊駿>王渾>石鑑
其中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弟弟,曾在高平陵之變和合肥新城之戰中作為重要人物為司馬家族立下大功,是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都要給足面子的長輩,司馬炎自然不敢怠慢。司馬孚最後活了93歲,和他比起來,司馬懿都算短命了。
鄭衝、王祥、何曾、鄭袤這幾人是曹魏老臣,而且名望很高,拉攏他們屬於政治需要。
石苞和陳騫是司馬師和司馬昭手下的大將,立下不少戰功,二人後來帶頭勸進司馬炎稱帝,因而地位在將領中排在最前面,但他們出身的不同導致了命運的差別。陳騫出身較高,是曹魏司徒陳矯之子,且和司馬兄弟自幼相識,一路順風順水,死後還被追贈為太傅。而石苞就慘了點,他出身較低,年輕時還賣過鐵,加上德行欠奉,最終遭到同僚排擠,一度被免官。
順帶提下同樣被追贈太傅的羊祜。羊祜在外鎮守荊州,一生沒能位列三公,但司馬炎對其信任有加,極為禮遇,一直給的是三公級的待遇。而羊祜在死後甚至跳過三公直接被追贈太傅,足見他在司馬炎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荀顗、裴秀、賈充三人分別是曹魏名臣荀彧、裴潛、賈逵的兒子,倒向司馬家族後迅速成為親信。三人中荀顗年紀最大,地位最高,裴秀48歲去世,如果活長點地位還能更高。賈充活得最久,加上後來和司馬炎成為了親家,地位更是無比尊崇,死後還被追贈為八公之首的太宰。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鍾會,他剛年滿40就成為了司徒,地位遠在上述三人之上。如果鍾會最後沒有造反,而是平安活到司馬炎中期,以鍾會的出身、才能和功績,位列上公基本是板上釘釘的事,最起碼也能混個大司馬。由於鍾會的父親鍾繇曾經擔任太傅,按當時的傳統,鍾會成為太傅大約也是早晚的事。
司馬望、司馬攸、司馬亮、司馬伷是西晉宗室。司馬望是司馬孚之子,曾多次與蜀吳交戰,是和姜維、施績、丁奉等名將打過照面的人。司馬攸是司馬炎的同母弟,幼年時被過繼給叔父司馬師,擁有超人一等的地位。司馬亮和司馬伷是司馬昭的異母弟,司馬炎的叔父,司馬伷在滅吳之戰立下戰功,司馬亮後來成為司馬炎的託孤大臣,但很快死於政變。
其餘人員基本是司馬兄弟所提拔官員或者是官二代,其年齡都比司馬炎要大上許多。司馬炎自繼位起,朝廷重臣便大都是其長輩,這種情況直到司馬炎去世也未能改變。這種情況延續到其子司馬衷時期,導致其完全失去了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