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大家介紹龍脈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歷史小故事,因為這個故事不僅涉及到我們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還與龍脈相關。
在廣州有一個地方叫做馬鞍崗,很久以前的馬鞍山是一條連綿的山脈,而今天我們看到的馬鞍崗確實不連續的一片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秦始皇派人把它給挖斷了。
要知道秦皇朝的國都在咸陽,廣州馬鞍崗離咸陽足足數千裡,嬴政秦始皇曾不惜派人遠涉千里,到嶺南鑿山,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南龍脈。
在《廣州記》中,有著這樣的一個記載:秦始皇年間,廣州馬鞍崗的雲和黃色的氣升起,民間傳揚這是“天子氣”。秦始皇一聽到這個訊息,召集術士商量,術士們說只有破壞這條龍脈才能消除廣州的天子之氣,於是馬上派人去把馬鞍崗給挖斷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到過金陵,金陵自古乃繁華之地,這片地區的風水格局十分地好,秦始皇讓隨行的風水師測算,果不其然,此地竟有一條龍脈!
毀一條是毀,再毀一條又如何。說幹就幹,讓風水師作指導,派兵鑿山,挖斷了紫金山的龍脈,又鑿開方山,挖通秦淮河,引河水灌入金陵,然後注入長江,洩掉了金陵的龍氣。
始皇東遊自江乘渡江,望氣者言五百年後,金陵有天子氣,因鑿鍾阜,斷金陵長隴以通流,後呼為秦淮。----《至正金陵新志》
此後金陵被改名為秣陵,秣是喂牲口的草料,意思就是金陵不過是個養馬之地。
然而,在秦朝滅亡後,秣陵又被改回叫金陵。雖然被秦始皇破壞掉了龍脈,但是此地仍是個風水寶地,但是國都建在這裡的政權,從孫權到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再到Jiang介石最後都沒有能統一中國,都是短命王朝。
經過廣州馬鞍山的這條龍脈,恰恰是中華三大龍脈之一的南幹龍脈。而經過金陵的龍脈,則是中華三大龍脈之一的中幹龍脈。
雖說三大龍脈被破壞了兩條,只留下最後一條北幹龍脈。然而秦朝國祚並不綿長,秦二世時就被顛覆了政權。
秦朝統治暴虐,壓迫百姓失去民心,這是一個方面。在風水學來看,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秦始皇不小心把自己的龍脈破壞了。
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修萬里長城,後來蒙恬被胡亥賜死。
有功之將被賜死的原因也很簡單,引用蒙恬自己說的話:“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里,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不僅僅是秦始皇十分看重龍脈氣運,其他各朝各代的君王,也是如此。
戰國時期,楚威王攻打下越國之後,在金陵的盧龍山埋下金子,讓百姓將盧龍山挖斷,只為了破壞其中的龍氣。
唐太宗李世民曾派當時赫赫有名的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外出勘察各大山川,鎮壓龍脈,以維護自己的統治。
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年間遷都北平,金陵(南京)為陪都。除了“天子守國門”這個目的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北平乃龍興之地。
既然龍脈如此重要,那麼龍脈是什麼呢?
龍者何?山之脈也。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地理大成 · 山法全書》
並不是所有的山脈都可以稱為龍脈,龍脈所在的山必須有始有終,有根有源,內部有生氣貫通,這樣的山脈外形上表現得高低起伏,連綿不斷。
成語“來龍去脈”大概就是想表達這樣的一種現象。
在這個衍生無數文明文化的神州大陸上,有著三條主要的大龍脈。
在各個地方,還有這許許多多小龍脈,這些小龍脈,在風水玄學上來看,是影響著各地之氣運。
剛剛說了來龍去脈,龍脈都有支有源,支是分支,源是源頭。
三大龍脈的源頭,都是一座山,崑崙山。
崑崙山在我國一直被譽為神山,,有著“萬山之祖”、“中國第一神山”等稱號。在風水一脈中,更被認為是天下“龍脈之祖”,素有天下龍脈出崑崙的說法。
《山海經·西山經》中稱崑崙山 “是實惟帝之下都”。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帝的下界都城。因此,以崑崙山為源頭的三天龍脈,其龍氣實為帝王之氣,作為真龍天子的帝王,當然不喜歡有其他人得到這種龍氣,因此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那些個帝王都喜歡破壞龍脈了。
雖說三大龍脈,同出一源,到時也是有區別的。
北幹龍脈的特點是,山脈起伏大起大落,雄壯寬厚,有萬世不拔之相。
中幹龍脈則兼具雄壯沉穩與輕靈變化,所以中幹龍脈所經過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之地。
而南幹龍脈是輕靈俊秀有餘,而沉穩渾厚不足。
此次龍脈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免責宣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