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鄉愁,是一抹綿長的思緒,縈繞在心頭腦海。
鄉愁,是一張回家的郵票,縱使萬千路程,也要踏上歸途。
鄉愁,是斑駁的光影時光,你我都已長大,父母卻慢慢老去。
鄉愁,是隨著如今高樓萬座平地起,回家路卻是模糊的記憶,無法探尋。
眾多的古老村落,雖然建築遺蹟仍在,但是越來越多的地方,卻已經慢慢成為空村,人已老去,樹影仍在。
在博山西面的大山處,有這麼一處古老的村落,以其遺留的民居建築,跟獨特的狹窄巷道,還有優秀的歷史人文,而入列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
這個村落,依山而建,盤臥而居,巷道兩面滿是石頭堆砌的民居,頗有一番尋古的味道。舊時的村子,被村中的一條河一分為二,成為兩個建制村,這條河叫做石臼河(官方叫法如今為石溝河),這個村子叫做東流泉村。
東流泉村,百年曆史,風格別具
要說東流泉村的歷史,目前均不可考,僅僅能夠從村中的《張氏支譜》可知清初時候張氏五世祖自萊蕪的要關莊遷居到此,那時候的東流泉還叫做西流泉莊。後來建國之後,村落一分為二,石溝河以東的叫做東流泉村,石溝河以西叫做西流泉村。由此可知,村落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三百餘年前。
而根據明初移民的大遷徙來看,周邊的古老村落大多建制時間在洪武年間,其中包括西面的鎮門峪到青龍灣,再到南面的惡石塢,都是在這段時期有的村落建制。所以,東西流泉村的建制時間估計也是在這段時期。
初識東流泉村,還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看到村北西側一面斷崖,頗有感觸。斷崖下邊,是正在修繕的石溝河河道跟停車場,能夠預見到未來的一兩年村落還是要主打村落旅遊線路的。
河道的西側,便是西流泉村,東側則是東流泉村。目前的特色的古老民居,多在東流泉一側,沿著村碑處往東側稍走幾步,便能見得到一條狹窄的道路蜿蜒盤旋,視線往上而去似乎可以看得到一直延伸到山頂附近的道路跟民居。
沿著狹窄的山路一直走,才真正的感覺到了一種壓迫的空間感,一側是石磚加固的山體,一側是石牆民居,這裡是真正的一人巷(古老的村落中,一人巷隨處可見,一人巷的地方,多是鄰里關係融洽的地方,相互禮讓是基本的操作)。
走在村中,不乏幾處破敗的房子無人居住,不過臨近河道附近幾處二層小樓,炊煙裊裊,滿滿的一幅生活畫卷。因為道路狹窄,運送物資頗有不便,所以越往高處,人煙越加地稀疏,只有一聲聲的狗吠聲,訴說著這裡還有人居住。
古村、古屋、古老的風俗文化,越來越現實的問題
走過眾多的山裡村落,破敗似乎是共通的問題。以前時候,山裡村落交通不便,吃水跟基本的生活物資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解決,多以山裡的年輕人,大多都會選擇走出大山,去城市打拼一番,然後將家裡老人接到身邊方便照料。
這些的山裡村落,隨著出走的越來越多,慢慢的蕭瑟破敗,僅僅遺留下一些殘磚斷瓦,供人憑弔。
而隨著鄉村振興的落實,也有越來越多的村落找到了發展的方向。越來越多的朋友,也喜歡上了這些原生態的山裡生活氣。以前僅僅在旅遊圈中口口相傳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當中,自駕、摩旅、搭幫結夥自由行,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出行方式。
石磚、石板、石屋,感觸一抹時光的痕跡,看著炊煙四起,光影濯濯,這些的古老村落,未來可期!
這裡是狗哥嗅途,致力於旅行乾貨分享的狗哥。
Tips:
東流泉村,比較推薦的方式還是自駕或者摩旅,途中的山道略多,需要小心駕駛。停車可以停在村北側的斷崖位置,有比較明顯的停車標識。周邊還有諸多的古老村落景觀可以一併遊覽,比如西流泉村、蝴蝶峪、惡石塢村等叫得上名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