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投稿】
今年七十二歲的我,有四個女兒一個兒子。
孩子們都已經成家立業,四個女兒自然不用說,家庭都很穩定,最讓我發愁的是我小兒。
我小兒是我最小的孩子,今年才33歲。
因為小兒來之不易,所以自小就多疼他一些。
幾個姐姐也都很謙讓他,家裡有什麼好的,都緊著兒子先用。
可是越對他好,兒子就越不爭氣,我也是無奈了。
相比之下,我的女兒們都很貼心。
比如:
大女兒自從工作後,每年都給我們老兩口拿錢,她嫁得也很好。
村裡老房子翻修,大女兒也是承包了大部分的費用。
二女和三女是逢年過節禮物不斷,家裡大大小小的傢俱、家用,幾乎都是這兩個女兒置辦的。
四女跟我們老兩口住在一個城市,每個月必來家裡探望三次以上,幫我們洗洗涮涮,給我們買吃的。
反觀我那小兒真是不成器。
高中的時候,數學成績不好,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給他請老師,結果最後考個42分。
成績只能上三本,別人都勸別去了,去高職還能學個一技之長。
我小兒哭鬧說上高職沒面子,最終還是依了他,去那學費死貴的三本,四年大學花費無數。
所幸,幾個姐姐當時已經工作了,大學沒花我們老兩口什麼錢。
好不容易熬出了大學,拿了個本科畢業證,做父母的也算是欣慰。
眼看著又到了結婚的年紀,可是小兒工作一直定不下來。
我們做父母的早就退休了,已經沒有什麼人脈可言。
我們家兩個女婿混得比較好,幫忙給找了個工作,三女又幫忙張羅了物件。
好不容易,一家人努力之下,趕在小兒三十歲之前結了婚,立了業。
每當想起這些事,我和老伴就忍不住感嘆:
現在的社會,還是女兒多的家庭靠譜啊。
其實我也不明白現在的社會怎麼了,按照以前的論調,都覺得兒子多了好,現在是反過來的。
我們想不通原因,但小兒還是得多照顧啊。
我以為,給小兒找了工作,找了物件,做父母的這輩子就算完成任務了,後面只剩享福了。
沒想到:
前不久小兒跑過來(雖然在同個城市生活,但是他八百年不回家一次,除非有事),說:
老婆上個月被公司裁了,現在家裡就靠他一個人月薪五千,供房有困難。
我說,那怎麼辦呢?
小兒說,爸,要不你把你的退休金先給我用用,救個急。
哎!
我還能說什麼呢?
就這麼一個兒子,又不能眼睜睜看著他供不起房,若是斷了將來他住哪呢。
我問,是不是就這一個月吃緊呢?
小兒為難地說,你也知道,你第二個孫子已經在路上了,方方面面都要錢啊。
我心想:好,這是要跟我打“長期戰”了。
看來,未來很長時間,他都要“挪用”我的退休金了。
沒想到啊,人到晚年,養老金變成養兒金了。
對於上面這份投稿,你怎麼看?
曾經在Z乎上看過一個問題,熱度很高:
“人到老年之後才發現,只有兒子的家庭過的不如有女兒的家庭,這是為什麼?”
現實中我身邊也有類似的案例。
有個朋友在社群工作,他說:
如果你去到一個老年人家裡,老人自己穿衣很邋遢,房間髒亂,屋子燈泡有的亮有的不亮,多半這個老人只有兒子;
但如果你發現有的老人,髮型整齊,衣服乾淨,房間清潔,還經常有子女來探望。
這個老人多半有女兒,而且不止一個女兒。
為
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從前的社會,“兒子多”的確是對生活有保障的。
因為以前的觀念下,生了女兒,最終是“別人家的”。
別人家的兒子會把自家的女兒娶走,然後成為對方家庭的一份子。
所以為什麼至今仍有很多七零後的女性,特別是家裡兄弟姊妹多的,
往往得不到好的教育,在家庭資源的分配方面也經常處於劣勢。
就是因為她們的父母,不願意在她們身上做過多的投入。
認為女兒以後反正是要嫁入夫家,跟孃家就沒關係了。
然而“八零後”之後,隨著獨生子女的出現,這個現象就被打破了。
八零後的女孩子,被父母很好地呵護長大,可受教育,也可找到好工作,結婚嫁人之後也不會跟孃家斷絕關係。
況且退一步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贍養父母的義務不可能推給別人,只能是靠自己。
這樣於情、於法都得自己照顧。
而比八零後的大的七零後女性們,這些年的思想也會有所轉變。
從七零後開始,女性們逐漸轉變到看重自己、看重小家庭、看重孃家這樣的心態。
以往那個“嫁入夫家-侍奉夫家人-拋卻孃家”這樣的思維鏈條,不知不覺間已經消亡了。
作為女性,天生具備照顧、贍養這樣的細心,比起男性後代來說,對於父母來說女兒是更貼心的。
再加上,居住在城市裡的現代家庭,他們的普遍觀念是夫妻要互相尊重。
丈夫要給妻子和丈人家更多的照顧,才會被看做是合格的男人。
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女婿,經常往丈人家跑。
幫忙做做這個,做做那個,表現一下自己,然而自己家卻跑得沒那麼勤。
就算去自己家,最多也就是像本文開頭那個33歲的男士一樣的目的:
要錢。
討論
你覺得現在的老年人,有兒子的更幸福,還是有女兒的更幸福呢?
兒子和女兒,在老人養老的過程中,誰會出力更多?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