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表姐
讓人百刷不厭的國產劇有哪些?
每每看到這類問題,評論區的回答一定有《後宮·甄嬛傳》。
十年前,《甄嬛傳》在各大衛視輪番播出,收視爆棚,一度火到歐美日韓前來購買版權。
承《甄嬛傳》引領的“宮鬥風”,這十年來國內的宮鬥劇出過不少,但真正經久不衰的只有《甄嬛傳》。
這十年來,上至中老年阿姨下至年輕中學生,三不五時就要開啟這部劇“過過情關”,以至於《甄嬛傳》成為了一門學問,誕生出了無數“甄學家”。
如果說《金枝欲孽》是宮鬥劇開山鼻祖,那麼《甄嬛傳》肯定是宮鬥劇的另一個高峰。
01
所謂“宮鬥”,有形的是紫禁城那四四方方的一片天。皇家宮苑,天子近旁,能進到宮裡來是多少人眼中的好福氣。
當秀女們排著隊扭著腰肢走進皇宮等著皇上挑選時,像甄嬛那樣希望被撂牌子的還在少數,大多數人都盼望著一朝得選,光耀門楣。
《紅樓夢》中元春說,這是不得見人的去處,但能像她那樣有機會省親的已經是少數。
大多數人自打入宮就再沒回家的機會,《甄嬛傳》中也就只有華妃、甄嬛這樣得寵的嬪妃才能和家人見見面。
秀女被賜花,成為宮中嬪妃,往後的歲月裡,她們便只能圍繞著一個男人打轉。
有形的紫禁城宮牆,囚禁著她們的身體。
無形的封建牢籠,幽禁著她們的靈魂。
坐在皇位上的那個男人,左右著她們的生活。
她們的衣食住行仰仗於他,她們的愛恨榮辱取決於他,就連她們乃至她們全族的性命都被拿捏在他手中。
而她們所處的時代所接受的思想都讓她們把這當做是理所應當的事。
身在局中,誰都難以置身事外。
名望、尊嚴、物質、情感、權力……心繫這其中的任何一種都註定了她們被困其中,永難解脫。
每一個妃嬪身上承載的都是母家的榮辱,她們的位份升遷關係到的是全族的興旺。
就連祺貴人這樣無腦輕狂的“二貨”,被亂棍打死時也會為了保住母家而閉緊嘴巴,不供出指使者。
皇后殘害子嗣,太后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僅僅是因為皇后出身烏拉那拉氏,代表著太后母家的榮耀。
華妃身世顯赫,性格驕縱,懟天懟地,但對皇上的愛讓她盲了心智,臨到了才知道害自己終生的就是自己的枕邊人。
安陵容出身卑微,拼盡全力往上爬,她為的是不被人言語輕賤,不被人忽視在角落,不被人在大冬天剋扣份例,連取暖的碳都沒有。
人在世上,都有慾望。
在封建帝制的傾軋下,不管多本能的慾望都會將人困在牢籠,就連只想明哲保身,安穩度日的敬妃,在宮中也只能數著磚頭度過漫漫長夜。
宮中的女人多,宮中的夜漫長,縱使光鮮亮麗,揚眉吐氣,在別人看來是數不盡的風光和恩寵,但畫地為牢,內心的苦楚也只有自己知道。
若要提名《甄嬛傳》中最受人喜愛的角色,除了主角甄嬛,名列前茅的一定還有沈眉莊。
這兩個角色的共同點在於——
她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跳出了那座牢籠。
就像是一場遊戲——
甄嬛是“老孃要贏”,眉莊則是“老孃不玩了”。
甄嬛的方式是在規則中一步步往上爬,讓自己成為權力本身。
眉莊則是完全超然於規則之外,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唯有無視才是最高階的蔑視,這群被封建枷鎖所脅迫的女人,只有沈眉莊短暫的獲得過心靈上的自由。
02
宮鬥劇——
“宮”是舞臺,“鬥”是精髓。
《甄嬛傳》開篇,康熙去世,雍正繼位。《甄嬛傳》結尾,雍正去世,乾隆繼位。
每一次皇位的更迭,都離不開後宮的推波助瀾。
劇中,雍正作為權力巔峰,他能登頂離不開隆科多和年羹堯兩位大臣。而這兩位大臣背後,又分別有著太后和華妃兩個女人。
太后和隆科多有私情,雍正為了隆科多的助力隱忍不發,等到自己地位穩固了才想著解決掉隆科多,而他除掉這位大臣的方法竟然是用後宮的方式,讓自己母親送去一壺毒酒。
雍正忌憚年羹堯,隨之採取的措施就是賜予華妃歡宜香,他既要利用華妃和皇后抗衡,實現後宮的權力平衡,又不願華妃有子嗣,以免影響到自己的權力。
後宮前朝不可分割,後宮女人們的家世影響著她們在後宮的生活,而她們在後宮的權力之爭又折射著前朝男人們的暗流湧動。
無論是後宮還是前朝的權力流動,血脈都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能開始《甄嬛傳》這個故事,全是因為雍正子嗣稀少,為了繁衍子嗣,太后這才勸他選秀,廣納後宮。
作為封建王朝政權運轉的紐帶,子嗣是後宮鬥爭的最大主題。
華妃和端妃是將門之女,雍正忌憚其母家權勢,於是一箭雙鵰,讓這二人再無懷下自己孩子的可能。
皇后牢牢的坐在“打胎”隊長的頭一把交椅上,看不得宮中有人生下孩子,根本原因還在於她自己沒有親生孩子,擔心後位不穩。
甄嬛能成為宮斗的最終勝利者,最應該感謝的應該是她的肚子,讓她在每一次山窮水盡時又依靠孩子成功翻盤。
在這裡,女人的最大價值就是生孩子。
懷了孩子時,花團錦簇,成為後宮的寵兒。
沒了孩子時,人情冷落,恩寵消失。
“孩子”就是後宮恩寵的風向標,有人為懷上孩子費盡心機,也有人為打掉別人的孩子不擇手段。
因為劇中懷孕流產的劇情頻繁出現,以至於觀眾也知道了麝香是打胎的利器,夾竹桃的花粉能讓人流產。而當一個人突然想喝酸梅湯的時候,那就是她在暗示自己有孕了。
值得注意的是,溫宜公主的木薯粉事件時,甄嬛和安陵容還曾在一起感慨後宮女人把孩子當做爭榮寵的工具,可是到了最後,她們都曾利用孩子來扳倒過對手。
諷刺的是,這麼一整出大戲皆因雍正要繁衍子嗣而起,但76集演完,雍正也就只是多了一個親生的朧月而已。
但他本身也沒什麼值得同情的。
畢竟就連他自己也曾把孩子當做鬥爭的工具,斷了自己和華妃孕育孩子的可能。
03
《甄嬛傳》開播的時候,導演鄭曉龍曾說:
我想拍一部具有批判性的古裝劇。
雖然市面上不乏《甄嬛傳》美化清宮的聲音,但我認為,《甄嬛傳》對封建王朝的批判性確實是存在的。
它把每一個個體在後宮囚牢中的掙扎,把每一個個體在後宮鬥爭中的改變呈現的深刻又生動。
在這裡,每一個人都自帶悲劇色彩。
上至皇上太后下至宮女太監,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你都能感受到他們身在後宮的波瀾之中,身不由己。
他們既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同時又在自覺不自覺地加害著別人。
只要封建王朝還在延續,宮鬥就永無止休,萬豔同悲的故事就會持續上演。
在現實批判,具有悲劇色彩的同時,《甄嬛傳》同時有著爽劇的屬性。
試想,一個17歲的少女步入後宮,從純情懵懂到狠辣強幹,從一言一行都謹小慎微,衣食住行都仰人鼻息的貴人一步步成為左右他人命運,說一不二的太后。
皇后害她流過產,她就設計扳倒皇后。皇上讓她痛失所愛,她就下狠手弒君……所有與她為敵的人都被她一一除掉。
為了報仇也為了自保,她完成了對封建王權的一記反殺,最後成為了權力本身。
人在逆境中不死心的抗爭,這永遠是大家愛看的劇情。
但也正因此。
甘露寺的劇情總會被人跳過。耽於情愛,喪失鬥志,那太不“甄嬛”了,甄嬛就應該是熹妃回宮,卯足了勁兒要跟人大幹一場的派頭。
只不過,從避世無爭的小白兔到攪弄風雲的大boss,這一路上,甄嬛失去的太多了。
失去純真和善良,失去愛人和姐妹,失去未出生的孩子,失去對人性的信任……
在後宮這十年,她活了別人的一輩子,最後一句“槿汐,我累了”,道出的是無限的心酸和悵然。
人是贏了,心卻空了,這樣的劇情既爽且沉重。
試圖在現實批判和大女主爽劇之間實現平衡,這就很難讓人去掰扯清楚劇中人在這場宮鬥中的算計與失去。
因為掰扯不清,所以產生無限討論,以至於劇播出十年了,依舊彌留許多爭議性話題。
比如——
“淳兒是不是白蓮花?”“端妃是不是大boss?”“寶娟是不是皇后安插的臥底?”以及“皇上到底愛沒愛過甄嬛?”
而且,劇中的一些臺詞也被大家發現適用性極廣。
“翠嘴,打爛她的果”“你的福氣在後頭”“賤人就是矯情”“臣妾做不到啊”“三阿哥又長高了”“赤色鴛鴦肚兜”“那年杏花微雨……”等等。
在社交網站上,只要有人起個頭,立馬就有人臺詞接龍,跟出一部電視劇來,這樣的熱度在國產劇中實在不多見了。
十年了,《甄嬛傳》歷久彌新,依舊火熱。
十年了,後宮劇氾濫,但《甄嬛傳》依舊無人能與之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