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強 薇】懷特島是英國一座著名的島嶼,也是許多人嚮往的旅遊勝地。島上不僅有英國南部海岸線標誌性的白崖,也有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愛的行宮之一奧斯本樓,還有世界聞名的遊艇中心。2016年3月,一座“便便博物館”開在這座小島上。
據稱,英國國家糞便博物館是英國第一家致力於展示人類和其他動物糞便的博物館,為的是讓人們“安全地探索令人驚歎的糞便世界”,改變人們“對這個最驚奇的物質的看法”。與人們傳統觀念中臭氣熏天、不堪入目的糞便不同,這座博物館中的便便都經過乾燥處理,並且被密封在一個個樹脂球中,不僅沒有令人討厭的氣味,還十分乾淨衛生。當下,由於博物館進行翻新,暫停對外開放,不過每週日到週二,展品會在戶外進行免費展示,來到懷特島的人們依舊有機會一睹這些便便的“芳容”。
任何有新陳代謝的生物都會產生某種廢物,所有的動物也都會產生便便,這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自然規律。在大自然中,便便還是生物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動物排出的糞便能為植物生長提供特殊的微量元素,是天然的有機肥料。但長久以來,人們認為便便是“粗俗”“骯髒”的話題,很少在公開場合進行討論,從科學的角度來展示便便的展覽更是少之又少。該博物館稱,全社會應該暢所欲言地談論這一話題,但不幸的是,“禁忌”往往成為絆腳石。
在這裡,人們能夠看到許多動物的便便。例如,袋熊是世界上唯一產生方形便便的物種。在便便博物館中,人們就有機會一睹這些“方便”。據科學家研究,袋熊的腸道有著特殊的構造,整體呈四稜狀,因此容易產生“方便”。此外,在野生環境中生存的袋熊習慣用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與圓形的便便相比,方形的便便不容易四處亂滾。
在熱帶的珊瑚礁海域,有一種顏色鮮豔的魚類,名叫鸚嘴魚。這種體色絢麗的魚類以附著在珊瑚上的海藻為食,而它們的排洩物就是沒能消化的珊瑚殘渣,也就是白色的細沙狀物。據稱,一條成年鸚嘴魚一年能“生產”約90公斤的白沙。這些沙子會被海水送到岸邊,與沙灘融為一體。這一有趣的過程,也可以在便便博物館進行深入瞭解。
除了展示各種生活在當代的動物糞便,便便博物館還收藏著史前生物的糞便化石。博物館介紹說,就像骨頭和面板一樣,糞便也能變成化石。在這裡,參觀者可以近距離接觸翼龍的糞便化石,或是有2000萬年之久的鱷魚糞便化石。當然,這些便便即便不經過特殊處理,也可以安全無虞地用手去觸控。
此外,展覽還會向人們介紹人類活動對動物的影響,是如何體現在動物糞便中的。在一個銀鷗糞便的標本中,人們可以看到糞便中有一些白色的物體。博物館負責人介紹稱,這些白色物體是塑膠殘餘。這件標本也讓參觀者看到人類無時無刻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英國是個博物館大國,不僅擁有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還有各種各樣神奇有趣的博物館散落在各地。僅在倫敦,就有展示現代消費品的品牌博物館、收藏有各大洲動物標本的霍尼曼博物館、紀念“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的南丁格爾博物館等200多座博物館。似乎在英國人眼中,萬物皆可被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