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美的未來,首先繞不開的就是白家電行業的大環境。目前,市場對這個行業最大的詬病點就是不看好它的未來成長性,當然瓶頸論的調子在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來過,只不過格力、美的、海爾們一次又一次用實際表現不斷打市場的臉而已,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一看衰理由沒有道理。
1、國內市場趨於飽和,冰箱、空調、洗衣機這些大件現已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必備品,而且往往經久耐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缺乏增長空間,事實上近年來國內主要白色家電品類已明顯呈現增速趨緩態勢。雖然目前國內的家電滲透率水平和日本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下半場的滲透率提升會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與上半場從無到有的快速普及是很難相體並論的,如果非要參照發達國家下半場滲透率提升的經驗,那麼行業整體增速很難超過4%。
2、既然量上不去,那麼價是否能夠彌補一下呢,情況依然不太樂觀。10年前3000塊一臺空調,今天好像依然這個價,儘管規模效應、管理提升以及渠道掌控能力的加強都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從而抵消通脹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擠壓成本終究是有限度的,價上不去就是上不去。
3、城鎮化以及房地產行業的崛起是過去推動家電行業爆發式增長的一大重要助力,而如今城鎮化已進入絕對下半場階段,房地產也幾乎直接被市場視為0增長的夕陽產業,這一助力正在快速消失,自然也會影響到家電行業的前景。
鑑於以上情況,美的在戰略佈局上又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呢,簡單的可以歸類為國際化、線上化、高階化和多元化。
1、國際化即是我們所說的揚帆出海,進軍海外市場。2007年美的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算是正式邁出了國門;其後又採取收購開利埃及子公司Miraco、開利拉美公司、德國KUKA、東芝白電,引入AEG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擴充在海外市場的佈局及影響力,截止 2020年已在海外十幾個國家設立了18個研發中心和17個生產基地,又一次走在了國內前列,其國際化程度僅次於海爾,遠遠領先於格力。
縱觀全球,各國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均衡,廣大亞非拉國家依然處於欠發達狀態,家電滲透率較低,這也意味著存在較為廣闊的挖掘空間,就以人口大國印度為例,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每百戶空調擁有量遠低於國內,假如印度未來人均物質生活能達到國內現在水平,那麼潛在的家電消費增量市場將非常可觀。
2、很多人會覺得家電產品的線上化其實是存量互導,無非用左手換了右手,對於帶動增長的意義並不大。但顯然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細節,那就是線上化可以減少中間環節,讓加價層級變少,相當於與消費者共同在擠壓渠道利潤,對淨利潤的提振作用還是相當大的。最明顯的莫過於有了線上渠道之後,淨利率比早期足足提高了一個身位,就是非常確鑿的事實。雖然僅靠這一點空間始終有限,但順應時代和市場的新變化也是必須的,走在前面總比被動的落在後面要強許多。
3、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很多東西就不會僅僅停留在普及階段,而是將逐漸涉及到向高階化消費升級的問題。高階化賦予產品更高的品質和更先進的功能,可以讓同類型產品賣出更高的溢價,毫無疑問也可以視為一個突破瓶頸促進增長的方向。對此,美的打造出自己的子品牌COLMO主攻高階市場,並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時利用自身全家電、數字化的優勢開始逐漸涉足於智慧家庭領域。
4、通常情況下,多元化在企業經營中是一個比較忌諱的詞,很容易等同於亂折騰以至於多元惡化。然而,我們回顧美的歷史,就會發現美的從誕生之初就具有多元化的基因,並且一路走來效果似乎還很不錯。上一篇文章中曾講過美的早期是什麼有錢賺就做什麼,做過朔料瓶蓋、藥用玻璃瓶、皮球,甚至是汽車配件、發電機等等一大堆東西,直到80年代才徹底轉行做家電,而且美的做家電也是全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飲水機什麼都有,還有品類齊全的各式小家電,可謂一直都擅長大而全。
面對未來,美的再次揮舞鈔票,收購了菱王電梯、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萬東醫療等,似乎有向電器、智慧機器人、醫療器械等領域大力進軍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電梯業務大概是想和中央空調形成協同,構築智慧樓宇業務的客戶粘性;庫卡或許是為了藉助東芝壓縮機、威靈電機的渠道,切入工業機器人這一新興領域;至於萬東醫療,貌似確有窺視醫療賽道之心。在我看來,多元化是把雙刃劍,搞得好可以開闢出新的藍海,搞砸則會給自身帶來極大損傷,確實要多幾分謹慎之心。不過如果是美的在做,到是值得多些期待,畢竟它一直就有這種基因。
近期,我正好在讀《投資成長股:羅·普萊斯投資之道》,書中有一個觀點認為建立一家成功的公司(普萊斯先生稱之為“成長型公司”)的關鍵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定期推出新產品。就這一點而言,個人覺得非常符合美的“氣質”,無論是高階化、線上化還是多元化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
好了,受篇幅所限今天就先囉嗦到這裡,謝謝大家能夠閱讀賞光,下一篇我將從估值的角度對美的進行解析,敬請繼續關注!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