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看一組有趣的資料對比:經歷過疫情肆虐的2020年,加州經濟總量約3.1萬億美元,俄羅斯1.4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個加州比兩個俄羅斯的經濟總量還要大。
2020年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遭遇了經濟衰退,包括今天我們對比的加州和俄羅斯。但相比較之下,俄羅斯衰退的更嚴重,而且俄羅斯盧布貶值,導致俄國以美元計價的GDP總量降到只有1.46萬億美元,不到加州的一半,而加州只是美國五十個州的一個州而已。
另外,我們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也在2020年實現了超過11萬億人民幣(約合1.7萬億美元)的生產總值,中國現有34個省級行政區中,廣東一省的經濟規模就比俄羅斯還多15%以上,考慮到中國經濟還在中高速增長,未來廣東的經濟規模還會比俄國領先更多。
問題來了,為什麼俄羅斯經濟會陷入這樣的窘境?為什麼俄羅斯在經濟這樣困難的情況下在軍事上似乎還比較主動和強勢?未來俄羅斯還能重現蘇聯時期的巔峰狀態嗎?今天我們會討論這幾個問題。
資源詛咒
在2013年的時候,俄羅斯和加州的經濟總量其實還不分上下,短短八年時間,差距擴大到大於2比1的程度,這背後有三個原因:1國際油價下跌、2俄羅斯遭遇制裁、3加州經濟強勢。
2013年加州和當時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對比
先看油價,2013年之後國際油價從每桶100美元跌到2016年初的30多美元,這對俄羅斯這樣一個石油相關產品佔總出口比重超過一半的國家來說,原油價格這樣大幅度的下跌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沉重的打擊。
俄羅斯出口結構
自然資源豐富對於經濟發展來說本來是一大優勢,但俄羅斯(還有大部分的中東國家)卻陷入了對油氣資源的依賴,除了開採油氣資源之外其他產業毫無競爭力,一旦能源價格下跌,這些國家就面臨巨大打擊,這就是經濟學上有名的“資源詛咒”。現在的俄國同沙特在經濟上相比,就是多了一個基礎比較雄厚(吃蘇聯老本)的軍事和航空工業以及規模大到可怕的核武庫。
除了油價的影響,地緣政治上俄羅斯也飽受壓力,原本石油價格大跌就對俄羅斯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再加上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後俄羅斯遭遇了歐美國家的聯合制裁,這使得俄國經濟雪上加霜,經濟衰退疊加盧布大幅貶值,以美元計價的俄羅斯GDP自然就越來越不好看了。
再看加州,在新一輪科技和網際網路繁榮的帶動下,加州經濟在過去十年增長很快,從2013年的2.2萬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1萬億美元(疫情前的2019年是3.2萬億),蘋果、谷歌、臉書、特斯拉、英偉達、英特爾、高通、AMD等等龍頭科技公司的總部都在加州,這使得只有4000萬人口的加州創造了比1.44億人口的俄羅斯還多一倍的經濟規模。
經濟基礎
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俄羅斯彷彿還是老大哥一般的存在,很多(自)媒體文章中總是喜歡把俄羅斯幻想成一個強大可靠並可以單挑美帝的力量,這也許是出於我們對當年蘇聯印象的慣性,但今天的情況真的已經徹底發生變化了。如果說未來世界要重回兩極狀態,這兩極只會是美國和中國。2020年,中美俄三國的經濟規模分別為15萬億美元、21萬億美元、1.46萬億美元,看得出來中美之間在數字上的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俄羅斯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
經濟基礎有多重要呢?如果沒有足夠強的經濟基礎,那麼一個國家在軍事、政治上的影響力也會失去支撐。舉例來說,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130億美元,之後養護費用又是12億美元/年,美國核武庫每年新增、維護、拆解的成本需要約500億美元。2020年,美國軍費開支7780億美元、中國軍費開支2520億美元、俄羅斯軍費開支617億美元(排在美國、中國、印度之後),所以現在外界也有很多人質疑俄羅斯軍隊在缺乏資金支援的情況下,在一場硬碰硬的現代戰爭中究竟能發揮出幾成功力。
正是因為俄羅斯在規模上同美國和中國這兩個經濟巨人落後了整整一個數量級,所以美國才把矛頭瞄準下一個更有可能對他構成挑戰的中國身上,在美國一些政客看來,中國是一個比蘇聯更具有潛力更難對付的競爭對手,因為中國經濟的規模和結構比曾經的蘇聯要好得多,人口也多得多,中國經濟與世界已經相互融合,不像當年蘇聯徹底被隔離在全球市場經濟之外。如今中國取得了今天這樣的成績,回頭看不得不佩服鄧公的智慧,他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發展起來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幾年來美國逐步把戰略重心從歐洲和中東轉向印太,站在美國立場看這麼做是有道理的,長期展望未來印太地區將有兩個國家至少在經濟體量上有可能超過美國,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印度,畢竟即使美國經濟再發達,也很難擋住兩個人口比自己多四倍的國家在規模上超過自己。
我們再開個更大的腦洞,就算蘇聯不曾解體,那個在平行宇宙中走向二十一世紀的蘇聯由於經濟結構的失衡和深度老齡化,也逐漸失去了和美國繼續冷戰的實力,並不可避免地在世界舞臺上被中國接近和超越,畢竟經濟是一切的基礎,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和美國將會是決定未來世界發展方向的最重要力量。
以攻為守
克里米亞危機以來,俄羅斯在東歐的行動看上去咄咄逼人,似乎徹底佔領烏東地區甚至整個烏克蘭都只是時間問題,也似乎整個西歐再一次感受到了當年蘇聯給自己帶來的那種強大壓迫感,搞不好俄國還能收復蘇聯實地,合併曾經的加盟國家,重振當年的輝煌。但很遺憾,這個情況不可能出現,因為持這種觀點的人把方向弄反了,時至今日,時間並不在俄羅斯這一邊,俄羅斯的主動出擊只是以攻為守。
要怎樣理解俄羅斯現在的處境呢?我們可以在中國歷史上找到一個或許不完全準確的類比,但形勢和今天的俄國是類似的。那就是三國時期蜀漢的處境,當時天下十三州蜀漢只有一個益州,綜合國力遠不如曹魏和東吳,但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還是連年北伐,在後來的演義中被描述為“六出祁山”。
在自己綜合實力遠弱於對手的情況下,本應該強化防禦、保境安民、並且儘量不招惹對手,但為什麼他還要主動出擊?
原因在《後出師表》中有詳細回答,諸葛亮在這篇文章中表示: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用白話說就是:先帝和我當然都知道敵人強大而我們弱小,但如果不討伐敵人,我們早晚也會被敵人所滅,與其坐以待斃,為什麼不主動出擊?
《後出師表》是載於三國時期吳國張儼的《默記》,一般認為是諸葛亮的作品,相當於《出師表》的姊妹篇,但後世對於這個《後出師表》到底是不是出自諸葛亮之手還存在一些質疑。總之無論這篇文章是不是他親自寫的,其立論於漢賊不兩立和敵強我弱的嚴峻現實是完全符合當時狀況的。
那個時候,劉備勢力因為失去荊州加上夷陵戰敗,國力遭到了巨大損失;而魏國則因為早年大舉屯田和戰亂的減少,人口和經濟在不斷恢復,當時曹魏領地的北方在東漢末年戰亂中是受衝擊最大的,但北方是當時中國最核心的地區,一旦戰亂結束,曹魏就自然會有非常強勁的恢復,把南方的競爭者越甩越遠。
再看現在,俄國因為蘇聯解體、人口減少、產業結構不健康、經濟衰退,國力也遭受損失;而美國則創新不斷、牢牢佔據全球產業鏈的頂端,在人口增長的同時還吸收全球精英為自己所用,綜合國力不斷增加,以至於現在一個加州比兩個俄國的經濟規模還要大。所以今天俄國主動出擊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自保和爭取更多協商空間,往後俄國在美國和中國面前的相對實力還會越來越弱,如果不趁著現在主動出擊多獲得一些有利於自己的戰略果實,那麼未來要實現這些目標的成功率只會越來越小。
所以,雖然過去二十年俄羅斯並沒有變得更加強大,但普京也算是盡力了,因為俄國的經濟和人口基本面就是這樣、歐美對俄國的戒心也不曾降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換其他人來領導,也不見得會比他做得更好。
樂觀展望
從樂觀的方面看,今天的俄羅斯早已沒有蘇聯時期的意識形態屬性,俄羅斯和美國不再是兩個陣營的老大要為了各自價值觀進行你死我活的冷戰,因此也不存在那種“漢賊不兩立”的絕對標準。另外俄羅斯在文化、種族、生活習慣等方面和歐美其實是一家,在很多領域同歐盟和美國之間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敵對。舉個例子,俄羅斯對美國的社交網路和服務(如臉書、谷歌等)都是持開放態度的,就連谷歌的實景地圖車都走遍了俄羅斯的大街小巷,我們可以在Google Maps上看到俄羅斯各地的實地街景,而有一些包括和美國關係不錯的國家都以安全為由拒絕谷歌拍照,從這一點看,俄羅斯確實有風度、有自信。
克里姆林宮對岸的谷歌街景 俄羅斯對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開放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更好的網際網路服務
俄羅斯還擁有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和1.44億人口,這樣的基礎配置決定了俄國即使不能再像當年蘇聯一樣參與到爭奪全球霸主的競爭中去,但維護自身利益是不成問題的,在人均資源豐富的基礎上,普通的俄羅斯人也有很大的希望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俄羅斯未來能在經濟上成功轉型、擺脫資源依賴、改善民生福祉,那麼俄羅斯就算是用最好的方式超越了自己曾經在蘇聯時期創下的巔峰。說到底,無數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才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