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快評】
又是一年畢業季,校園裡洋溢著收穫與分別的濃郁氣息。與其讓生活充盈更多不捨,不如一起用一場畢業旅行定格青春記憶。
海灘、篝火、房車、戶外拓展、射箭DIY、趣味團隊遊戲……新奇的旅行形式讓學子們的畢業遊夢想閃光。重走絲綢之路,體驗西北的蒼涼與壯麗;騎行川藏線,趁著年輕“瘋狂”一把;到上海,來一場科技與動漫的“奇幻之旅”……旅途中,一路揮灑的不僅有汗水,還有最熱情最恣意的青春。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更多畢業生青睞的潮流之舉。馬蜂窩一項調查顯示,旅行是85.6%的畢業生的共同選擇,已然成為“畢業剛需”。大部分畢業生認為,畢業遊並不是單純的放縱,亦不是流於表面的形式,它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們釋放壓力、調整心態,在研學中收穫閱歷、迎接未來。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到大千世界、草木深處遊學,探訪印於書本、講於課堂之外的鮮活故事,大大開闊了學子們的眼界。正因疊加了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性體驗,畢業遊日漸升溫,市場蛋糕越做越大,並衍生出戶外拓展、鄉村農耕、傳統文化等多樣的主題與形式。也正因此,“畢業遊”在國外學校已成為一種傳統,甚至進入課程,成為學生的必修課。
然而,當下畢業遊火熱背後,面臨的“成長煩惱”也不少:以學生自發旅行為主,畢業遊產品設計缺乏創新創意,融合發展理念薄弱;部分旅行機構將原來的旅遊專案改頭換面,使之成為畢業遊專案,缺乏對畢業生群體的針對性;畢業遊研學內容不足,多遊少學、只遊不學、走馬觀花的“打卡”式參觀較多,體驗性、參與性、互動性內容不足;和其他旅遊業態互通互融不夠,旅遊鏈條依然有待延展……
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旅遊業態,畢業遊具有獨特的群體指向。產業可持續發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做精“蛋糕”。如何圍繞山水風光、文化歷史、工業企業等內容,精心設計精品路線,讓小旅客們置身“行走的課堂”,領略壯美河山、感悟文化底蘊;如何讓學生真正遊有所學,學有所獲;如何滿足多樣化旅遊需求,增加定製化專案和形式設計;如何和其他旅行業態進行多元融合,拉長產業鏈條,將成為畢業遊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從融合視角看,畢業遊和科技融合,可以讓更多學生沉浸在奇幻海洋,在科技和博物館中領悟更多知識;畢業遊和紅色文化融合,可以讓青少年素質得到提升、讓紅色文化得到傳承;畢業遊和休閒農業融合,可以讓青少年接納敬畏土地、感恩自然的教育理念,讓農耕文明在幼小心靈紮根;畢業遊和營地遊融合,可以讓青少年獲得更多實踐體驗,從而做到“知行合一”。
有了好的理念和產品,更多學子才能透過畢業遊這樣實實在在的感受活動,將所學所感結合起來,在細節中品位多樣人生,在思考中找尋未來方向。有了好的服務和設計,畢業遊才能更走心更舒心,學子們才能在最好的時光,迎接一場不同尋常的出行。
(作者: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