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胃升降:中焦。脾胃肝膽。
太陽病
(32)裡氣不和,脾氣不升而自下利。此自下利,非邪氣入裡致病,也非誤下。
(33)胃氣不降而上逆,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嘔。
(67)心脾兩虛,水氣上衝。
(131)脾胃升降失調,氣機痞塞,心下痞。
(158)胃氣虛弱,升降失常,氣機滯塞,上熱下寒,邪氣上逆,甘草瀉心湯證。
(159)中焦升降紊亂,氣機壅塞,心下痞硬。赤石脂禹餘糧湯證。
(161)胃氣上逆,噫氣不止;土虛木乘,肝氣上逆。旋覆代赭湯證。
陽明病
(195)氣機升降失常,清陽不升,頭目失養、眩暈;濁陰不降,水溼不去,腹滿小便難。
少陽病
(263)膽氣上逆,口苦、頭暈目眩。
太陰病
(273)脾胃虛寒,升降紊亂,濁氣上逆則吐,清氣下陷則利。陰寒之邪上逆,胸下痞滿結硬。
少陰病
(309)中焦升降逆亂,吐利交作。
厥陰病
(358)上熱則胃氣不降,嘔吐;下寒則脾氣不升,下利。用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芩連苦寒清熱,胃氣得降;乾薑辛溫祛下寒,脾氣得升,寒格可解。
2.腎肺心升降:下焦、上焦。腎肺心。
太陽病
(43)表邪內陷,肺氣上逆而為微喘。
(63)肺氣上逆而喘,用杏仁苦降。
(65)下焦水寒之氣欲上衝。
(67)心脾兩虛,水氣上衝。
(74)水蓄下焦,津不上承而渴欲飲水。下竅不利,水邪上逆,胃失和降,水入則吐。
(76)升降紊亂,吐瀉不止,用梔子豉湯調理氣機升降。
(127)水停中焦不降,心下悸;水停下焦不降,少腹裡急。
(150)清氣下陷,下利不止。
(160)下焦濁陰之氣上逆,心下痞硬,有氣上衝咽感,清陽之氣不升,頭目失養,眩冒。
陽明病
(242)肺氣不降,氣喘息促;清陽不升,頭暈目眩,既喘且冒,大承氣湯證。
少陰病
(303)陰虛而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心火無水以制則上亢,心中煩,不得臥。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請關注公眾號 藥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