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將於12月9-10日舉辦所謂的“民主峰會”,在全球範圍煽動意識形態對抗。網路空間作為戰略新疆域,是美國寄希望於在“民主峰會”中能夠取得成果的領域。根據美國媒體日前釋出的訊息,“網際網路未來聯盟”的具體任務有四個方面,涉及資料治理、平臺治理、可互操作性和網路安全規範問題,其主旨是建立以美國標準為基礎的“開放、安全、可靠”的網際網路秩序。
“網際網路未來聯盟”是美國意圖主導網路空間秩序的新工具,這一秩序必須服務於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和國家利益,充滿了美國霸權基因。 “網際網路未來聯盟”中出現瞭如“不可靠供應商”“價值觀”等一系列充滿偏見和意識形態色彩的關鍵詞。這個聯盟實際上就是對不得人心的“清潔網路” 計劃進行升級,試圖從更廣的範圍分裂網際網路。
從成立“網際網路未來聯盟”的初衷來看,其針對中國與俄羅斯等美國地緣政治對手的意味十分強烈。表面上看,該聯盟試圖以修復漸趨分裂的網際網路為由,對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在網路空間的行動做出集體回應。實際上,本輪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背後是新興技術的突飛猛進。在治理規則層面,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有不同的認知,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是極為正常的現象。
美國試圖用同一個尺碼鞋子套在全球各國腳上的做法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做法才能得到各國的接受和歡迎。網際網路起源於美國,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國都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政府沒有理由把網際網路視為私產,強迫其他國家接受美國的標準。相反,多元、開放、包容、平等才是網際網路品質。
聯盟以“全球民主倒退”“人權和自由遭侵蝕”為幌子,提升美國在網際網路規則制定層面的話語權。這麼多年來,美國在網際網路治理上的貢獻乏善可陳,沒有太多的貢獻,也逐步喪失了曾經的主導權。為了保住自己的影響力,美國只能藉助所謂“價值觀”來蠱惑和拉攏一些國家。
“網際網路未來聯盟”號稱以發展核心民主價值觀和保障人權為主旨,集合成員國共同制定一個開放、安全、可靠的網際網路新秩序,並解決某些國家背離網際網路初始價值觀的問題。事實上,這一機制本質上是以互惠互利為幌子,試圖將成員國的網際網路政策統一在美式規則體系下。因為聯盟中的成員國以美國的實力、話語權和影響力最大,實際上就是打造以美國為核心的政策協調機制,以此服務於美國的大國戰略競爭。
透過設定網際網路關卡,隨意破壞網際網路的供應鏈、技術鏈和資訊鏈。“網際網路未來聯盟”提出的願景宣告將以美式的治理原則為導向,以此形成供應鏈、技術鏈和資訊鏈上的“銅牆鐵壁”,將所謂“民主破壞”國家排除在該聯盟之外。這一極具排他性和針對性的制度設計,意圖以聯盟方式斷絕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家與國際網路空間的資源往來,包括資料跨境流通、國際供應鏈合作、技術規則制定等。顯然,這已經超出了美國的能力範疇,不切實際。
從聯盟建立的主旨、目標和手段中可以看出,這一所謂的聯盟處處透露著“大國競爭”“拉幫結夥”,甚至是“堅壁清野”的意味。但是,由於錯誤理解了網際網路多元、開放、包容、平等的本質,這一設想必然不會成功,反而會造成網路世界的分裂,給全球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嚴重負面挑戰。(作者魯傳穎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