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苑頤和放眼寬,
連峰抱水對藍天。
佛香金碧輝晴日,
萬壽蔥蘢壓眾山。
來到頤和園的萬壽山下,抬頭仰望,萬壽山的壯觀的景象大氣輝宏。鬱鬱蔥蔥的樹林,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磚牆,山上坐落著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一一佛香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我們拾階而上,慢慢登上這園裡人工堆成的山巒。山上樹木蔥籠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有趣的是,在山腰看圍牆,只見一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騰雲駕霧飛越而去似的。
走進排雲殿,聽導遊介紹,排雲殿原是乾隆帝為其母后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光緒年間慈禧重建的時候更名為排雲殿。“排雲”二字取自晉代郭璞《遊仙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臺”。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
佛香閣就修建在排雲殿後面的半山上,我們順著樓梯登上了佛香閣。兩側長滿了翠綠的柏樹和許多含苞待放的玉蘭花。站在佛香閣前面鳥瞰全園,頤和園的壯美的景色盡收眼底,亭臺樓閣掩映在綠水青山之間,氣勢雄偉。
正前方,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上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城樓和城裡的白塔。
佛香閣是一座宏偉的塔式宗教建築,是頤和園建築佈局的中心。始建於清乾隆朝期間(1736—1795),咸豐十年(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光緒時期(1875一1908)在原址依樣重建,供奉佛像。
“佛香”二字來源於佛教對佛的歌頌。該閣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興建在20米的石造臺基上,八面三層四重簷。高約40米,內有八根鐵梨木大柱,直貫頂部,下有20米高的石臺基。閣上層榜曰 “式延風教”,中層榜曰“氣象昭回”,下層榜曰“雲外天香”。
從佛香閣遊覽出來,我們登上了萬壽山的山頂佛殿一一智慧海。一路上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
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樑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豔,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讚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樑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無比壯觀的頤和園是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園內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
同時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不愧為古都北京一顆璀璨的明珠!
真可謂一一
昆明湖畔柳纏綿,
萬壽山上佛寺連。
西堤六橋東堤詩,
十里長廊繪名篇。
(原創作品,歡迎品鑑,感謝閱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