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學”這個幾經徘徊在城鄉之間的年輕人,終於在家鄉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一方舞臺。他製作的短影片“流水賬”似的畫面,呈現了農村日常的慢生活,樸實無華,親切感人,引起普通人的共鳴和嚮往。他為渴望在城市紮根卻難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想要回到家鄉又很難找到自己未來支點的年輕人,找到了一個回鄉創業的新模式。
網際網路時代,每個普通人都能拿起手機,成為鏡頭中的主角。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從鄉村走進城市,又從城市迴歸鄉村,成為“新農人”。他們在鄉間田野、農家院落中,用短影片記錄他們鄉土的煙火氣,展示家鄉的綠水青山,他們變身“直播達人”繼而成為“帶貨達人”。
南方小夢和北方小偉
都市白領成為“新農人”
認識小夢,是在刷手機時無意間看到了“南方小夢”的短影片,就被這個充滿朝氣、說著並不標準的普通話的湘妹子吸引了。她用一段段鏡頭記錄著她來到黑龍江北大荒農場後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比起大城市的生活環境,這裡雖然有點簡陋,但她說,沒有什麼能打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10年前,90後的湖南女孩小夢,在大學裡與黑龍江男孩小偉相識相戀。畢業後,倆人一同留在了湖南長沙打拼,白天上班,晚上擺地攤。2020年春季,小偉與小夢商定回家鄉黑龍江省852農場創業。在小偉的父母的幫助下,他們承包了200多畝水田。小偉說,從此他從都市白領成為了農二代。從清雪、育苗、插秧、施肥、灌水、收割,賣糧,他們邊學邊做。
正在錄製影片的小夢
但這種忙半年閒半年的日子,讓小夢“提不起勁兒”,於是她又把中斷幾個月的自媒體短影片撿起來,開始認真拍攝記錄在農場作業區生產、生活的每一面:展現黑土地、北大荒,水稻種植的各個環節;挑戰100天早餐不重樣, 勤勞的婆婆每天做的不一樣的飯菜;到縣城剪髮、購物;到“村花”“村草”家聚餐;鄰里間的互幫互助......不經意間,“南方小夢”的抖音粉絲量達到150萬,快手的粉絲量也接近17萬。去年,他們從賣原糧開始嘗試直播賣大米,因為初次嘗試,他們一個月內只賣出700多單。今年,他們僅用兩天就賣出了2000單,許多沒有買到大米的粉絲要求繼續加售。他們說,自己加工大米銷售還在探索中,下一步要研究怎麼降低加工和運輸物流成本,還要改良一下包裝。
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新農人”,小夢和小偉不甘於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水稻種植戶。他們參加農博會,瞭解農資資訊,研判市場走勢;他們呼籲有志於水稻種植的網友開展眾籌,吸引社會資金擴大種植面積,降低種植成本。近日,小夢參加了友誼縣電商辦舉辦的電商培訓班,她在這裡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他們說,現在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希望有更多的人支援在北大荒奮鬥的年輕人。
李坤返鄉創業傳承非遺
助母圓夢帶動鄉親增收
李珅是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英語教育專業,她的創業路要從她的母親說起。
母親程雪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納鞋底兒手工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為了將這門手藝繼續傳承下去,母親成立了哈爾濱市足必須手工製品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周邊群眾300餘人。可由於缺乏完善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很快產品在銷售上遇到了難題,創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面對諸多困難,母親卻依舊不改創業初心。李珅被母親的執著所感動,2014年,她放棄在北京優越的工作,終止了白領職場夢,踏上幫助母親實現創業夢的路程。
非遺傳人李坤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提高知名度,成為了銷售的當務之急。在一次展會中,李珅以真人現場製作的形式展示,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消費者的矚目,多家媒體競相採訪,一時間電視、報紙、網路紛紛報道。趁熱打鐵,李珅迅速將產品入駐淘寶、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透過線上擴大了銷售, 當年的銷售量就達到了20萬雙。
在傳承非遺的同時,李珅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改良土壤,調整種植結構,註冊“老一套”、“程雪傑老一套”商標。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將產品由傳統的大包裝改成半斤的小包裝,滿足“家庭人口少可以一次性吃完”的需求,還能解決南方氣候潮溼產品開封后不易儲存的弊端。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個包裝的改變,竟帶來了銷量翻倍的提升;當年的銷售額達到80萬元,2018年初試的富硒水果蘿蔔、白菜線上成交5000斤。
2017年,李坤成立了老一套文旅農科技有限公司,在傳統電商銷售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微信公眾賬號、微信商城,利用時下最為流行的自媒體推廣平臺,透過線上引流,線下體驗,帶動線上銷售的方式推廣品牌,打造知名度。2018年在省、市電商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如今,李坤又在線上線下增加了扶貧農產品模組,銷售自身產品的同時,幫助農村有困難的家庭銷售農產品,助其增收。她想帶動更多有困難的人,為其增收創收,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
直播帶貨輸出文化內涵
何旭讓筋餅飛“網”更遠
見到何旭時,他手裡的兩個手機不停地在響。除了安排自己生產的筋餅要做下一場直播,他還幫朋友聯絡直播銷售粘豆包、幹豆皮等地方土特產品。
1988年出生的何旭,是土生土長的蘭西縣榆林鎮人,2010年到廣州做服裝貿易出口。2016年,他回鄉創業,建立了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他瞄準了家鄉特產——榆林筋餅,決定改變傳統作坊式製作,進行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小榆樹食品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在網際網路上銷售筋餅的企業。
多年在廣州經商的經歷,讓何旭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思路。從一開始,他就把產品銷售渠道定位在線上銷售的模式,“小榆樹”筋餅銷售從最初在微商群銷售,逐步拓展到天貓、京東等網路平臺,銷售大火。尤其是近年來,受疫情的影響,“小榆樹”筋餅依靠自媒體平臺銷售,銷量大幅提升。在他的帶動下,榆林鎮各家筋餅店也紛紛加入網路直播銷售的行列。從微商到淘寶,到直播帶貨,何旭成為讓榆林鎮筋餅飛”網”全國各地的“幕後推手”。
何旭(右)邀請網紅做客直播間
不同於一般的前店後廠,何旭在廠前打造了一家連吃帶品的“筋餅文化體驗館”, 著力於筋餅歷史的挖掘和文化的宣傳推廣上,每一個連著筋餅歷史滄桑的老物件,都是何旭精心挑選出來的。他把直播間設在了“筋餅文化體驗館”裡,他要求主播帶貨的同時,也要輸出筋餅文化,讓網友實時體驗到筋餅的深厚內涵。
2018年起至今,何旭一直與快手直播帶貨主播團隊合作。2019年大賣10萬單,連續5年在線上筋餅行業裡銷售第一。2018年,年營業額400萬,2019年,年營業額800餘萬元,2020年,年營業額達到1000餘萬元。
今年以來哈爾濱的各大商超,中央紅超市、家樂福超市等均有小榆樹食品筋餅在銷售。他說,公司從創立以來,得到了縣政府的支援幫助,發展得非常快,小榆樹筋餅從開始的無人問津,到後來遍佈國內各地,以至於推動了整個榆林鎮筋餅產業的發展,他就想讓家鄉的百姓富起來。
李雪嬌拓寬宣傳新平臺
捧紅家鄉天然優質產品
入冬以來,幾場大雪將七臺河市茄子河區宏偉鎮嵐棒山村裝扮得銀裝素裹。
往常這個時節正是村民“貓冬”的時候。當記者走進村民黃夫葉、劉麗等農戶家,他們正忙著裝蒲公英茶、榛子、木耳等,準備線上線下一起銷售。已在網上有些名氣的劉麗說,自己原來就是土生土長的村民,這一年多,在李雪嬌的帶動下,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熟練地在線上推銷村裡的綠色產品,成為一名“網紅”了。她說的李雪嬌是七臺河市嵐棒山蒲公英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雪嬌檢視茶葉質量
今年28歲的李雪嬌2015年大學畢業後,在城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偶然的一次她和父母回山東老家,看到遍地家庭茶廠,尤其村裡婦女都有事可做,這讓李雪嬌想起家鄉嵐棒山上漫山遍野的蒲公英,作為天然綠色食材藥材,蒲公英的花、葉、根等都可入藥。“我要把家鄉的蒲公英也做成好茶。”說幹就幹,嬌小的李雪嬌經歷村民的質疑和無數次炒茶失敗後,2017年秋天成功生產出了蒲公英茶,簡裝茶業打入市場後,比預期效果要好,當年生產的茶葉很快賣光了,還有人預定了第二年的茶葉。看到茶葉有市場,在2018年李雪嬌成立了當地第一家茶業公司。茶廠最忙的時候有20多人,村裡不少婦女有事幹有收入。
挖到創業第一桶金的李雪嬌,再次將目光放在了家鄉的青山上,先後成功研發了刺五加茶、暴馬丁香茶、榛子葉茶等綠色、天然優質茶葉品類,將大果榛子、黑木耳、大豆、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收入其中,擴寬了附近鄉鎮農戶的增收渠道。
2020年,李雪嬌和村裡年輕人開始嘗試著“網上直播帶貨銷售”,看到效果不錯,李雪嬌大踏步地帶領村民們變身帶貨主播,將網際網路變成更多人創業、致富、宣傳家鄉美麗山色的新平臺。眼下,李雪嬌在線上採用“農產品+短影片”、“農產品+直播”、“農產品+微商”、“農產品+電商平臺”、“農產品+眾籌”和“農產品+社群”等方式,藉助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程式等網路途徑銷售,僅“蒲公英茶”網上年銷售量在5000斤以上,加上線下銷售年銷售總量至少在1噸以上。
李雪嬌在做直播帶貨
李雪嬌說,家鄉的產品頗受網民追捧,天天都有訂單。“還有一個多月就是春節了,訂購茶葉、農產品的網民多起來了,我們也加大了網上直播的頻率。”李雪嬌說,在做大做強“嵐棒山”品牌過程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帶動鄉親們一起將家鄉這些寶貝從原字號變成深字號、精字號的初衷從未動搖過。
記者:吳利紅 楊桂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見習編輯:薄勳
稽核:姜明
統籌:孫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