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實現個體精準飼餵,母豬電子飼餵戰得到很好的推廣,投入產出也十分可行。對於育肥豬理論上也可行。
41 歲的豬生產商 Frédéric Baudet 在法國伯爵大克洛斯擁有豬場,與法國最大的合作社 Cooperl 合作。這是一個2點式豬場,其中一個場有 430 頭母豬,第二個育肥豬距離約 2 公里。該場已有大約 5 年的歷史,可容納 2,000 頭育肥豬。在育肥場,動物使用三種不同型別的飼料。豬長到 125-130 公斤,被送到附近的 Cooperl 屠宰。
Baudet 熱衷於嘗試新事物並希望始終提高生產力,他是熱衷於嘗試電子飼餵站的養豬人之一,所以你可以在 Baudet 的育肥場輕鬆找到“ESF”(電子飼餵站),跟母豬飼餵站的區別是內建有稱重灌置。隨之而來的是養豬業發展的新篇章,育肥豬不再是一個批次的匿名成員;他們有一個身份,還帶有耳標,可以根據具體要求進行個體處理。
豬已瞭解學會進料站的工作原理。他需要做的就是跟隨黃燈。他推開敞開的門,穿過地板,走向燈光。那就是料槽所在。顆粒料隨之落下,淡水也是如此,所以在它面前出現了一種溼拌料。它可以聽到周圍其它豬的聲音,甚至可以透過側面的洞看到它們,但是當它開始吃料時,這裡不能有下一頭豬進來。
豬飼養個性化技術
這項技術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ESF 技術表明,完全可以根據豬的個體需求來餵養它們——問題是為什麼要為生長肥育豬這樣做?畢竟,母豬通常在豬場呆足夠長的時間來支付提供耳標的投資。但生長肥通常會在幾個月內從豬場消失。
Asserva 的研發專案經理 Audrey Gloux 博士解釋說,有 3 個原因。她一直密切關注新型飼餵站的效能結果,並經常訪問 Baudet 工廠。
第一個原因是在育肥期間降低飼料成本。針對特定營養需求的飼料也轉化為更有針對性的飼料成本。由於育肥飼料通常佔養豬場飼料成本的 50% 至 70%,因此可以輕鬆獲得收益。
第二個原因是環境原因。由於所有的豬通常都吃到相同量的飼料,所以即使是最小的豬也能達到屠宰體重。這意味著很多豬會吃得比他們需要的多——因此也會排出更多的磷和氮。Gloux 博士解釋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多年來已經開發了多階段餵養,這已經產生了影響。但是,如果可以根據個體動物的重量和更多資訊來提供飼料呢?這肯定有助於減少排放——這個問題最近在法國引起了很多關注。許多解決方案都希望包含在當局為減少排放而定義的特殊清單中。
第三,可追溯。她解釋說,如果飼料生產商或消費者想要更好地瞭解豬的來源以及它們一生中發生的事情,則可以使用各個飼養站收集的資料進行回溯。
改變平衡
總而言之,這些因素改變了育肥豬 RFID 耳標投資決策的平衡。耳標的價格近年來有所下降,它們也可以重複使用;屠宰場可以簡單地將它們清除並淨化。
該系統能夠區分公豬、去勢豬和母豬,併為它們中的每一個應用餵食曲線。Earl de Grand Clos 使用 3 種不同型別的飼料,一種是種豬日糧,另一種是育肥者日糧,均由小麥、大麥、油菜籽、黑小麥、向日葵和烘焙副產品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日糧供應給各個飼餵站,然後飼餵器本身根據它在飼餵器中測量的豬體重加上透過耳標提供的資料,為該特定動物提供剛好所需的飼料型別。
在 Baudet 農場,Allflex 耳標的使用成本約為每個 1 歐元。這些是相對較重的耳標,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不會在出生後立即新增到豬的耳朵上。相反,它們是在仔豬從斷奶轉入生長肥育豬舍之前使用,大約 25 公斤(75-80 日齡)。
耳標在實踐中
就像 ESF 站一樣,RFID 標籤與各個飼餵站進行通訊,因此演算法確定豬將收到哪種型別和口糧。Gloux 博士解釋說:“對於每頭豬來說,‘一天’開始於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因此,每頭豬獲得新的飼料的時間是不同的。這樣一天中的某一刻就不會很忙了。此外,它使我們能夠在一個豬舍中為一個工作站最多飼養 40 頭生長育肥豬。”
從外面看,Earl du Grand Clos 農場,靠近法國 Lamballe。
在法國,每個育肥欄飼養大約 15 頭豬是很常見的,無論它們是餵食液體飼料還是幹飼料。在厄爾杜格蘭克洛斯,為了在限制飼養條件下容納約 40 頭豬的群體,3 個隔間之間的牆壁被部分拆除,並將單獨的餵食器放置在那裡。這樣,仍然可以保證每頭育肥豬的空間相同(0.7 ㎡)。
在伯爵德格蘭克洛斯進行的早期試驗已經顯示出與傳統系統相比的顯著差異。與 2020 年法國年度 GTE* 報告中的 Earl de Grand Clos 平均值相比,飼料轉化率較低,分別為 2.37 和 2.45。觀察到平均日增重大致相同,分別為 873 克(GTE)和 872 克(新飼餵站)。以每公斤/豬排洩的氮表示的排放水平為 4.3,比豬場的平均水平低 7%。
同質性
平均日增重的數字以及較低的排放水平都說明,在電子飼餵站中飼養的豬在被送去屠宰時更加均勻。Asserva 的出口經理 Valentin Bouvier 解釋說:“因為每頭豬現在都得到了它需要的口糧,你會看到我們放慢了非常快速的生長,使用傳統飼餵器自由採食行為。無論如何,它們通常都是肥豬。因此,與傳統餵食器相比,第一批豬進入屠宰場的時間會晚一些。但最大的收穫是,慢的長得更快,結尾更均勻。”
Frédéric Baudet 證實了同質性的提高。他說:“與傳統飼養器相比,育肥期結束時的掉隊豬豬減少了 7%。”
動物福利
Baudet 於 2020 年在他的豬舍中安裝了兩個 Selfifeeder GFI 站,他證實了飼料效率的提高,並指出了動物福利;他觀察到動物很快就習慣了這個系統,並沒有因此有應激。
他繼續說道,“該軟體提供了有趣的資料,例如豬的平均和個體活重以及平均日增重。這些資料對育肥階段的後續工作有著巨大的興趣,可以幫助動物看護人預測特定動物的一些疾病,同時還可以確定另一個擾動源,例如水。”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Baudet 指出了穩定性,因為許多養豬創新可能在展會上看起來不錯,但在養豬場的惡劣環境中可能並不總是表現良好。他說,育肥豬的裝置通過了測試。“清潔階段與使用傳統喂料機一樣簡單,而且裝置非常堅固耐用。”
總而言之,他已準備好進一步投資於單獨的電子飼餵器喂料裝置。“這樣我就可以為大規模的精密喂料過渡做好準備。”
豬 1070016581 吃完飯後,他抬起頭。有時會有更多的飼料來。不過這次不是。過了一會兒,它放棄了,向後倒退。他一出門,他的舍友們就在等它。下一個馬上潛入,向著黃燈衝去。
電子飼餵站針對精準飼餵毫無疑問帶來很多好處,減少掉隊豬的發生,減少人力成本,並有一系列增重資料。可以根據日齡做免疫計劃,可以根據實際體重做銷售計劃。相信未來這些飼餵站會得到更好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