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日,在北京朝陽區富頓中心九層五穀道場公司的總部,一場秘密的會議正在舉行。
消失了10多天的王中旺就“五穀道場位於北京房山的廠房、生產線和公司總部的一些資產遭到法院查封”做出了緊急部署。
他組織各地經銷商與公司一起實施自救,共度難關。
那麼,曾經打敗康師傅、統一泡麵的五穀道場,緣何會走到這步田地呢?
01
1970年,王中旺出生在河北省隆堯縣蓮子鎮,自幼家境貧寒,所以他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
早早步入社會的他,收過破爛、開過小店、賣過蜂窩煤,雖然沒什麼大的成就,但慢慢的手上也攢了一些錢。
1994年,王中旺的老鄉範現國在隆堯成立了華龍集團,並生產出了第一款泡麵“華龍面”。
華龍面上市後,因為好吃不貴,深受農村老百姓的喜愛,這也讓華龍面迅速的佔領了農村市場。
很快,華龍面的銷量在河北、山西同行業中做到了第一的位置。
王中旺深知自己沒什麼文化,想要進入企事業單位謀個一官半職,那可是比登天都難。
1996年,王中旺拿著自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掙來的血汗錢, 找到範現國決定做華龍集團的代理經銷商。
範現國發現這與自己的發展戰略不謀而合,二人又是老鄉,所以當即拍板讓他做蘭州地區的代理商。
王中旺憑著他吃苦耐勞和不斷進取的性格,用了短短3年時間就做到了西北地區總代理的位置。
隨著華龍泡麵的暢銷,王中旺的收入也水漲船高,並順利的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王中旺看到了泡麵產業蘊藏著巨大的財富和商機,深埋在他內心深處的慾望也被徹底激發。
他不再甘心只做一個小小的區域經銷商,他也想像老鄉範現國一樣成為人上人。
在對泡麵的生產和銷售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認知和經驗後,王中旺決定拉起杆子自己幹。
可前有康師傅、統一老前輩,後有華龍、白象老大哥,王中旺知道,想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並不容易。
1999年9月,王中旺拉著和自己志同道合的13位合夥人,就在華龍集團總部旁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他把公司取名為“三太子”食品有限公司,取“哪吒鬧海”之意,決意要和自己曾經的老東家範現國一爭高下。
至此,一場速食行業的廝殺正式拉開帷幕。
02
王中旺跟合夥人多方籌借了170萬元,組裝了一條泡麵生產線,日產3萬包,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小作坊。
當時,全國大大小小的泡麵企業有一千多家,康師傅、統一兩大泡麵巨頭就佔據了80%的市場份額。
而以華龍、南街村、白象等區域品牌,也將剩下的20%的市場封的嚴嚴實實,王中旺生產出來的泡麵,根本打不進去。
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王中旺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即可幹吃又可泡吃的“雙胞胎”泡麵初露端倪,但很多企業卻對此不屑一顧。
王中旺敏銳的意識到,這可能就是自己尋找的那個機會,既然走常規套路不行,那就走市場差異化。
說幹就幹,王中旺開始大批次生產雙胞胎泡麵,直接把華龍集團的營銷策略搬了過來,也定位於小城鎮和農村市場。
同時還推出了進貨獎、累計銷量獎,加大實施返利力度。
就這樣,三太子的“雙胞胎”泡麵在市場上異軍突起,王中旺赤手空拳,硬是在這個速食行業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2000年12月,三太子單月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000多萬,年銷售額1億多元。
隨後,王中王又透過調整泡麵的口味和價格,趁勢在中端市場推出了“一碗香”品牌,再次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這時,旁邊的華龍集團坐不住了,眼看著自家的產品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範現國不得不隨時調整產品的策略。
只要三太子集團出一款新產品,華龍集團緊跟著就出一款相應的產品,以應對市場競爭。
雙方為了爭奪銷售渠道打的是如火如荼,曾經的老鄉變成了最強勁的對手。
但市場就是這樣,大浪淘沙勇者勝,風蕭大漠敗者臣。
2002年,三太子集團的銷售額突破5個億,王中旺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便把一家草根企業做到了泡麵行業的5強。
康師傅主動找上門來,並出資3億元現金與中旺合資成立了三太子實業有限公司。
走差異化和快速擴張這條路,讓王中旺嚐到了甜頭,讓他對自己的致富經深信不疑。
他把這條經營路線視為人生信條,卻不知也為他日後的危機埋下了禍根。
03
在創業路上高歌猛進的王中旺,再也無法停下奔跑的腳步。
而華龍集團也不甘示弱,於2002年推出了新產品“今麥郎”泡麵,並請來張衛健做代言。
一時間,今麥郎泡麵火遍了大江南北,華龍集團也成了一個年銷超過15億的大型民營企業,產品覆蓋了30多個城市,共計1900多個縣鎮。
2003年 ,王中旺為了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決定去泡麵的發源地日本,進行實地考察。
在日本的超市裡,他看到了一個在國內市場上沒有的泡麵家族新成員:“非油炸”泡麵。
當他開啟包裝,一塊顏色發白未經油炸的麵餅呈現在他面前的時候,王中旺再次找到了當年的驚喜。
他當即決定要把非油炸概念引進中國市場,做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可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康師傅方面的反對。
當初康師傅之所以投資王中旺,是想讓他跟華龍鷸蚌相爭,自己坐收漁利之利。
可現在王中旺卻想打入中高階市場,那豈不是在跟自己搶飯碗嗎?於是雙方陷入了僵局。
最後王中旺忍痛割愛,用一碗香的商標和三個生產基地,買回了康師傅手中30%的股份,獲得了公司絕對的控制權。
2004年,王中旺成立了由中旺集團控股80%的北京五穀道場食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全力著手運營以“五穀道場”為品牌的非油炸泡麵。
但是,五穀道場畢竟是一個全新的品牌,而“非油炸”這個概念國內的消費者更是聞所未聞,在口感方面也不如“油炸”的好吃,市場能否接受?全是未知數。
2005年,王中旺投資1.6億元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建設生產基地,同時拿出1.7億元買下央視的黃金廣告時段。
當陳寶國的那句:“ 我不吃油炸食品,非油炸更健康”的廣告語在央視播輪番播出後,五穀道場瞬間家喻戶曉。
而“油炸”這邊的陣營也被轟的心驚肉跳,卻毫無還手之力。
五穀道場泡麵一經問世便風靡全國,一時間王中旺在業內的風頭無二。
隨後,王中旺對公司的管理團隊發出“只計成功,不計成本”的進軍令,五穀道場開始走上了快速擴充套件的道路。
團隊用了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開了38個分公司,80多個辦事處,員工增至2000多人,五穀道場泡麵也迅速在全國遍地開花。
五穀道場在全國各地的工廠,每天前來拉貨的大貨車都排起了長龍。
2006年底,在國內泡麵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五穀道場最好的時候銷售額卻達到了20億元。
王中旺也以企業成長率2003.27%的速度,位居中國企業成長百強榜榜首,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明星企業家。
可這樣的輝煌,竟然只是曇花一現!
04
隨著五穀道場的走紅,公司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
不少高管主張應該把重心放在產品研發和渠道建設上去,可王中旺卻堅持把自己的營銷策略進行到底。
為此,王中旺還先後免除了五穀道場的常務副總裁、企劃總監等,最後,他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任立”也無奈離去。
從2005年底到2007年初,公司斥資18億元,在北京、吉林、江西、四川、廣東等地擴建了38條生產線。
為了佔領市場,五穀道場的定價也接近成本價,再加上廣告費、原料費、新進加盟商所有進店推廣費,使五穀道場陷入了資金的困局。
從2007年開始,五穀道場的不少生產基地開始出現拖欠工資的現象,而公司拖欠銀行的貸款更是高達3億元。
2007年1月,中旺集團成立戰略管理臨時委員會,提出將“不計成本,只計銷量”的發展策略轉便為穩健多盈。
開始調整管理架構,撤銷各地分公司,同時大幅度削減辦事處員工數量,進行自救。
而此時的王中旺,早已錯過了最佳的自救時機,陷入資金的困局中不能自拔。
截止2007年年底,當上海黃浦法院為解決欠薪訴訟,趕赴北京五穀道場總部執行資產查封時,五穀道場的賬面資金僅剩下75元錢。
第一次,王中旺靠著“差異化+快速擴張”大獲全勝!當他再次複製模式到第二個產品時候,卻遭到了慘重的失敗。
以往的成功經驗,即是財富也是牢籠。
2009年,王中旺以1億的價格將五穀道場賤賣給了中糧集團,中糧經營了六七年後,依然沒有把它救活,於2016年又以5000萬的價格甩賣給了下家。
輝煌一時的五穀道場,最終還是落幕了。而王中旺的野心,也葬送了本可以成為巨頭的泡麵。
這是五穀道場的悲劇,也是王中旺的悲劇,更是中國許多民營企業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