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覽
- 《耶路撒冷郵報》報道稱“以色列科學家找到在兩秒內消滅新冠病毒的方法”,是將發現於1966年的229E冠狀病毒與造成今天疫情的新冠病毒混淆了。
-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95GHz射線可用於給物品表面以及汙染水源進行消毒,但是,這項技術暫時不能用於人體。
事件背景
11月25日,《耶路撒冷郵報》(The Jerusalem Post)釋出報道稱,以色列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輻射可以在兩秒內殺死當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和脊髓灰質炎病毒。
訊息一經發布,被各國媒體轉載,一些中文媒體也對此訊息進行了編譯。
俄媒Lenta 11月28日報道稱,研究發現,毫米波可以在兩秒內殺死99.8%新冠病毒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讀這項研究結果?所謂的“毫米波特殊輻射”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終結這場令人類社會陷入混亂的疫情?
明查
根據這篇《耶路撒冷郵報》釋出的報道,該研究由以色列的阿里埃勒大學(Ariel University)團隊主導,發表在期刊《環境化學快報》(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上。報道稱,實驗結果“可能對如何以快速有效的方式對環境和裝置進行消毒具有重要意義”。
《環境化學快報》由瑞士學術期刊出版商Springer出版。官網資料顯示,2020年其影響因子為9.027,近五年影響因子為8.216。總體來說,該期刊可信度較高。
雖然沒有明確點出該論文的題目,《耶路撒冷郵報》採訪了這篇文章的兩位合作者——摩西·埃納特(Moshe Einat)教授和加比·格爾利茨(Gabi Gerlitz)博士。
在科研交流網站研究門(Researchgate)上分別搜尋Moshe Einat和Gabi Gerlitz,發現二人曾於今年8月合作發表一篇題為《冠狀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對W-波段迴旋管的短脈衝輻射敏感》(Corona and polio viruses are sentisive to short pulses of W-band gyroton radiation)的論文。該論文的其他作者亦來自阿里埃勒大學。
該論文稱,研究團隊使用輸出功率約為10千瓦的95GHz迴旋管,對實驗室人工培育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冠狀病毒229E進行輻照。基於掃描顯微鏡成像分析,95GHz射線透過集中高溫來破壞病毒包膜、改變病毒形態。
論文結果顯示,在照射2秒後,兩種病毒的失活率均呈現“指數性”增加。脊髓灰質炎病毒減少了約99.375%,229E冠狀病毒減少了約99.98%——而0.02%非常接近人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最小劑量。
這一結果看起來似乎非常振奮人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系出同源,但該研究中所人工培育的229E冠狀病毒同我們所熟知的造成今天疫情的“新冠病毒”卻大相徑庭——換句話說,此“冠”非彼“冠”。
《病毒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Virology)第四版指出,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7種人類可感染的冠狀病毒。而229E冠狀病毒則是整個“家族”中歷史最悠久的,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為人所知。
2016年發表在期刊《微生物學趨勢》(Trends in Microbi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229E冠狀病毒通常只會造成頭痛、發燒、咳嗽等輕微症狀,潛伏在2-5天左右,除有免疫缺陷的病人外,一般不會造成嚴重肺炎,更不用提極低的致死率。
該圖表來自《傳染病學,基因重組,和冠狀病毒的病原體》(Epidemiology, Genetic Recombin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viruses)。文章刊載於《微生物學趨勢》2016年24卷第6期
因此,儘管阿里埃勒大學的團隊提出了該研究未來可能的發展前景,即對今天一直困擾著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滅活和消毒,但是原研究的實驗物件並非當前的“新冠病毒”本身,也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該團隊對“新冠病毒”進行了類似實驗。
研究團隊指出,比起紫外線,使用95GHz射線對物品表面進行消毒更加安全且有效,這一技術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員直接接觸或暴露在病原體中。未來,這項技術可能應用於汙水消毒領域。但是,文章也指出,由於能量密集,95GHz也具有一定的破壞性,部分材質可能無法承受。正如埃納特在接受《耶路撒冷郵報》採訪時所說,目前95GHz還不能用於殺死人體內病毒。
綜上所述,《耶路撒冷郵報》對95GHz射線能夠殺死當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報道是對阿里埃勒大學團隊研究的誤讀。
研究結果表明,使用95GHz射線輻照2秒能夠殺死附著在物品表面約99.98%的229E冠狀病毒。但是,沒有證據顯示,95GHz在當前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上有同等效果。此外,95GHz的應用僅侷限於對物品表面和汙水進行消毒,暫時不能用於對人體內病毒進行滅活。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