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金秋時節,錫惠公園雲起樓前的古銀杏便披上金裝,枝葉婆娑,引得遊客紛紛駐足觀賞。這是一年中雲起樓最高光的時刻。
雲起樓位於錫惠公園之惠山東南麓,在惠山寺和二泉之間,倚山而建。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家、史學家,號稱江南三布衣之一的姜宸英說,所以叫雲起樓,是“山取其騰踔如龍,樓取其變化如雲”的意思。這裡最早為惠山寺僧房,清康熙年間,這迎接康熙南巡,遂由時任無錫知縣吳興祚改建。
註明:網路圖片
註明:網路圖片
註明:網路圖片
註明:網路圖片
註明:網路圖片
雲起樓古建築群借山依坡,曲廊盤旋,高低錯落,層次分明。經由曲廊至樓頂,中有真山、假石、花木、名泉、亭臺、樓閣,無不隨形就勢,佈置得體。
曲廊轉角處,有清人王之醇摹書的《蘭亭集序》刻石,有明僧真恩開鑿的“羅漢泉”,泉旁有青松勁挺,立於樓前。沿曲廊上行,至聽松亭,於聽松亭小憩,仰可觀惠山龍行、俯可察二泉之勝,聽松濤梵音,覽都市紅塵。
曲廊中段,有門牆攔腰橫斷,名“隔紅塵”。意為經由此門,但是佛國仙境,與紅塵隔斷了。傳說清康熙南巡,召惠山寺當家大和尚見駕,和尚清高有傲骨,回說:“化外之人,早已隔斷紅塵,恕不能奉詔”。皇帝總不能屈尊去見大和尚吧,隨駕大臣為免尷尬,便抖了個機靈,在雲起樓中間門楣上刻上“隔紅塵”三字,表示雲起樓之上已為仙境,和尚與皇帝可以平起平坐,不行三跪九叩之禮。於是大和尚下移幾步,皇帝高抬幾步,雙方便在雲起樓相見。我們現在不清楚這一僧一帝都聊了些什麼,且將這些都留給想像吧。雲起樓兩層三間,建築精巧,四面開窗,樓正中懸“雲起樓”額,兩側有清無錫知縣廖倫所書對聯一副“騰兩邑之歡,千村稻熟;據一山之勝,四照花開。”
在享有無錫露天博物館的錫惠風景區中,雲起樓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僧俗兩便之間,山環水抱之下,雲起樓怡然自處,看百年雲煙,共盛世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