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被人誤解了千年,有詩為證,唐朝李商隱寫過一首詩,題目是《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大致意思是諷刺漢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賈誼聽講,不問天下百姓的事,卻問起鬼神之事。
其實漢文帝非常欣賞賈誼,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中由博士提拔為太中大夫。賈誼提的很多建議均被漢文帝採納,比如一些律令的修改,包括列侯全部返回自己的封地的建議。
於是漢文帝想讓賈誼擔任公卿之位, 但是遭到了絳侯周勃 、穎陰侯灌嬰、 東陽侯、馮靜等眾大臣的阻撓 。他們說:“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 ,紛亂諸事。” 漢文帝為了保護賈誼, 所以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
我讀了賈誼的一些文章,尤其是他寫的《治安策》,才明白賈誼被逐的真正原因, 因為賈誼提出的主要主張就是限制功臣諸侯的權利 ,一下子得罪了當時的兩大派系功臣派和宗親諸侯派。
賈誼具有很高的才能, 但未逢其時。
當時絳侯周勃 、陳平 、灌嬰等諸大臣剛剛消滅諸呂的勢力,礙於宗親諸侯的勢力選擇了以仁孝聞名天下, 勢力薄弱的代王劉恆為帝, 目的是便於控制, 以達到功臣集團和宗親諸侯勢力之間的平衡 。而賈誼消弱諸侯勢力的建議勢必會遭到宗親諸侯的反對, 同時也會遭到功臣集團的排擠, 他能活著已屬幸運。 作為政治平衡高手的漢文帝雖然也認為賈誼的建議很好,但是還不到實施的時候, 所以沒有采納賈誼的意見, 而把他貶出京城。 即使再次召回 ,也只能談一些鬼神之類的無聊的話題 。
後來的歷史發展再次證明漢文帝的遠見卓識。
漢景帝時任用晁錯實行削藩 ,結果導致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王之亂”, 他們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公開反叛,引起了國家的巨大動盪。雖然叛亂被周亞夫平定,但是導致晁錯被腰斬於市。
到漢武帝時,漢武帝採用主父偃的推恩令, 才真正解決地方諸侯對中央的威脅。 而推恩令其實也是賈誼的建議。漢武帝為了平息諸侯的怨憤, 也只好把主父偃滅族 。至此, 歷經三代才完成削藩這一件事, 而其中遭遇的艱險與困難,令人難以想象 ,更有無數人付出了血的代價。
假如當初漢文帝採取賈誼的建議, 我們很難想象結果會是怎樣。 歷史難以假設,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由此可見, 一項好的政策的實施 ,還要看時機是否成熟 ,要循序漸進, 久久為功, 不可一蹴而就 ,為政者不可不知,孝文帝可謂英明矣。 而一個人才能的發揮也要看時運,賈誼能遇上漢文帝這樣的明主,可謂幸運;而生不逢時,未能一展生平抱負,可謂不幸,令人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