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月
《禮記.中庸》裡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強調了道德原則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的,經常反躬自身,在“隱”和“微”上下功夫,有人和無人在場都一樣。這不是作秀用的,而是以高度的自覺性用慎獨這個修煉方法來自我保護,自我提升的一種措施,從而在自我人生功課的完成程度上取得實質性的進步。曾國藩可說是深諳其理,並且知行合一,已付諸於行動,給自己立了很多規矩。咱們擇其一二,來看一下從中可受到什麼樣的啟示。
戒驕戒傲
曾國藩在給他弟弟的信中說:“弟於世事閱歷漸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種驕氣。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滿腔驕傲之氣,開口便道人短長,笑人鄙陋,均非好氣象。……欲去“驕”字,總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曾國藩家訓)天地之間唯有謙虛和謹慎才是載福之道。要是一開口就議論別人,笑話別人,這都不是好的氣象,要去除驕字,“以不輕易非議或笑話別人為首要標準”。
曾國藩勸弟弟的同時,還講了自己一路走來,關於戒驕戒傲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餘生平頗病執拗,德之傲也……”,後來,曾國藩靜下心來自己反思,發現之所以處處不順利,根源還是出在這裡。大悔大悟之後,才感覺自己也沒那麼大本領,遇見什麼事了,也都看得見別人有幾分對的。不再隨意褒貶別人。於是,四十歲之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修己安人。
曾國藩在給他弟弟們的家信中,根據他們各自的脾氣秉性,都反覆提醒到要戒驕戒傲,只因“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要諄諄告誡諸弟,一定要以此為戒。”
我們不得不佩服曾國藩恆心修己的自律精神和為後代子孫計,為家計的深謀遠慮。
戒氣
我們都知道“怒傷肝”,中醫講:肝藏血,肝主疏洩,肝主情志,肝喜條達,即喜順暢豁達。這些詞都是在提醒我們:外顯的生氣與憋在內裡的鬱悶都會傷肝,這是內傷。隨之產生的毒素,都要透過肝臟去過濾,如果再加上其它的,如熬夜、過於勞累等等負面因素影響,時間久了,我們的肝臟必不堪重負,那就離生病,甚或生大病不遠了。
“養肝就是養命”,“養生以少惱怒為本”,曾國藩深知其理,他說自己:“肝氣發時,不惟不和平,並不恐懼,確有此境。”“肝氣發作時,不但心境不平和,而且也不感到恐懼”,不僅年輕時是這樣,即使年紀漸漸老了,也經常有怒不可遏的時候,但是得“節制血氣”,“總不使吾之嗜慾戕害吾之軀命而已。”總不要讓自己的慾望殘害了自己的身體壽命。
他還說了自己的辦法,“要在稍稍遏制,不令過熾。”關鍵是要“稍稍控制,不要讓肝氣過分熾烈。”“強自禁制,降伏此心,釋氏所謂降龍伏虎。”他認為,還是自己要學會努力控制,降伏自己的這一顆心,就如佛家所講的降龍伏虎一樣。
然後,曾國藩更進一步分析“戒氣”這項內裡自我調節的修養功夫。“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處亦正在倔強。”咱們兄弟都是更多地繼承了母親的品德,它的好處也正是倔強。“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
《黃帝內經》裡把肝喻為“將軍之官”,肝主謀略。意即肝臟健康,肝氣充足時,就如正氣凜然、英勇無畏、謀略深遠的將軍,整個人會感覺神志安定,踏實而穩重。所以,孟子所講的至剛,孔子所講的貞固,以及這“倔強”二字反映出來的狀態,不管對於“功業”還是“文章”,正是能成事,不“柔靡”的必要條件。但凡事掌握好這其中的分寸和火候最為重要,也正是自我修煉的關鍵點。因此,曾國藩說:“若能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則日進無疆矣”如果能去除憤怒的慾望,以保養身體的健康;儲存“倔強”之氣來激勵志氣,那就會不斷進步了。
曾國藩給自己立的規矩還有很多。
“堅其志,苦其心”,自勝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