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第41集團軍164師,為何轉隸海軍?海軍陸戰隊發展的需要
第41集團軍是我軍一大王牌集團軍,其所屬第163師在對越反擊戰中斃敵5293人,傷敵530人,俘敵38人,殲敵數量位列東西兩線參戰29個陸軍師之首。鮮為人知的是,第164師也是一支戰功赫赫的英模部隊。
第164師前身部隊之一第49軍145師,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1998年,第41集團軍軍史迎來一次重大調整:第164師轉隸南海艦隊,改為海軍陸戰隊164旅。大家可能殊為不解,第164師為什麼會轉隸南海艦隊?
圖|海軍陸戰隊臂章
第164師前身第21兵團第53軍219師,組建於1949年11月。1950年11月,第219師隨部由湘赴廣西執行剿匪任務。1951年11月,第53軍撤銷,第219師直屬第21兵團。
1952年4月,中南軍區將第145師編入第21兵團建制,與第219師合編,組建為新219師,下轄第655、656、657團。10月,第21兵團縮編為第55軍,陳明仁、王振乾任分任軍政主官。
圖|陳明仁(原第55軍軍長)
1953年2️月,第55軍由廣西桂林移防至廣東湛江,鎮守雷州半島。1957年3月,第657團撤編,後於1960年11月恢復建制。1962年7月,第164師執行南方乙種師編制。1964年9月,第164師執行南方甲種師編制。
1970年1月,第219師改番號為第164師,下轄第490、491、492團及炮兵團,後調防湖南長沙(欠第491團)。1971年9月,第491團、炮兵團調防廣東龍川。隨後,全師調防龍川。1976年1月,第164師執行南方乙種師編制。
圖|對越反擊戰
1979年2月,第164師隨部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斃敵2195人,俘虜10人。對越作戰期間,第164師491團率先攻入諒山,戰後被授予“首克諒山英雄團”榮譽稱號。回國後,第164師駐防汕頭。
1983年12月,第490團轉隸武警,改為廣東省武警總隊第8支隊。至此,第164師下轄第491、492團,以及炮兵團。1985年8月,第55軍被列入裁軍名單,第164師亦進行了調整:
第165師第493、494團調入第164師戰鬥序列。與此同時,第164師劃歸41集團軍,調防湛江、茂名,執行南方乙種師編制。
1998年7️月,第41集團軍164師就地劃歸南海艦隊,改稱海軍陸戰隊164旅,旅部駐防湛江。筆者為大家先為普及一下,何為海軍陸戰隊。提及海軍陸戰隊,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搶灘登陸”。
圖|海軍陸戰隊某部演訓
實則不然,海軍陸戰隊彙集了陸戰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訊兵、兩棲偵察兵等兵種,是一支多種作戰能力的三棲作戰快速反應部隊,既能在藍天碧海大施拳腳,亦可遂行陸地島礁作戰任務被譽為“陸地猛虎,水中蛟龍、空中雄鷹”。
言歸正傳,海軍陸戰隊發展建設,為何在諸多英模部隊中選擇了第164師?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其一、海軍陸戰隊發展的需要;
我軍海軍陸戰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海軍陸戰第一團。1980年5月,我軍為了應對複雜的周邊形勢,正式籌建了南海艦隊陸戰隊第一旅。至此,海軍陸戰隊也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著重強調多兵種聯合作戰能力,相當於一支合成集團軍。
圖|海軍陸戰隊舊照
進入九十年代,海軍建設方向發生重大調整,核心要旨在於鍛造一支合成多能、快速反應、全域運用的精兵勁旅。如之奈何?唯有充實海軍陸戰隊。在此背景下,第164師劃歸南海艦隊合乎海軍陸戰隊發展的需要。
其二、乙種師的裁撤;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軍進行體制編制改革的探索,裁撤了不少乙種師,不乏王牌主力師。譬如,第38集團軍114師,於1996年轉隸武警,改為武警機動師。乙種師的裁撤,旨在為集團軍“瘦身”,提升技術兵種比例,增強多兵種合成能力。
圖|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乙種師雖說離開了野戰部隊,可自身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第164師轉隸南海艦隊,足可見其實力強悍。畢竟,第164師“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首克諒山”,可謂是戰功赫赫。
其三、第164師常駐濱海城市;
上文說到第164師劃歸第41集團軍後,駐防湛江、茂名一帶,此二地皆為濱海城市。湛江什麼地方?南海艦隊司令部駐地。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第164師為何劃歸南海艦隊:一則實現海陸兼防的戰略定位,二則節約移防成本。
圖|建國50週年大閱兵海軍陸戰隊方隊
1999年10月,建國50週年國慶大閱兵上,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武裝警察特警部隊、預備役部隊等兄弟單位,首次參加閱兵首次參加國慶受閱。2017年,海軍陸戰隊第164旅改稱海軍陸戰隊第2旅,這也是第55軍為數不多的火種。
參考資料: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史沿革》(君威·〈軍事史林〉);
[2]《軍中之軍 鋼中之鋼——我國海軍陸戰隊發展歷程》(程少·〈百科世界〉);
[3]《難忘1979: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全紀實》(中國軍網);
[4]《中越戰爭十年》(閔力·四川大學出版社);
[5]《我軍歷史上的70個軍之:54、55、58軍》(榮寶齋);
[6]《軍改後解放軍13個集團軍的編成和歷史沿革》(太行英雄—八路軍研究會太行分會);
[7]《閱兵·檔案|1999年國慶閱兵:四大軍兵種導彈同時亮相》(央廣網);
[8]《沒有登不上的海岸——訪海軍陸戰隊大校楊南鎮》(曉軍·〈國際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