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07丨彭總統兵過江
上次我們說到,中央軍委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彭總便辭別毛主席,連夜趕赴瀋陽志願軍司令部到任。隨行的是一名年輕軍官,年約20來歲,瘦高個,圓臉,濃眉大眼,十分神氣,正是毛主席長子毛岸英。
毛岸英乃毛主席前妻楊開慧所生,毛主席一生戎馬,無暇顧及妻兒,毛岸英隨楊開慧長大,曾與楊開慧一起坐牢受刑。楊開慧被國民黨殺害時,岸英年僅8歲,帶弟弟岸青、岸龍,流浪經年,也算得受過人間至苦。後得中共地下組織設法尋找,送往蘇聯,考入蘇聯軍破大學,畢業後獲蘇軍中尉軍銜,任蘇聯紅軍某坦克連黨代表,參與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軍的大反攻,轉戰東歐各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回國參加人民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到北京機器總廠工作,任黨總支副書記。
因見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即將出兵,便向毛主席提出,願赴朝參戰。毛主席欣然應允,並將毛岸英託付彭德懷,隨志願軍出征。彭德懷有毛岸英相陪,正好解旅
途寂寞。
彭德懷一生不食菸酒,亦無其他嗜好,平日無事,只喜下象棋,然棋藝卻不甚高。旅途無事,便邀岸英下棋。二人在臨窗的小桌上,擺開棋局,你車我炮,來往廝殺,邊下棋邊說些閒話。
岸英問道:“老總,我軍出國作戰,保衛國家,堂堂正正,何必要打志願軍旗號,不說是解放軍?”
彭德懷打趣道:“這是機密,如何能告訴你?”
岸英不依,抓住棋盤說:“老總不說,這棋也別下了。”
彭德懷無奈,只得擇要道:“我軍若以解放軍名義參戰,便是國家正式參戰,還須發表戰書,如此,便是全面戰爭,美國勢必按全面戰爭規則,把戰爭擴大到我國,封鎖我國海岸,轟炸我國哦市,甚至派兵在我國登陸。”
又道:“若以志願軍名義參戰,便靈活得多。不但可避開宣戰麻煩,而且可進可退,使戰爭規模受到限制。”
岸英沉思一會兒,恍然若悟,道:“我懂了。”
便鬆開手,繼續下棋。一老一少,這樣邊下棋邊閒聊,不覺間已到瀋陽。
下火車後,早有車迎候,將眾人徑直送往志願軍司令部。
志願軍司令部一班副職,是由東北邊防軍司令部原班人馬組成,除彭德懷任司令員外,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三將為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鄧華,祖籍湖南郴縣,1910年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過紅軍師政委,八路軍旅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過第時戰軍第44軍軍長,第15兵團司令員。
洪學智,祖籍安徽金寨,1913年生,1929年參加商南起義,任過紅軍軍政治部主任,新四軍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過第四野戰軍第43軍長,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韓先楚是湖北紅安人,也於公元1913年,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軍師長、八路軍軍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過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副司令兼第40軍軍長、第13兵團副司令員。
解方祖籍遼寧,曾留學日本,精通英文日文,與張學良一家交厚。在軍內長期任參謀工作。
杜平江西萬載人,生1908年,1930年任參加紅軍,任過紅軍軍政委,八路軍旅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在第四野戰軍13兵團任政治部主任。
除了上述五人外,彭德懷又任命毛岸英為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
彭德懷一到瀋陽志願軍司令部,便召集眾將開會討論軍情商議作戰部署。當時與會者除司令部諸將外,另有志願軍前鋒四個軍軍長政委,有38軍軍長梁興初、政委劉西元;39軍軍長吳信泉、政委徐斌洲;40軍軍長溫玉成,政委袁昇平;42軍軍長吳瑞林、政委周彪。
中共中央東北局負責人高崗諸人,也一併與會。
會議開始,先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介紹眾人與彭德懷認識。
之後按照程式,由高崗主持開會。高崗略作說明,說出兵朝鮮是中央的重大決策,中央政治局開會研究時曾有不同意見,並稱自己也曾反對出兵,如今多數同志皆同意出兵,既是中央已作最後決策,便惟有統一行動爭取勝利。
又用手指彭德懷介紹說,中央原計劃以林彪為將,統志願軍出征,但是林總染病不宜征戰,這才拜彭德懷為將。未後,將彭德懷讚頌一番,是如何指揮第一野戰軍,轉戰陝北,五戰五捷,能征慣戰之類。
高崗講完,眾人一起鼓掌請彭總懷講話。
彭德懷並不推辭說:“諸位是四野名將,轉戰南北,軍功赫赫,四野在解放戰爭時期,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攻錦州、奪瀋陽、克天津、圍北平,又南下兩廣遠征海南島,一向為我軍主力。”
“這次諸位率志願軍先頭部隊出國遠征,勢必能旗開得勝!”
而後,話鋒一轉,又介紹說入朝參戰部隊,除13兵團6個軍共步兵18個師,炮兵3個師,30萬人外,另有三野宋時輪第9兵團隨後跟進。除宋時輪兵團之外,中央又令第3、第19、第20共3個兵團,也要馬上做好準備,必要時隨時投入戰場。
眾將聞言都歡欣鼓舞。
彭總又表示,從前雖然未指揮過四野,但願意與諸將同心協力奪取遠征勝利。
說罷歸座,場上掌聲雷動。
之後,高崗等人離去,彭德懷便與諸將討論軍情。
先由志願軍參謀長解方介紹軍情。解方長期從事參謀工作,又在東北數月,對敵我軍情瞭如指掌,當時起身,拿一根小指揮杆面對軍事地圖解說道:“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隊,自9月30日越過三八線後,分兩路北犯,西線敵軍,由美將沃爾克指揮,擁美第8集團軍所屬第1騎兵師,第2、第24,第25步兵師,南朝鮮第2軍所屬第1、第6、第7、第8師和英軍第27旅,共有8個師20餘萬人,目前正在沿開城、沙裡院、平壤軸線北進,已經佔領平襄。”
“東線敵軍由阿爾蒙德指揮,下轄美第10軍所屬海軍陸戰隊第1師,步兵第7師,第3師、南朝鮮第1軍所屬第3師、首都師,共5個師10餘萬人,分陸海兩路,沿東海岸北進,策應西各敵軍。如今東路敵軍已經佔領元山。”
“初步判斷,敵軍意圖是東西兩路並進,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圖們江進犯。”
敵情介紹完畢後,解方又回頭介紹志願軍部署。
志願軍第13兵團所屬基幹部隊,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共4個軍12個師及3個炮兵師,已在中朝邊境通化、遼陽、鞍山、海城、安東等地隱蔽待機。另有步兵第50軍、第66軍2個軍6個師,正向東北開進,劃歸第13兵團序列,全兵團可以隨時渡江!
彭德懷看軍情報告時暗思道,這解方看上去年齡不大,卻頭腦清楚言詞簡潔,只三言兩語,便把軍情介紹得一清二楚,果然是將才。
待報告完畢時,彭總忽然想起離開北京時,毛主席有指示,為保險起見令志願軍第一批渡江部隊,以2個軍6個師為限,以探美軍虛實,保持可進可退的態勢。兩相聯絡,料解方話中有話,便單刀直入說:“我離北京時,主席有指示,讓我們先渡2個軍6個師過江,在清川江一線,德川、寧遠公路以南,平壤,元山鐵路以北之間,構築防線,阻敵進攻,掩護朝鮮人民軍收容整編,再作計議。”
然後話鋒一轉,“以參謀長之見,此種部署是否妥當?”
德川、寧遠、清川江都在朝鮮境內,北距鴨綠江約150公里,南距平壤、元山約100公里。
解方見彭德懷問及毛主席的渡江指示是否妥當,抬頭掃視鄧華、韓先楚、洪學智諸將,見大家都有鼓勵之色,便鄭重報告道:“老總所提問題,我們實際上已作過討論。”
彭德懷問道:“你們是如何討論的?”
解方對答說:“敵軍東西兩路軍有40萬人,又有坦克千輛,飛機千架,裝備優良,火力兇猛。據我軍派駐朝鮮的武官報告,美軍尤其重視攻擊人民軍後方供應線。每次大的戰役中,人民軍後方鐵路公路,都被炸燬。是故我們判斷,戰局一開,美軍必出動轟炸機,炸燬鴨綠江大橋,阻我後援,我以6個師渡江,萬一被就切斷後方交通,便難以支援。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將第13兵團4個軍全部渡江!”“這樣一則有力量與美軍會戰,二則萬一鴨綠江橋樑被炸燬,也可在朝鮮境內結成重兵集團,獨立作戰,不怕美軍圍攻。”
彭德懷而對圖沉思一番,暗暗頷首,回頭又問鄧華、韓先楚諸將意下如何。
鄧、韓等人都同意解方意見。彭總定下主意,說“就按此辦理,令38、39、40、42軍並3個炮兵師,一起渡江,到朝鮮境內集結待機,再令第50、66兩軍隨後跟進,照此執行不得有誤!”
眾將一齊叫好,但又有疑慮地說:“毛主席那裡怎麼辦?”
彭德懷道:“主席一向從諫如流,料無問題,我會馬上向軍委報告。”
隨後,志願軍兵分兩路開始渡江,左路由吳瑞林、梁興初率領,從鴨綠江上游渡口輯安過江;右路以溫玉成、吳信泉率領,從鴨綠江下游渡口安東過江,3個炮兵師分別插入左右兩路,隨步兵過江。
又命令全軍19日初開始渡江,22日夜必須全部渡完,各部過江後立即隱蔽接近敵人,在清州江以北,雲山、妙香山、寧遠、姚德等要點佔領陣地,準備與敵接戰。
眾將領命後正要回去各做準備,彭德懷忽然從座上起身,再次強調說:“兵法講究攻敵不備,出敵不意。如能保守我軍渡江機密,開局獲勝就有了一半把握,所以渡江接近敵人,務必在夜間進行,在開戰前不得暴露行蹤。”
眾將一齊應諾,各回部隊。
彭得懷又仔細思量一陣,提筆親擬電稿,向毛主席報告渡江計劃,說明何以令全兵團一齊渡江,然後交毛岸英發往北京。
這時,麥克阿瑟在東京作戰室正在為進軍速度緩慢而苦惱,問手下參謀:“東西線部隊為何進展如此緩慢?”
參謀知道麥克阿瑟明知故問,但也只得回答說:“西線進展遲緩,是因為金日成軍糾集殘部,依託山川之險,節節阻截。韓國軍攻擊力不強,美軍受華盛頓限制,不能擺在第一線。”“東線第10軍則因交通擁塞,不能及時趕到港口登船。”
麥克阿瑟聞報,頗是不快,摸出菸斗填煙點燃,用右嘴角叼住,揹著雙手在室內來回踱步,換過幾回煙後,又來到作業沙盤邊,下達命令:“命令沃爾克以第24師,第1騎兵師,替下韓國第2軍,擔任主攻部隊,強攻沙裡院,限他們在19日前奪取平壤。”
“命令阿爾蒙德第10軍剋日登船,19日前奪佔元山。”
話完,回頭看參謀人員呆若木雞沒有動靜,便怒說:“為什麼不執行?”
參謀人員對道:“華盛頓參謀長聯席會議有禁令,過三八線北進,不允美軍打頭陣!”
麥克阿瑟斥責道:“參謀長聯席會議遠隔萬里,知道些什麼?北朝鮮共軍殘部,抵抗比預想強大,韓國軍又不堪一擊,美軍不投入第一線,何日能進抵鴨綠江,統一朝鮮全境?”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華盛頓方面不用管他,我自有辦法。”
西線的美軍指揮官沃克在接到命令後,振作精神,召來騎1師師長蓋伊,令速統所部,替換下韓軍,強攻沙裡院,然後沿大路向北進兵,務於10月19 日奪佔平壤。
美國騎兵第1師說是騎兵師,其實全部是機械化師。該師成立於美國建國時期,是美軍中歷史最悠久的部隊,戰功顯赫。全師約1.9萬人,有155榴彈炮1門,105榴彈炮54門,迫擊炮160門,步兵炮120門,坦克154輛,裝甲車35輛,軍車3718 輛,乃是美軍王牌部隊。
騎1師師長蓋伊接到接替韓國第2軍擔任主攻部隊的命令,當即趕回部隊,連夜部署。待到天明,令配屬作戰的美軍空軍部隊,共百餘架轟炸機,隆隆起飛,對朝軍陣地狂轟濫炸。
空襲剛停,令全師大炮一齊猛射,又讓全師百餘輛坦克成戰鬥隊形散開,撲向人民軍陣地,一邊開動,一邊發炮,以點射火力轟擊人民軍殘存火力點,大隊步兵隨後跟進。
人民軍苦戰多時。又以寡敵眾,指揮官料再守無益,只得主動撤離。
僅一日,沙裡院便被美軍第1騎兵師攻佔。
沙裡院既失,平壤門戶洞開。蓋伊統所部第1騎兵師乘勢猛進,每到一地,照例先以轟炸機轟炸,大炮密集射擊,坦克點射。步兵跟隨坦克衝鋒。數日之內,連勝十幾陣,進至平壤城外。然後重新部署,三面圍城,先令數百架轟炸機輪番出擊,將平壤成炸為廢墟,又架炮轟擊,坦克衝鋒,步兵跟進,再以傘兵1個團,在平壤城北空降,以斷人民軍歸路。
經一日惡戰,平壤遂為美軍攻佔。
此時,朝鮮戰局已經是危急萬分,彭總率兵渡江後將如何與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過招?抗美援朝第一戰將如何打響?請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