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敏實集團董事會主席秦榮華先生,來到嘉興創業的第18個年頭,也是他到大陸創業的第29年。
他不斷地做夢、追夢、圓夢,他用自己的情結編織和實現著一個又一個的夢。
據今年公佈的最新財富排行榜,他的個人資產已達156億,全球每年生產的9000萬臺車中,就有半數車輛在使用敏實集團的零部件。
在業界看來,秦榮華是佔據了全球汽車零部件領域半壁江山的大佬。
然而,在嘉興人看來,他還有另外一個標籤:最低調的嘉興百億富豪。
因為秦榮華每天凌晨3、4點起床,去思考企業的發展和創新,40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更讓人敬仰的,還有他的民族情懷和木頭情結……
從小與木頭為伴
1957年,秦榮華出生在臺灣宜蘭山區一戶農民家庭。
這裡的大山,生長著茂盛的樹林,按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習俗,秦家也不例外,靠伐木為生。
父親是伐木工人,每天都會進山,而幼時的秦榮華也會經常跟隨著父親。
在他的記憶裡,整片樹林都曾是他的快樂天地,也是從那時起,他與木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熟悉每種木材的質地和使用,木頭散發出的香氣始終都縈繞在他的四周。
由於家庭貧困,秦榮華在十幾歲時,就跟父親一起伐木賺錢。
伐木工人並不是常年待在一個地方,而是根據季節的不同,需要前往不同的地方,這樣,全家就經常搬家,居無定所,哪裡能伐木,家就搬到哪裡。
每到一個地方,父親就帶著家人,首先砍了木頭,蓋一間小木屋,用來居住。
雖然房子簡陋了點,但卻依山而建,呼吸著林間最新鮮的空氣,回憶起那段日子,秦榮華心裡裝的全都是開心的回憶。
1895年甲午戰爭後,日本透過《馬關條約》將臺灣變成了其殖民地,直到1945年。
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資源匱乏,因此在殖民統治的50年裡,日本對臺灣的很多自然資源進行了瘋狂掠奪,森林也在所難逃。
太平山、阿里山和八仙山是臺灣著名的三大林場。
當年,這裡面的很多樹木都被日本人砍伐,然後運回到了日本,多數用於建木結構房屋,以減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當年幼的秦榮華看到一片片被日本人砍伐過,已變成光禿禿的林地時,他非常地心痛。
他在心底許下了這樣一個願望:他要賺錢,賺很多的錢,有朝一日將木頭從日本買回來。
伐木工窮小子的人生逆襲
秦榮華既無顯赫的家世,更沒有可以當敲門磚的學歷,他從小就立志要賺大錢,改變現狀。
他最早創業的動機也很簡單,就是因為窮,為了生活、為了填飽肚子,他必須讓自己成功。
後來,秦榮華不做伐木工人,便走出了大山,來到繁華的都市。
因為讀書不多,他做過清潔工、打掃廁所、開出租車等等,但這些工作也只能維持溫飽的生活,距離他的夢想,還有太大的差距。
秦榮華曾在日本人開的一個汽車零部件企業上班,這段工作經歷,讓他了解到了中間的門道,也看到了其中潛在的巨大商機。
1992年,秦榮華帶著借來的100萬美元來到寧波,租了一個小廠房,購買了一些最基本的裝置,帶著20多個年輕人,就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誰能想到,當初一個伐木工窮小子,在29年後企業版圖發展到了全球,他的商業帝國擁有了50多家工廠和17000多名員工。
每每談起汽車零部件產業,秦榮華總是自豪地說:“我代表中國出征,去與世界比拼。”
陣地轉移、企業騰飛
為了企業更好地發展,已在寧波創業成功的秦榮華,需要選擇一個距離上海較近的城市,作為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研發和生產基地。
2003年底,杭州灣跨海大橋開工建設,這座大橋將拉近長三角城市之間的距離。
此時,秦榮華敏銳地抓著了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時機,在嘉興工業園區和秀洲工業園區各拿了500畝地。
因為嘉興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一端,距離上海也只有1個小時的車程。
秦榮華在嘉興陸續建了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和1家精密磨具廠,他自己也常年在嘉興辦公。
事實證明,秦榮華的選擇是正確的,寧波是他收穫第一桶金的地方,而嘉興則成為他夢想再次起航、騰飛之地。
作為重要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敏實集團2005年底在香港上市,已與賓士、寶馬、捷豹、路虎、凱迪拉克等大牌車企合作。
同時市場佔有率不斷攀升,銷售額和利潤率也逐年提高,客戶分佈6大洲,產品銷往28個國家。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秦榮華也從只有20多名員工的小企業,逐漸發展成為在全球擁有50多家工廠的掌門人。
事業穩定、資金雄厚的秦榮華,這時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要投資一個與敏實集團毫不相關、也沒有操作過的領域,那就是木材加工廠。
或許在外人看來,秦榮華的這次投資有些不理智,但他自己知道,這是他多年以來的夙願。
完成兒時的心願
木頭一直是秦榮華一個未了卻的心結,他始終鍾情於原木。
由於敏實集團與日本企業有生意往來,秦榮華經常飛往日本。
很多時候,他簽訂完汽車零部件訂購協議,都會留一定的時間,去考察日本原木市場的供需和進出口情況。
考察中發現,日本對本國樹木的砍伐非常合理,可以讓樹木成為可持續的再生資源。
而中國的情況則稍有不同,雖然我國幅員遼闊、森林資源也很豐富,但由於人口眾多,每年對木材的消耗量相當大,對樹木的砍伐也很嚴重。
儘管各級政府和部門一再強調環保問題,嚴禁濫砍濫伐,但林地的可持續再生,短時間內也很難做到。另外,在我國原木資源更是尤為短缺。
考慮到這些情況,秦榮華就想把日本的木頭買到中國。於是,秦榮華就在嘉興建立了一個9萬平方米的大型原木加工廠。
“木痴”企業家從日本購買10000根木頭
秦榮華對於木頭的痴情,不僅是為完成他兒時的心願,更多源於他的民族情結。
在擁有了財富之後,他沒有忘記那段歷史,他想到了祖國,他要拿回屬於中國的東西,他要賦予原木新的生命力。
原木在日本的木材市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國內消化不了,就得依靠出口。
這正是秦榮華想要的,是他年少時埋藏在心底、多年的心願,終於有機會讓他來圓自己的木頭情結。
秦榮華分批從日本進口原木,一共購買了10000根,而且都是生長期超過100年的木頭。
當外界都稱讚秦榮華的大手筆時,他只是平淡地說:“它們本就是中國的,我不過是將它們帶回了國。”
購買這些原木的過程也是很有趣的,只要有空,秦榮華就會親自挑選木頭。
他讓司機開車到日本郊區,一戶戶地去尋找自己喜愛的木頭,這又讓他多了一個“木痴”的雅號。
這些巨型原木極其珍貴,除了賣出去一些外,其餘的秦榮華都留下了。他要將這些木頭加工成木器作品,提升木頭的價值。
為此,秦榮華從全國聘請了手藝精湛的老木匠們,來廠裡進行加工。
秦榮華說,木頭不像金屬那樣的冰涼,木頭帶給人的是親和而溫潤的感覺,木頭從裡到外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
所以,秦榮華經常告訴木匠們,在製作木器作品時,要根據每塊原木的不同特點,盡最大可能保留它們最真實、最原始的一面,而不要去過多進行人為雕琢。
對於木頭的情結,秦榮華不僅僅是從日本買回10000根木頭。
他還出資5億元,在嘉興建造3500畝銀杏·天鵝湖生態文化旅遊專案,在這裡種植了3萬多棵銀杏樹,還有天鵝、湖水、兒童小火車……
秦榮華說,他建設這個專案,看重的並不是經濟回報。
而是希望多年以後,當那些小銀杏樹成長為茂密的樹林時,嘉興也有一個能與倫敦海德公園相媲美的休閒娛樂公共場所。
每到週末,市民又多了一個去處,小孩子又多了一個玩耍之地。
值得讓年輕人學習的民族企業家
現在,秦榮華常年在嘉興工作,他與員工一樣,都居住在廠區裡。
只要沒有應酬,他就會到職工餐廳,與員工坐在一起吃飯,完全沒有老闆的架子,看起來,就像是廠裡一個普通的管理層。
但與廠裡其他人不同的是,大家都還在熟睡時,秦榮華已經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他從不睡懶覺,每天凌晨三四點就會起床,思考接下來的工作、謀劃企業的發展。
有人可能會問,起來這麼早,休息時間能滿足嗎?
據秦榮華自己說,他的作息非常規律,平時很少參加飯局,晚上八九點就休息了,40年都是如此。
敏實集團的業務範圍已從汽車零部件發展到了農業、地產、文旅等產業,外界說秦榮華一直在不斷地跨界經營。
而這種說法,秦榮華並不認可。
他說,作為一個企業家,創新很重要,一定要用發展的視野、思維和舉措,去開創事業的新局面,這些都是企業戰略,但前提是主營業務仍然是企業的核心發展方向。
秦榮華展現給世人的,不僅是創業者的艱辛、努力、拼搏、跨越,還有對祖國和民族的情懷。
更有他對事業永無止境的追求和創新,以及生活上的高度自律,所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年輕一代要學習的。
回顧自己的創業史,秦榮華也是百感交集。
他從一個白手起家的窮小子,逆襲成為在全球擁有這麼多工廠的企業家,獲得的榮譽無數,每當有人問起,是什麼力量推動他不斷進取、創造財富時?
他說,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信念。正是信念支撐他一路走來,越過了困難、成就了輝煌。
美好的人生都是由自己來創造的,能夠改變命運的也只有自己,談到企業家成長的經驗,在秦榮華的意識裡只有一條:不浮躁,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工作,才能有所作為。
他所說的,正是他所踐行的,每天早上從7點半到8點,秦榮華都會準時地坐在辦公桌前,參加敏實集團7級以上經理的視訊會議,聆聽來自全球經理的彙報,實時把握全域性,運籌帷幄。
參考資料
[1]《嘉興日報》,2007年8月20日,《秦榮華:做一個慈祥的老闆》
[2]《國際金融報》,2021年8月16日,《一個臺灣窮小子的大陸致富經》
[3]《臺聲》,2021年第12期,《從窮小子到福布斯富豪——臺商秦榮華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