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海軍陸戰隊,龐大的規模一直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最賴以自傲的資本,但就在最近,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格卻公開表示,他願以縮減該軍種總兵力為代價,來確保輕型兩棲戰艦(LAW)建造計劃能夠獲得足夠資金,而其目的竟是為“有效嚇阻或者擊敗中國”。
據美國《國防新聞週刊》12月9日報道,大衛·伯格是在12月4日出席里根國防論壇時發表上述觀點的。
伯格表示,儘管美軍仍需探索LAW登陸艦的作戰方式,但若必須在大型兩棲攻擊艦和LAW之間進行權衡,那麼他們必然會選擇LAW。
但眼下的問題是,由於五角大樓面臨“預算壓力”,相比新購數量頗多的新型艦船,對這些兩棲船隻擁有所有權的美國海軍高層可能會更青睞繼續建造傳統但成熟的大型兩棲船艦。
為此伯格表示,為保證對中國的“威懾力”,陸戰隊願意壓縮自己的部隊數量,以便確保LAW計劃能夠獲得足夠資金:“如果有必要,我們會將變得更小……寧願規模較小,也不要一支沒有機動能力的大規模部隊。”
那麼這種所謂LAW究竟是什麼來頭,竟然讓吃慣了“大魚大肉”的陸戰隊如此青睞有加?
就在今年8月初舉行的美國“海空天2021”防務展上,Austal美國分公司首次對外展示了LAW登陸艦的模型。而該模型確鑿無疑的顯示,這個所謂“新型”LAW其實就是一款最傳統的坦克登陸艦:
其艦長約為120米,排水量4500噸,艦艏有一個裝解除安裝坡道,可以在搶灘登陸時輸送車輛;艦體中部主甲板擁有975平米的面積以搭載各種車輛和物資,艦艏主甲板還有一臺吊車以方便吊運物資;艦橋、煙囪都主要結構都與直升機起降平臺一起集中位於艦體後部;艦艏和尾部各有3門30mm的MK46小口徑艦炮作為簡單的自衛武器。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LAW登陸艦都高度類似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裝備的072系列坦克登陸艦,而美國海軍自己類似的“新港”級坦克登陸艦,早在1994年就已經全部退役,目前其噸位最小的兩棲船塢登陸艦也有2.5萬噸之巨。
所以當我國在近兩年終於建造服役了075兩棲攻擊艦,縮小了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差距時,美國人究竟是吃錯了什麼藥,寧可犧牲自己的部隊規模,也要反過來建造這樣一款“復古”的、排水量僅有4500噸的坦克登陸艦?
大衛·伯格其實隱瞞了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壓縮部隊規模本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原本計劃好的軍種改革目標之一。
相關資料顯示,美國海軍陸戰隊現役人數共有18.6萬,預備役人數約3.8萬,包括預備役在內,總共下轄四個陸戰師和四個航空聯隊,含固定翼作戰飛機和旋翼機各500架。
截止今年年底,美國海軍一共擁有9艘排水量在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後續還有1艘即將服役;排水量2.5萬噸級的“聖安東尼奧”級Flight I兩棲船塢登陸艦在役11艘,2艘正在建造中;“聖安東尼奧”級Flight II計劃建造也是13艘,將從2025年開始交付。
如此龐大的規模意味著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具備發動戰役級跨洋兩棲作戰的海軍陸戰隊,在面對除中俄之外的潛在對手時,甚至僅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壓制整個國家的軍隊。
但陸戰隊認為,在美國決策層執意將與中國的“大國競爭”定為新的國家最高戰略後,這種冷戰思維造就的兩棲作戰力量就根本無法適應這種新戰場環境:
中國軍隊擁有很強的對周邊數百海里海域的區域拒止能力,龐大臃腫的兩棲艦隊群將徹底暴露在中國軍隊的遠端監視和火力打擊之下,在抵達中國海岸線之前就被消滅乾淨。
為此,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數年前就啟動了一系列新裝備研發專案和改革計劃,其中給龐大的部隊瘦身就是改革的重點之一。在去年12月透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裁軍5000人,其中不乏取消所有坦克營、將重炮營從21個縮減為5個等驚世駭俗的操作。
所以如今說出“為保LAW,寧可裁剪自家部隊規模”這種話,其實就是故意打悲情牌,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
而既然中國軍隊對周邊數百海里海域的區域拒止能力是迫使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改革的最大動力,那麼陸戰隊提出的對應作戰思想改革就是所謂“分散式殺傷能力”概念:
相比將大量兩棲艦船集中在一起緩慢渡海的傳統作戰模式,未來的兩棲作戰將是在空間上高度分散的。各兩棲作戰單位規模更小,更加突出快速反應能力,但在高效的戰場資料網路和戰場情報探知能力的支援下,這些小型、零散化的兩棲作戰單位依然能瞄準對方最薄弱的防禦地帶,在最恰當的時間視窗發動最具效費比的打擊。
瞭解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這種邏輯之後,LAW作為“小型”傳統坦克登陸艦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在成本上,一艘2.5萬噸的“聖安東尼奧”級造價超過20億美元,一艘4萬噸的“美國”級兩棲登陸艦造價更是高達40億美元,這顯然是美軍根本損失不起的“高價值資產”;而一艘LAW預估造價僅1億美元多點,以美軍的水準而言,已經是相當“便宜”的廉價貨,即使損失了也代價不大。
在數量上,建造一艘“美國”級的預算足以建造30多艘LAW,這將徹底解決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艦艇不足的問題;
在戰術運用上,海量的LAW將賦予美國海軍陸戰隊足夠的戰術靈活度,提高陸戰隊對戰機的反應速度;傳統跳板登陸的模式也將極大放寬對兩棲登陸場的水文地理限制;同時極大消耗和分散中國軍隊的遠端打擊兵力,增加中國軍隊的“拒止”成本。
可以看出,在高層提出“大國競爭”的戰略目標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確是對自身在這種新目標下的定位問題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思考,重新建造小型坦克登陸艦看似“落後”,但卻是對“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實用主義原則的最佳體現,證明美國海軍陸戰隊並非一個龐大臃腫、思想守舊的軍事官僚集團,是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重視的。
但問題在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懂得轉型,就等於能打贏未來這場可能的對華戰爭嗎?
美國海軍陸戰隊似乎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軍隊構建起的區域拒止能力是非常龐大而完整的。除了反艦彈道導彈,還有數量龐大、型號繁多的各類傳統反艦兵器,在第一島鏈之內更有一支龐大的水面、水下艦隊24小時不停巡弋。
所以如果當一支由巨型艦隊組成的龐大戰鬥群都難以保證自身生存時,一些分散在第一島鏈內海域各處的、僅有4000噸級排水量的登陸艦,又如何保證自己在遭遇這些力量時能夠全身而退呢?而如果連自保都做不到,所謂“戰勝中國”、“威懾中國”又從何而來?
小小的LAW,其實根本撐不起美國龐大的野心,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腦子靈活、殺伐果斷,並不等於其就能收穫預想中的對華勝利。
至於大衛·伯格如今說出這種“寧可犧牲部隊數量,也要保住LAW”的講話,其實不過就是面對強大中國時的無奈牢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