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即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細胞脂肪過度蓄積和脂肪變性為特徵的臨床病理綜合徵,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和檢出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脂肪肝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脂飲食、酗酒等單獨或共同成為脂肪肝的易感因素。有25%的輕度脂肪肝無明顯臨床症狀,隨著病情發展,中、重度脂肪肝可出現右上腹輕度不適、肝區隱痛、疲倦乏力、上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時可被B超發現。脂肪肝如不及時干預,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最終有一部分患者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的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減少腰圍、改善胰島素抵抗、糾正代謝紊亂(二甲雙胍、吡格列酮、他汀等)、保肝抗炎藥物防治肝炎及肝纖維化(水飛薊賓、多烯磷脂膽鹼、硫普羅寧、熊去氧膽酸、雙環醇、甘草酸製劑、谷胱甘肽等)。中醫須辯證治療,分為肝鬱氣滯證、肝鬱脾虛證、痰溼內阻證、溼熱蘊結證、痰瘀互結證等5個證型,今天孫藥師為大家介紹3種治療脂肪肝的中成藥。
大黃䗪蟲丸組方為熟大黃、土鱉蟲(炒)、水蛭(制)、虻蟲(去翅足,炒)、蠐螬(炒)、乾漆(煅)、桃仁、地黃、白芍、黃芩、炒苦杏仁、甘草。方中熟大黃苦寒,性沉不降,專於下瘀血,破瘕積聚,推陳致新,善行血分,走而不守;土鱉蟲味鹹性寒,入肝經血分,逐瘀通經,消癥,共為君藥。水蛭、虻蟲破血逐瘀消癥;蠐螬、乾漆、桃仁破血逐瘀,祛積消癥,通經止痛,共為臣藥。地黃、白芍養血涼血,斂陰生津;黃芩清熱解毒,苦杏仁破壅降逆,潤燥結,共為佐藥。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為使藥。全方活血破瘀,通經消癥。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大黃䗪蟲丸具有鎮痛、抗腦出血、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栓、抗腫瘤、保護腎臟、抗脂質過氧化、抗肝纖維化等作用。大黃䗪蟲丸可減輕膠原纖維沉積,減少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活性,降低血清總膽紅素、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及生長轉化因子β1含量,增加血清干擾素γ含量。適用於脂肪肝的輔助治療,辯證為痰瘀互結證。尚可用於治療子宮肌瘤、乳癖、子宮內膜異位症、閉經、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徵、異位妊娠、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室性早搏。
茵梔黃顆粒組方為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苷、金銀花提取物。方中茵陳味苦性微寒,善能清熱祛溼、利膽退黃,為治療黃疸之要藥,為君藥。梔子清三焦火邪,除肝膽溼熱而退黃;黃芩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以加強君藥清熱利溼之功,為臣藥。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用為佐藥。全方清熱解毒、利溼退黃。用於因溼熱燻蒸肝膽,膽汁外溢所致的面目悉黃,胸脅脹痛,噁心嘔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茵梔黃顆粒具有保肝作用,能降低肝損傷所致的血清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總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含量,改善 肝臟病理學改變,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此外,茵梔黃顆粒還具有抗菌和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適用於脂肪肝的輔助治療,辯證為溼熱內蘊證。
桑葛降脂丸組方為桑寄生、葛根、山藥、山楂、丹參、紅花、大黃、澤瀉、茵陳、蒲公英。方中以桑寄生補益肝腎,養血通絡;葛根活血化瘀,健脾昇陽,共為君藥。山藥健脾補腎,助君藥補益脾腎;山楂、丹參、紅花加強君藥活血化瘀之功,同為臣藥。大黃通下化瘀,澤瀉、茵陳、蒲公英清熱利溼化濁,共為佐藥。全方補腎健脾,通下化瘀,清熱利溼。用於由於脾腎兩虛,痰阻血瘀所致的乏力,納呆,腰膝痠軟,眩暈,耳鳴,頭重體困,胸悶,心悸,氣短,肢麻,大便乾燥,舌黯淡或有瘀斑齒痕,苔厚膩,脈弦滑。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桑葛降脂丸具有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囿醇(LDL-ch)和甘油三酯(TG)含量,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清除肝臟脂質。適用於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輔助治療,辯證為痰溼瘀阻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