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鎮境內有一座天然形成的大橋,當地人稱之為穿巖洞,也稱為勝利天生橋,是武勝八景之一。寬闊的洞穴穿巖而過,瞭眼煜望,氣勢宏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讓人驚歎。因形成於1億7千萬年之前,同類穿巖橋跨度之大,距離地面之高,形成態狀之奇,堪稱世界少有,亦稱為“天下穿巖型第一橋”。
整橋全長62米,拱高15米,穹頂厚度3至4米,橋面4至8米,南北走向,東面為深溝。無論單孔跨度,橋面寬度,橋身長度與同類型的天然生成橋,都能稱得上中國第一天生橋。號稱“神州第一橋”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跨度60米的“天仙橋”相比,勝利鎮的天生橋還要長2米。張家界的“天下第一橋”跨度和寬度,南京溧水天生橋,廣西興安縣天生橋,重慶武隆“天生三橋”更是無法比擬。
古定遠縣稱之為第一奇景,名曰“穿巖曦月”,南北朝時期的成漢皇室被東晉名將桓溫追殺,曾流落到此地,正想在此地落業,無奈實力不濟最終被趕盡殺絕。清平鎮南溪村山上和合川區古樓鎮在清平鎮境內的天子村有幾座皇墳,這些皇墳埋葬的可能就是成漢皇室的成員。這些皇墳不管是不是成漢皇室成員,這幾座皇墳的存在足以證明武勝縣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
《武勝縣志》記載:觀音塘南,有山竦傑,築寨堅峻,絕頂為龍透寺,明嘉靖間建寺。後巖壁間穿二穴,前後相對,如型半月,遠望山凹有光,如桃園洞口。樵牧通徑上,有巨石撗亙,橫橋飛跨,長十餘丈,中建佛庵,蔽曦虧月,盛夏生寒,蚤莫鍾馨噌吰,自巖腹出,噶然清響。水靜山空,溪壑含翠,稱靈境嫣。足以可見穿巖洞在古人的眼中就是一個福地。
登上橋面要經過一道石梯坎坎,近些年要開發成旅遊景點,石梯坎坎修建了扶手,要是在幾年前這裡都是光溜溜,不過梯坎比較寬,登上去也不見得有危險。剛開園的時候遊客還挺多的,可能是娛樂專案太單調,沒過多久遊客就減少,到最後一片冷清。看得出來美景固然受到追捧,但是遠離城區和交通永遠是旅遊業的硬傷。
天生橋南面有一座古寨,現在只剩下一道拱門。古寨有可能修建於清代初期,那時候張獻忠入川作亂,四川境內很多地方的大地主都修建山寨躲避戰亂。沒有經濟能力的村民都要整個村的村民集資修建山寨,這座山寨的修建想必是躲避匪患為主。
天生橋的北面有一座廟宇,這座廟宇目前還保留得相當完整。廟宇有點邪門,進入廟宇後手機訊號都受到影響,也不知道是手機品牌不好,還是遠離訊號基站的原因。說來還真挺奇怪的,走出廟宇後手機訊號又恢復滿格,但願這只是巧合,要是有這麼邪門的恐怕也只是個傳說了。
據說天生橋的形成所具備的條件就是地殼運動還有岩石的成分,勝利天生橋的主要成分是英石砂,岩石的上下厚度不一致,岩石性質的差異和層次裂變的強弱不同,造成風化程度不同。外界重力作用下,上下岩層發生差異性解體,上層完整地保留下來,下層與上層分體。上層岩石與下層岩石脫離後,下層掉落地面,在風力或人為的作用下形成的天生橋。
這樣解釋感覺不太全面,因為這些解釋只是地質專家對地形的考察後得出的估計結論,天生橋的形成想必在兩億年前這裡有過劇烈的地殼運動。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力量將山體拱起,岩層脆弱的下部分脫離山體,岩層掉落地下後形成的天生橋。天生橋穿巖處有部分人工開鑿的痕跡,看來這座天生橋的大體是天然形成,後有部分是人工修飾才形成現在的天生橋。不過這座天生橋不管是怎麼形成都是一處美麗的天然奇景,評為武勝八景也不為過。
武勝就是這麼一個神奇、歷史氣息很濃重的地方,有抵禦匪亂而修建的陳家寨,有歷史悠久的定遠縣遺址(中心鎮),有漢朝初期建立的漢初縣遺址(烈面鎮漢初村),有南北朝時期的皇墳(清平鎮南溪村),眾多的歷史照點足以讓武勝縣大力開發文旅資源。喜歡遊玩的朋友,有時間何不來武勝走走,說不定讓你有一次難忘的歡樂之旅。水平有限,寫得不好敬請諒解,謝謝拜讀。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見其所想,所想所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夥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