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長達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以和平停戰落下帷幕。
但其實在6月25日時,支援南韓的美方代表在板門店談判會上已正式向眾人宣佈停戰,並與中朝代表簽署了停戰協定。
為何推遲一個月才徹底結束這場衛國之戰?這就要“歸功”於南韓領導人李承晚了。
李承晚在接收到美國與中韓已簽署停戰協議後,心中無比憤怒,這代表著他一統朝鮮半島的計劃化為泡影,認為美國已經背叛了他們。
但他心有不甘,之後竟單方面向中朝宣戰。
毛主席接收到這一訊息時,絲毫沒有驚訝,立即給彭老總髮了一封秘密電報。
彭老總收到密令後,立即向毛主席回覆了四個字:“此令必達!”
不出半月,韓國政府就主動表示希望立即簽署停戰協議。
那麼毛主席究竟發出了什麼密令,讓原本態度十分蠻橫的李承晚主動請求籤署協議呢?
朝鮮身陷囹圄 求助中國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起初朝鮮軍隊的強勢進攻打的韓國軍隊節節敗退,一度佔領了韓國90%的地區,而朝鮮人民軍並沒有就此收手的意向,覺得再加把勁就可以一統朝鮮半島。
南韓領導人李承晚面對戰局,束手無策,立即向美國政府請求援助。
美國政府感受到朝鮮的步步緊逼,嚴重威脅到了他們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和利益,便再也坐不住了,當即派遣麥克阿瑟將軍統率美軍大部隊登陸朝鮮半島,參與此次戰爭。
麥克阿瑟還隨即放出狠話,說在他的帶領下,一定要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夕結束戰爭。
美軍的加入,確實讓原本佔盡先機和主動權的朝鮮軍隊被反打得潰不成軍,見戰況對自己十分不利,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立即向毛主席寫信請求支援。
面對大局,經過中央一致商討後,毛主席立即下令派遣中國志願軍加入戰場,跟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
於是原本只是南韓與北朝鮮的爭奪之戰,變成了中朝與美韓四國的戰爭。
中國志願軍的加入無疑是給朝鮮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同美軍打的第一場戰役,就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在我軍跨過鴨綠江時,就有戰士說道:“第一步就是先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去。”我軍說到,也做到了。
最初狂妄自大的美軍根本沒有料到中國會真的出兵作戰,當時的戰爭形勢非常嚴峻,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已經攻進並佔領了平壤、元山一線,並計劃分為兩個作戰部隊從東西兩線以最快的速度向朝中邁進。
我國志願軍以隱蔽的方式進入朝鮮,趁敵軍未能發覺的時候,彭老總立即下令改變作戰方式,原本想先以防禦為主的作戰計劃,此刻並不能對敵軍發揮出最大的軍事打擊力量。
面對戰局危急時刻,必須當機立斷採用在行進過程中,逐一殲滅敵人的方針,所謂時不待我,刻不容緩。
在彭老總的指揮下,我軍邊打邊進,在朝鮮的第一場戰役,就殲敵1.5萬餘人,實現了我軍戰士所說的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地區的預言,也讓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結束戰鬥的願望徹底破滅。
第一場戰役結束後,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為之後的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於中國的突然援助,令麥克阿瑟大吃一驚,但他仍低估了中國志願軍的決心和毅力,也低估了中國人民與政府對於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力量。
首戰結束,美方依舊認為中國不敢與之抗衡,更沒有實力前來作戰,即使登上了朝鮮半島,也最多隻是在邊防搞搞動作。
美軍恃強驕橫的態度,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戰役中吃盡了苦頭。
美軍欲撤出戰場 韓國多加阻撓
針對他們錯誤的判斷,毛主席與彭老總採取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殲滅的戰術。
在11月下旬我方主動發起進攻,以部分軍力引導美軍在長津湖地區節節阻擊,直到敵軍深入我軍預設戰場,再由我軍主力部隊發起猛烈反擊,打的他們措手不及,與敵軍的第二場戰役我軍再次告捷。
在中朝與美韓歷經了一年的軍事較量中,雙方損失都很慘痛,美軍也並沒有佔到便宜。
與中國志願軍先後進行了數次的正面交鋒,無論是雲山之戰還是長津湖戰役,都讓美軍深刻地感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可小覷。
當時的美國正在為自己全球攻略的大業積極籌劃,但朝鮮戰爭卻讓美軍軍事部隊長時間駐紮在朝鮮半島上,這完全破壞了當初的作戰計劃。
美軍對於長時間的作戰,還起不到任何效果的反抗情緒也愈演愈烈,美國政府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這次作戰目的,在深思熟慮後,便向中朝方面示好並建議舉行和平停戰談判。
我國考慮到面對美韓的重兵阻力,我軍武器裝備始終處於劣勢,想要一舉殲滅他們是不可能的,也為了不讓更多的志願軍戰死沙場,面對美國政府的提議,中朝方也都表示願意進行停戰談判。
就在雙方都以為可以班師回朝時,韓國卻因戰俘去向一事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在戰場上俘虜的中朝戰俘應按照“自願遣返”原則進行安排。
“自願遣返”原則是以什麼為標準評定無非也是由他們說了算,這讓我方談判代表當即否決,這個要求也完全暴露了韓國的不軌之心。
說是自願遣返,然後在暗地裡以各種手段逼迫我方戰士拒絕遣返。
中朝自然知道韓國的詭計,在談判當中據理力爭,要求按照國際慣例準則,實際戰爭停止後,無論是勝方還是敗方都必須立即釋放他國戰俘,不得拖延。
但韓國居心叵測,透過一次談判並不會讓他們幡然醒悟,也因此雙方談判陷入了僵局。
面對韓國提出的無理要求,中朝堅決不同意,韓國便與美軍再次聯手組織下一場戰鬥,企圖用武力來鎮壓我軍,讓我軍屈服。
於是上甘嶺戰役便轟轟烈烈地打起來了。
此次戰役,敵軍在面積不到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發射了近200萬發炮彈,5千餘枚手榴彈,將高地上的土都炸鬆了兩米深。
從戰鬥開始,7天的時間,上甘嶺上的高地經歷了人類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火力攻擊,戰鬥慘烈難以形容。
敵軍在大量炮火支援下,上甘嶺上的幾個高地幾度易手,但最終敵軍在付出15萬美軍被殲滅的慘痛代價後,直至朝鮮停戰,都再也沒敢發動營級規模以上兵力進攻。
英勇的志願軍經過殊死搏鬥,以弱勝強,使上甘嶺變成一道攻不破的防線,此戰歷時43天,我軍傷亡也十分慘重,但頑強守住了陣地。
此戰過後,美方開始重新考慮談判之事。
這次談判,美軍在中朝代表決不讓步的態度下,他們不得不接受最終的戰俘遣返方案,但之後又出爾反爾,毛主席早就為此做了準備,實行邊打邊談的方針。
在志願軍浴血奮戰下,最終板門店停戰談判重新開啟。
因戰俘問題導致次次談判陷入僵局,中朝代表便向美國提出組成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由這些中立國看管“不願意”被遣返的戰俘,並且要由戰俘所屬國與戰俘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保證他們的遣返問題可以公平公正地解決。
中美雙方各退一步,直到6月15日,正式達成所有協議。
就在我軍整裝待發,即將回國之際,新的阻礙又出現了。
韓國單方面向中朝宣戰
韓國領導人李承晚在得知美方同中朝簽署停戰協議後,十分惱火,更是指責美方人員在會議開始前一個小時才通知他這件事情,還不斷叫囂著:美國和聯合國已經背叛了他們。
之後竟不知天高地厚的單方面向中朝宣戰。
李承晚如此憤怒,不過是知道美國想讓他被迫接受最後的結果,心中自然充滿了埋怨,之後自己統一朝鮮半島的美夢也就隨之不復存在了,另一方面,美國方面對於他們的幫助也會逐漸減少。
考慮至此,李承晚決定動用自己的秘密部隊首都師放手一搏。
在6月17日當晚,他先假意釋放兩萬多名中朝戰俘,然後在戰俘們走了一段時間後,李承晚又派兵對他們進行偷襲,再次扣押起來。
這件事情不僅讓停戰協議無法進行,還引起了其他諸國的不滿,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都覺得十分難堪。
但這些根本影響不到李承晚繼續實施他的惡行,在韓國境內,大肆煽動民眾舉行遊行示威活動,甚至對他們洗腦,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將抗議進行到底。
之後下令告訴韓國政府代表不準再和中朝進行談判,主力策劃一系列的敵對行動。
艾森豪威爾眼看李承晚走火入魔,立即致電給他,告知他趕緊接受指揮,不要再大搞於己不利之事,可李承晚根本聽不去任何勸告,一心想著不惜一切代價統一朝鮮半島,中朝戰俘再次扣押已成定局,絕沒有回頭之路。
中方代表將李承晚所做的種種惡劣行為告訴了彭老總,彭老總大怒,立即向毛主席請示,表示希望能給猖狂的李承晚一個慘痛的教訓。
李承晚的野心,毛主席早就摸得一清二楚了,在此事傳到國內時,毛主席並沒有感到驚訝,當即回覆彭老總:“面對狂妄分子,當然要予以狠狠一擊,停戰簽字必須推遲,現派兵24萬,專打狂妄分子!”
於是在彭老總的指揮下,在金城以南的牙沈裡到北漢江之間的22公里土地上展開進攻,專打韓軍。
只半個小時李承晚引以為傲的首都師陣地上,就已經被傾瀉了將近2000噸的炮彈。
炮火的攻擊讓這支最能打的首都師無法進行外部聯絡,他們後面也沒有援軍支援,軍隊裡計程車兵們想盡一切辦法往外逃跑。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我軍只用了一個小時,便殲滅了韓軍8個團兵力,全數突破了李承晚集團首都師的前沿陣地。
李承晚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訓練的秘密部隊,竟然如此不堪一擊,眼看韓軍遭遇大敗,李承晚沒有辦法還是硬著頭皮求助美國。
美軍也選擇了再次加入,試圖幫助韓國奪回失去的陣地,但鬥志昂揚的志願軍,一直在英勇抵抗,我方陣地依舊穩如泰山牢不可破。
看到局勢已經如此不利,美軍對於李承晚的死纏爛打十分厭惡,告知他不會再參與朝鮮戰局,表達出是死是活都與之無關的態度。
面對如此狼狽的局面,李承晚深感懊悔,雖十分不情願,卻無奈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強悍的軍事力量,急忙派代表向中方表示希望可以儘快簽署停戰協議。
1953年7月27日,李承晚與彭老總共同在停戰協議上籤了字。
至此,長達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以和平停戰落下帷幕。
抗美援朝作為保家衛國之戰,積極證明了那句真理: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