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理解之差 意境深淺懸異
論《詩經•雎鳩》篇裡的“逑”字註解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三百篇》。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才稱為《詩經》。
《詩經》開篇為《睢鳩》篇,主要描寫了一位男子對貌美淑女的追求相思之情,可惜多年來因一字理解之差,意境確深淺懸異。現把原文摘寫如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中“逑”逑字有兩種解釋,《新華字典》和古典中解釋為“配偶”,《說文解字》中有“惠及中國,以為民逑。”逑,“斂聚也”。《虞書》除解釋為“配偶”外,又有“逑孱功”、“怨匹曰逑”註解。古往今來在註釋中大都釋為“配偶”,而忽略了“逑”字另一層含意。詩中“逑”按現代語法則是名詞作賓語用,這樣從語法上是完全合理的。如果把“逑”作“斂聚”解,顯然是作動詞用,“逑”字和“好”字連在一起,則句中又缺失了“好逑”的物件,好似語法不通。而古詩中獨特的地方恰恰妙在意會。
如果按通常“逑”是“配隅”解釋的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釋自然讓人理解為美麗善良的姑娘是好男兒的配偶,而不是好男兒正在追求的物件。也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好男兒對美麗善良的姑娘的追求是完成時,而不是進行時。
假若“窈窕淑女”己是好男兒配偶時,睡在身邊,隨時即可纏綿,那麼就不可能再會有“寤寐求之、輾轉反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想思之苦、求愛之怨了。相反正是因為不是“配偶”,小夥子才會走火入魔地思念和追求。試想“窈窕淑女”端莊矜持,小夥子觀其貌美,欲求未得,自然會在晚上睡覺時輾轉反覆,難以入睡,思念美麗善良的姑娘切入心肺,甚至幻想與其肌膚相偎,魂魄交神。到天明時,小夥子自然也會來到河之畔,觀淑女而眺望,睹芳容而神移,感姑娘一顰一動皆思之非非。貪戀入此,當然會琴瑟以逗其樂,鼓鍾以讓其歡,千方百計去贏得淑女的芳心了。
此情此理,“逑”字都不應該作“配偶”講,而應該作“斂聚”動詞用,這裡的“斂聚”應該是千方百計去追求聚會的意思。《虞書》曰:“逑孱功”,又曰“怨匹曰逑”。 這裡的“逑孱功”,就是力求努力去作實實在在的事,爭取從一點點小功作起。而“怨匹曰逑”,則更說明追求自己心愛的人時那種哀怨急迫的心情。因此終上所述,無淪是“斂聚”也好,還是“逑孱功”也罷,或者是“怨匹曰逑”也行,“逑”字都應是“追求”的意思,並且這種追求是透過具體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行動來表現的。另外從結構來說“逑”字,是“求”在“走車”上,更應是以行動追求的意思。
對於詩中的另一“求”字,只不過是夜裡一種單純思念罷了。
到此,我覺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理解為“美麗善良的姑娘,讓君子難以自拔,於是千方百計去追求她”,是否更合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