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選關注我。
先肯定一下,比一般的電視劇要好看。馬伯庸的劇情設計和人物,那是非尋常所比。但腦海裡就一直閃現長安十二時辰的三個主角和一堆不起眼的小人物。長安十二時辰我沒有追完,一直看到30集出頭,失去耐心了吧,但是氛圍感的營造乃至小人物故事的人性深度,絕對是酣暢淋漓,奪人眼球,深入內心的。當時看九州牧雲記,雖然注水無數,我還是被裡面的鮮明的宿命感的人物抓住了。
這兩片兒導演都是曹盾,編劇也應該是同一個團隊,或者核心人物是同一個。非常有功力的一個團隊。黃軒演技是線上的,但對比彼時的雷佳音,氣質上要差些。差在哪兒呢?差在黃軒自己本身的儒雅。命中的苦澀感,悲情感是有的,但是底層出身的黑暗感欠缺——這是一個天生儒雅的人,生來的劣勢。妝容怎麼弄,黃軒都猥瑣不起來。
演員有自己特定的氣質,超越太多是不行的。就比如詠梅的武則天,想營造一種以淡定震攝人的氛圍,但是我只看到演員配角在流汗,作為觀眾沒有被震懾的共情。雷佳音大頭大腦,能精明能猥瑣就很有點大唐底層不良人的氣勢。可是同期曹盾的另外一個片子和平方舟卻沒太讓人驚豔。男女主演技不太行,片子內容也不夠抓眼球,當然型別不一樣,這個是主旋律,不能簡單對標。至少說明編劇再優秀,也得在好的本子上發揮。
長安十二時辰的功勞,導演編劇演員,一個都不能少。雖然我覺得洛陽這個劇會追下去,能吸引住我,但是導演,編劇,演員。都往下掉了一個檔次。當然長安十二時辰不是完美的,後期插入太多旁枝人物故事,節奏垮了。可是,這些故事也是有文學性的,他的審美還是很高的。昨晚追洛陽追到兩三點,但早上醒來滿腦子都是對十二時辰的回憶。哪怕是小人物。其實有些電視劇他的目的就是迅速暢快地,完成一個起承轉合的流程,把故事的前因後果順一遍。但是有些電視劇是有野心的。比如長安十二時辰,他除了營造氣氛,製造懸疑,推進劇情以外,還想在一個電視劇裡塑造出一個108個羅漢形象。
鑑於審美的不一樣,觀眾的口味和口碑就不一樣。前者會說你連迅速地完成一個流程都不行,但是後者因為看到了這108個羅漢像,立時倒地叩拜,永遠尊神。十二時辰好不好,關鍵在於這108個羅漢像,你看到了嗎?你在乎嗎?所以洛陽,在非常簡單的第一個步驟上,完成度非常流暢。但是,也不過如此了。在我看來那是馬伯庸拿文字說事兒的底子。編劇在“人”上的挖掘,略顯欠缺。不過退一萬步說,一部電視劇有沒有必要把審美拔得過高呢?我覺得有必要。雖然能夠審出它美的人不多,但是十二時辰至少給了少數人希望。
說劇的節奏,可以分為真快和假快,真快是每一個鏡頭每一句臺詞都有用,固定時間內儘量給觀眾更多的主線資訊,是那種錯過這個鏡頭會讓觀眾覺得可惜,甚至錯過這個鏡頭導致看不懂後面的劇情,這種劇的節奏叫真快!
假快是討巧,導演用快速剪輯的方式,把一場戲用多個不同角度鏡頭來表現!
比如一個人從遠處走過來,導演從正面給個鏡頭,側面給個鏡頭,後面給個鏡頭,上面給個鏡頭,透過快速剪輯把這些鏡頭放在一塊!這樣做乍一看觀眾會覺得節奏很快,但其實都是重複的無用鏡頭,這就是假快!
其實判斷劇的節奏快慢有個特別簡單的方法,看完這一集後你講給一個人聽,講這一集時你用的時間越長,就證明這一集的容量越大,也就是這部劇的節奏越快,如果這一集你只用了三兩句話句話就講完了,那就是說這一集根本沒什麼實質性的內容,這就是節奏很慢!
大家試一試,就知道什麼是節奏了!
長安十二時辰格局有些大,結局略顯悲,背後的大人物不言而喻,這部…一言難盡…流量多了,鏡頭就容易計較了,身邊的小人物配角沒一個立得住的…長安好歹崔器,徐賓都是活生生的。
反觀《風起洛陽》,除了武則天以外,所有人物都是虛構。人名也就罷了,竟然還有“太子”,這一下就打亂了武朝的政治格局了!
工部尚書在家被殺,大理寺有無反應未知,案件是否有勘察未知,只知道百里二郎自己查證線索。話說父親身亡,二郎不需要服喪嗎?居然還能去參加郡主的生日宴,唐朝的禮儀制度這麼寬鬆的嗎?
高秉燭從大理寺出逃的那晚,幾條路上的官兵密密麻麻,基本是人挨著人,太離譜了,有這麼搜捕的嗎?問題是高秉燭還跑到了賭坊。
給店家做美食點評尷尬死了,我實在想不出來這個劇情有啥用。
放火燒死搬運銅礦的力士,把門用木板釘死了,也不留個人看著大隊人馬就走了,結果被月華君分分鐘救了出來,自己還暈倒在裡面,強行被高秉燭救了
王一博就一直嚴肅臉,我,幹啥呢?
月華君被聖人欽定辦理告密者案子,第二天被哥哥把工作停了,
目前看來,高秉燭不就是翻版的張小敬嘛!
百里玄策——李必;月華君——姚汝能,但是呢,就目前的人物設定下,月華拿了女主劇本基本就不會有像姚汝能那樣的臥底跳狼反轉來豐富及推進劇情,基本就雙男主加月華君組隊查案,估計核心就李唐與武周之間權力鬥爭無意中把男主那波不良人扯了進來,最大的反轉是小丑竟是我自己,不然就是按歷史基本脈絡走,主角們沉冤昭雪,幾位大反遠離權力中心,聖人反思。畢竟馬親王的劇本,還是有很深的史實烙印的,不管怎麼反轉顛覆,李唐武周的歷史在那擺著,按照馬伯庸的習慣,劇本落腳點也是跟著這條線走的,武周後期不就武氏集團和李氏家族那點權力反覆拉扯的事嘛。
再說說七娘的愛情。
七娘也是因為從小和二郎一起長大,知道他天性純良所以才會一心只要嫁給他,她相信自己滴水能穿石 ,其實就是篤定二郎這樣的人不會不好。
怎麼說呢,人好和愛我其實是兩碼事,百里是好,不過不一定會愛上七娘。七娘其實是賭,當然劇裡百里會愛上她。但現實裡付出很多,愛而不得的人太多了。那這樣的人怎麼辦呢?
最後那段話是給這些人寫的,付出很多愛而不得,要在付出前想好,哪怕沒有結果我也能接受再去付出。我個人這麼想,雖然很難吧。
我有朋友也在看,但她不喜歡七娘的追。大概像我如果純粹只想看愛情的甜寵無腦偶像劇,不喜歡男主有前任那樣。
但可能我老公是我追來的,所以我還是挺支援姑娘們遇到喜歡的男生,主動下手的。
追之前,除了想好,“他很好,但是你可能追不到”,其實大機率也是做了心理評估的。就是大機率能追得到,而且收益會很大。(這好像玷汙了七娘的情感,畢竟她是單純的愛。)
比如百里這樣的人,當然臉、才華,甚至性格都是愛上他的魅力點。但也有青梅竹馬,所以瞭解。人品有把握,所以如果追到了,就是賺了。
外加,他不通世事也不談戀愛,連妓院是啥都不知道。在他心裡沒有(過)人的時候,近水樓臺,人可能就是你的人。我是覺得一些曖昧啊感動啊,是有很大機率令對方感動並且產生荷爾蒙的。畢竟反過來,有多少女孩,如果對方長得還行家世還行,被調戲了反而會臉紅心跳動心,而不是覺得自己受了冒犯。沒碰過女人的男人大概率同理。
再就是,以人品的瞭解,就算短時間追不到,也不會出現什麼家暴三妻四妾寵妾滅妻這些那個時候常規出現的事情,日子那麼久,慢慢來,追到的機率還是很大的。畢竟,他身邊沒別人。而這樣的性格,去與剛好出現的別的女生偶然邂逅再天雷勾地火的情況,幾乎不可能。
而一旦追到了,婚姻裡得少了多少煩心事啊。有時候矜持,會錯過機會和好男人的。
劇裡看起來很美,現實中這樣的話會很殘酷。百里屬於高智商自戀型,所思所想都只圍繞自己的目標,能看到一點周圍的人都屬難得。作為另一半會非常非常辛苦,九分苦一分甜,也許有沉浸在愛情中的姑娘願意奮不顧身,但現實中遍體鱗傷的大有人在,就像《無問西東》裡的許伯常劉淑芬。小百里的戲沒拍出來,看前情兩個人是經常會面的,只是沒想到談婚事,他的個性,七娘應該是熟悉而且處得來的。而且古代有錢人,看起來老婆在家也沒啥事做,沒有現代人這麼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