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力並用”到“用意不用力”
以前人家練十年傳統武術能出高功夫,現在人們練一輩子也出不來功夫,原因之一是練拳時落到俗自然勁裡邊了。我們講練拳時要松靜自然。不使勁的松靜自然是俗松靜自然。用力是剛自然勁,柔軟不用力氣是俗自然勁,所以你用力不對,不用力也不對。那怎麼辦呢?脫開俗自然勁。練拳得練勁,氣和勁不等同。氣怎麼化成勁?意念(元氣、元神)和氣相結合。怎麼結合?練捧氣貫頂法以意引氣,練形神莊以形引氣,練五元莊以音聲引氣,這些都是用純意念和氣相結合。光練氣,不把氣變成勁,雖能收到“氣血流通,百病不生”的功效,但終歸是有缺欠。
太極拳、形意拳和大成拳都說,練功夫都是練的人本來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氣,也都有知覺運動。但是你能不能自覺、主動地鍛鍊知覺運動?我們平時老注意外邊,都屬外向性的運動,對裡邊這個運動過程不瞭解。從心理學上講,覺在知的前面,知比覺更進一步。運比較小一點,動比較明顯。覺知是意元體接收資訊,運動是意元體發放資訊而形成的不同活動。練功時要很明確地知道這兩個資訊過程,把它練得很明確,很敏感。
中和之氣本來人人都有,以後慢慢變得不中和了。練功再自覺地把氣收回來變成中和之氣,氣收回來之後,做動作時不再用力氣,用意念體察著裡邊動。一旦感覺到裡面,意念和形體結合起來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勁了。一般人使勁打人,力氣很大,但不知道里邊勁是怎麼動彈的,那叫自然勁。
大成拳講“用意不用力”。用意是用什麼意?怎麼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邊有個人,這個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一開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夠達到的最大力量這個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東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確這個意念怎麼樣,然後我在打拳的時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功夫也沒上來,就是因為意念不夠明確。
先得會用肌肉使勁收縮。這麼做一方面為了往回收氣,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礎。將來我們養成了肌肉收縮的習慣,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縮,氣“呼——”就回來了。意引氣,氣引形,意念一動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我們身體裡邊收縮的時候也是這樣,意念往裡收縮,氣就動,氣一動,形體就動。你要用什麼樣的意念,就得有過什麼樣的實踐,看你的意念這麼動的時候肌肉怎麼動,慢慢練得有體會了,以後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現在放鬆是從形上走的。哪一點放鬆了,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還想讓它收縮就用意念。一開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氣和形的變化。等形已經鬆了,通了,就改成用意。原來大腿使勁收縮,現在不使勁收縮了,對大腿那兒用意念一縮也能體會到裡面。要從形的動過渡到意念的動。
認真習練覺知運動
練放鬆法時,要集中精神認真體會里面的細微變化。肌肉一收縮,形體就產生了運動變化,要慢慢體會里面有什麼感覺。閉著眼睛安安靜靜地感受裡面的運動和感覺那種感觸,這叫體察思維。練功關鍵用體察思維。對體察思維用得好,那麼你的感受就多,認識就越深刻,反過來它對你的練功就有指導意義。
我們要懂得,意念在身體裡邊的流行、運動不是空的。你用什麼意念引導它,它就起什麼樣的作用。你高高興興,它就給你產生愉快素,使你健康;你整天皺著眉頭,它就給你產生毒素。科學越發達,對人體生命活動了解得越多,慢慢人們就會自覺地調整身體,自覺地調節內在的神經功能。從對氣不瞭解、不認識,變成了解、認識,能感覺它,支配它,讓它發揮作用。把身體裡邊的氣調理得更加和順,把性情調理得更加溫和、柔和、中和、祥和。
不要認為明勁練法是用拙力練形體。這和拙力不一樣,因為練明勁用力時要注意體會里面的內在感受。腿伸直了,用意念往回一縮有什麼體會,用肌肉一縮有什麼體會?大腿往回輕輕一縮,一放鬆,覺得裡面肌肉纖維在動彈。腰一放鬆一繃勁,有什麼樣的感覺?真這樣體察,練功就有內容了,你就不會煩了。痠痛也是感受,痠痛時就體會痠痛,你認真地體會哪兒酸,意念往那兒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意念往那兒一貫注,氣就進去了。氣多了,那兒的功能就強化起來了。
練放鬆法時首先要注意腰、骨盆、胯、大腿根等,在體察這些部位時可以利用有關的解剖知識。如:脊柱周圍有哪些肌肉、韌帶,用意念放鬆它:關節囊、關節周圍的韌帶連線是怎樣的,用意念放鬆它;那些肌肉怎麼動,用意念放鬆它……這樣認真去體察。腦子裡有這些活動內容,這樣精神就容易更加集中。精神集中了,氣就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