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人類最忠誠的伴侶,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愛狗的,各種各樣的狗的品種有著不同的性格,它就像是人一樣,陪伴著人類成長和發展。
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狗的存在,讓很多人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有了陪伴的伴侶,生活過得非常開心自在。
閒暇的時候陪著狗一起出門遛遛彎,忙碌的時候,狗可以幫助自己看家,就連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狗都可以體會到,跑過來安慰自己。
人類和狗長時間待在一起會產生情感,兩者之間的情感一點也不亞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長時間待在一起,狗狗會體會到人類的心情,知道人類的喜怒哀樂。
但是與此同時有一個問題會產生,那就是被狗咬傷,在我們社會上有很多被狗咬傷的人,相信大家也曾經看到過很多案例吧。
大家都知道被狗咬傷之後,首先要去打狂犬疫苗,如果不打狂犬疫苗的話身體就會染上狂犬病毒,從而誘發狂犬病。
01
什麼是狂犬病?
當人體被狗咬傷的時候,狂犬病毒就會隨著狗的唾液從人的傷口中進入人的身體,從而到達血液中,運送至全身,導致身體感染上狂犬病毒。
狂犬病也被稱為恐水症,是一種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獸共患急性傳染病,感染上狂犬病毒之後,會隨著人的體質不同,導致病毒的潛伏期也長短不一。
有的人體質較差一些,狂犬病的潛伏期非常短,在4天之內就會誘發,有的人體質比較好,狂犬病的潛伏期比較長,甚至能夠達到數10年。
但是正常情況下,傳染上狂犬病毒之後,通常在1~3個月之內就會發作,醫學上一般會把狂犬病分為麻痺型狂犬病和狂躁型狂犬病。
狂躁型狂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狂犬病併發症狀,在所有的狂犬疾病當中佔80%~90%以上。
感染上狂犬病之後,前期可能會出低熱、頭痛、噁心、腹痛、腹瀉等症狀,在此之後還會出現幻覺、抑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對聲音、光源、風等非常敏感。
還可能在被狗咬傷的傷口中出現瘙癢、疼痛、麻木等異樣的感覺,還會讓人產生狂躁的情緒,四處亂抓,四處亂撓。
02
為啥狂犬病毒的致死率是99.99%,而不是100%,剩下的0.01%是誰?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強調狂犬病毒的毒性是非常強的,致死率可高達99.99%,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大家沒有看到過患上狂犬病毒的人不會死去而痊癒的。
狂犬病毒的毒性確實是非常強的,普通的流感病毒致死率是0.01%~0.1%,這段時間爆發的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0.3%~1%,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在50%~90%,而狂犬病毒的致死率卻高達99.99%。
看到這裡很多人應該會問為什麼不是100%,而是99.99%呢?剩餘的0.01%的人是誰呢?是誰能夠存在這樣的生還率呢?
在我們社會的發展當中,是有人能夠從狂犬病毒之下活下來的,這個案例出現在2004年9月。
在那一天出生於美國威斯康辛州的高中生吉斯,撿到過一隻蝙蝠,在不小心之下被蝙蝠咬傷。
咬傷之後,他草草地用雙氧水清洗了一下傷口,並沒有去接種狂犬病疫苗,大約過了30多天之後,身體出現了狂犬病毒的早期症狀,在醫院中進行了檢查,被確診為狂犬病。
密爾沃基市威斯康星兒童醫院看到這件事情之後,醫生威洛比的團隊為他設計了實驗性的療法,透過一些方法來誘導吉斯昏迷。
吉斯的大腦被麻痺之後,呈現出了一種假死的狀態,導致大腦的神經遞質無法正常運輸資訊,當吉斯的免疫系統逐漸恢復正常狀態之後,繼續為身體消除狂犬病的病毒。
大約過了31天之後,幾次體內的狂犬病毒不消除,2005年1月1日及時出院,他是在狂犬病毒下逃生的患者。
除了吉斯之外,還有很多人在這種方法的實行之下,逃過了狂犬病毒的病發,活了下來,就是這些人的存在成就了這0.01%的機率。
醫學上是沒有絕對的,可能有一些人在特殊的方法之下存活了下來,但是這也僅是0.01%的機率,凡事要看整體,不要看個體,大家要重視的是這99.99%的機率。
03
被狗咬傷之後該怎麼做?
※沖洗傷口
在被狗咬傷之後,傷口上可能還殘留著狗的唾液,如果這個時候去包紮的話,會讓狗的唾液再一次滲入面板當中,增加身體中的病毒。
因此這個時候,大家首先需要在流水的狀態下去沖洗傷口,這樣可以把傷口表面的一些殘存唾液沖洗掉。
如果傷口的出血率不大,那麼可以擠壓進心端,讓傷口排出血液,在兩個小時之內把血液清洗掉,這樣可以降低狂犬病毒進入身體的機率。
大家不要因為傷口過於疼痛而不敢去沖洗,在被狗咬傷之後,一定要認真地衝洗傷口,這一步是很關鍵的。
※接種疫苗
在清洗完傷口之後,大家不要著急去包紮,把傷口裸露在外面即可,處理完傷口之後,儘快送到附近的醫院或者是衛生防疫站進行疫苗的接種。
被狗咬傷之後,接種疫苗是最安全的一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清除體內的狂犬病毒,大家千萬不要心存僥倖心理,認為沒有被狗咬破傷口,就不去接種了狂犬疫苗,這是對身體的不負責任。
※注意飲食
在接種晚狂犬疫苗之後,要注意自己的飲食,遠離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劇烈運動,甜食也要遠離,這樣會更利於傷口的恢復。
寫在最後:
狗雖然是人類最親密的一個動物,但是大家也要警惕,千萬不要被狗咬傷,要隨時保持一個遠離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