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怎麼吃,更健康?
問題一:中醫師為什麼一直強調忌口?
大夫:人體生病其實就是身體失衡,有了偏性。我們日常中的飲食,很多都有偏性。
藥食是同源的,藥是偏性大的食物,食物是偏性小的藥物。尤其是調料,像肉桂、豆蔻本身就是常用的中藥,包括很多水果,都有很大偏性。如果我們生病了,身體就有了偏性,飲食恰當,有助於我們恢復健康,但飲食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身體偏性更大。所以我們在臨床上會時刻提醒患者,要注意飲食和忌口。因為臨床上有太多疾病是吃出來的,像糖尿病、痛風……甚至腫瘤,如結腸癌,都和吃密切相關。
另外,如果不忌口,像呼吸道疾病、胃腸病、面板病,也不容易好。
問題二:醫生說的忌口裡的“生冷寒涼、辛辣”具體指的是什麼?
大夫:“生”,指的是不熟的食物,比如一般城市的水果,基本都不熟。為什麼?因為水果從樹上到菜市場或者水果店需要很長的運輸時間,水果如果是成熟了再摘來賣,壞的就特別快,品相就很差,賣不出去。所以我們在城市吃到的水果很難熟。
“冷、寒、涼”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溫度低,如從冰箱裡拿出來食物。
另一個是食物本身性質寒涼。
中醫對食物藥物分“寒、熱、溫、涼”,就是即使食物被煮熟了,依然有寒涼性,像水果、牛奶就是這樣的。
那為什麼不建議多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呢? 因為它們不好消化,傷陽氣。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不是說我們吃進去的任何東西都能轉化為人體需要的營養。很多是轉化不了的,轉化不了地存留在身體內就是“垃圾”,比如說痰,它原來是很高的營養物質,但是我們無法消化利用它們,反而對我們有害處。
在一定程度上,人消化能力的強弱比吃什麼,不吃什麼更重要。中醫看的是你的消化能力,你的消化能力強,食物中的營養才能被充分轉化利用。但是如果你消化能力差,再有營養的食物也沒辦法消化利用,反而成為負擔。所以,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己能消化的,不必要去追求所謂的高營養食物。對於“辛辣、甜食”也可以說一下。包括“生冷寒涼、辛辣、甜食”,不是不能吃,是“合理的吃”,尤其辛辣、甜食,容易上癮,越吃越想刺激,越吃越想吃,以至於最後不是身體需要,而是因為“饞”才吃,這對身體就有害了。
問題三:吃什麼更健康
大夫:談到吃什麼更健康,我們必須回到老祖宗那裡,尋找先賢的智慧了。
《黃帝內經·素問》說:“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什麼意思呢?就是相互配合,什麼都吃一點,但是主次有別。什麼為主呢?主食,也就是五穀。五穀就是種子,種子裡面蘊含著最大的能量。但五穀裡面我建議大家粗細搭配,多吃點“粗糧”,現在的主食加工太精細,去掉了五穀中很多精華的部分,實際上我們要吃更完整的種子,這樣營養才更全面。
第二點,“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這裡的重點就是不要貪嘴,不要太過。吃飯的時候,吃到好像可以了,但感覺還可以再吃的時候就不要吃了。不要把自己的肚子填飽,做任何事都要留有餘地,吃飯也是一樣。
第三點,“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吃飯的時候慢下來,細嚼慢嚥,心情平和,不要看手機,更不要有情緒地吃飯。
只要我們吃飯可以慢下來,既能體會到食物的美味,又有助於消化,而且你慢慢吃,會發現,嚼著嚼著就飽了,這個飽才是身體的需要,提示我們,可以了,滿足了。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吃什麼很重要,但我們往往把握不好,但怎麼吃,是細嚼慢嚥還是狼吞虎嚥,是有節制還是無節制,這是我們可以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