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離譜!我居然在美食綜藝嗑到了cp!
最近“見縫插針”這一對,大家有嗑到嗎?
在最新一期《百姓的味道》中,謝霆鋒來到丁真的家鄉理塘尋找當地美食。
剛一見面21歲的丁真就為謝霆鋒披上藏袍,倆大帥哥一起在藍天曠野下策馬。
謝霆鋒想試試摘松茸但又怕遇到熊,丁真默默舉起小黑手:“我來保護你”。
救命!這氛圍感……真挺好~
誒正經點,除了磕莫名其妙的糖之外,
其實節目裡還有一趴讓我印象很深刻,就是謝霆鋒一直在尋找的“家味”。
對於丁真來說,理塘的一切都帶著家味。
父母和弟弟,那匹名叫珍珠的白馬,家人做的食物,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統統都是家裡的一份子。
而丁真是其中之一,對於節目裡其他嘉賓來說,
家,好像又有著不同的味道。
44歲張大姐人稱“老張”,吉林省唯一的女跑山人。
對於她來說,家味就是丈夫愛吃的那一口“白菜頭”。
每天徒手爬上十幾棵30米高的松樹摘松塔,再獨自揹著100多斤的山貨回家後,
丈夫都會做好熱乎的飯菜等著她,不在乎她掙了多少,只關心她累不累。
不過,這些年丈夫身體狀況越來越差,不能幹重活,還需要長期租用氧氣瓶。
養家餬口的重擔完完全全壓在了大姐身上,她只能繼續幹著辛苦又危險的跑山工作,一干就是20年。
當被問到:“為家庭付出這所有的一切,你覺得值得嗎?”
她重重點了點頭:
“值得,確實是值得!”
“只要女兒老公過得幸福一點,我累點都沒什麼。”
“等明兒回家了,還想再給他做最愛吃的白菜頭呢。”
一口白菜頭,這大概就是張大姐最簡單的幸福吧。
對他們來說,家味似乎就藏在這道簡單卻珍貴的家常菜裡,質樸又真實。
凌晨3點,3m²的小店被一矮個子男人支稜了起來。
對於他來說,家常味就是蔥油餅、和媽媽做的紅燒肉。
阿大在上海賣蔥油餅已經39年了。
從弄堂裡到街邊小鋪,從0.1元一個到10元一個。
阿大待著這個3m²小店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久。
充滿了油煙氣,每天一站就是一整天。
辛苦的工作讓阿大的背變得越發佝僂,有時候甚至要綁上腰帶才能繼續幹活。
但為了保證每一塊蔥油餅的品質,他還是拒絕了所有開分店和加盟的請求,
他的蔥油餅早就成了老上海的情懷。
這三十多年阿大隻堅持了兩件事:守著爐中的蔥油餅,守著病床上的母親。
說起母親,堅強的阿大變得柔軟起來,他始終忘不掉的,是母親在世時常給他做的紅燒肉。
他說:這個紅燒肉,到外面吃也再沒這個味道了。
出走半生,阿大最心心念唸的,還是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嘉懿今年9歲,一個小小呆萌的男孩。
對他來說,家味就是媽媽愛吃的所有家常菜。
此時此刻的嘉懿,正踩著小椅子給媽媽做好吃的。
即使高圓圓在幫他打下手,彈幕的目光還是被他全全吸引。
7歲那年,嘉懿跟著媽媽從廣州來到上海。
媽媽是一位家政阿姨,為了養活兩個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地奔波忙碌。
懂事的嘉懿把媽媽的辛苦看在眼裡,
剛上小學的他開始偷偷學做飯,只為媽媽晚上回家能吃上熱乎的飯菜,白切雞、烤肉腸等等。
在9歲的嘉懿心裡,他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美食家,這樣他就能給媽媽做她最愛吃的糖醋魚了。
小小的個子,心裡卻裝滿了大大的事,嘉懿想要媽媽少一些辛苦,多一些陪伴。
哪怕是多騰些時間吃上最熱乎的年夜飯,也是所有家庭的期待。
而年夜飯就是最有家味的地方,
從世界各地回來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每一道家常菜都注入了親人無限情感和思念。
這大概就是,一年一度最幸福的時刻吧~
謝霆鋒也說過:
味道是人和人之間的橋樑。再遠的距離,再長的分別,美食始終維持著我們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只要到了吃年夜飯的時間,我們就該回家了。”
其實《百姓的味道》裡,就記錄著這麼幾道年夜菜,年味、家味,以及媽媽的嘮叨味兒。
比如這一道——蟹粉獅子頭。
“蟹粉獅子頭”是揚州的傳統名菜,也是揚州人的年夜飯不能缺少的一道菜,
代表著“吉祥如意、金玉滿堂”。
傳聞中“獅子頭”原來叫“葵花斬肉”,是隋煬帝的御廚以揚州名景“葵花崗”為靈感而做成。
後來因為肉丸的形狀又大又圓,很像雄獅的頭,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名字。
“蟹粉獅子頭”是它最有名的做法之一。
肉丸要三分肥、七分瘦,經過反覆摔打後煎至金黃。
然後把肉丸放入金黃的蟹湯中,再摻入蟹肉和蟹黃,這樣不僅肉質鮮美,還有蟹的鮮香。
很多廣東人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那道皮爽肉滑的“白切雞”,尤其是湛江朋友。
在湛江人心裡,過年必須要吃白切雞,就像北方的年少不了一頓餃子。
白切雞吃著美味,做著簡單。
只需要把雞洗淨煮熟,抹上香油放涼,切成小塊再蘸上自己喜歡的調料就可以開動啦!
為什麼湛江人偏偏對這道“吃起來淡而無味”的白切雞情有獨鍾?
因為在那個吃不起肉的年代,湛江人只有在重要節日才捨得吃上那麼一隻自己家養的雞。
為了不破壞雞原本的鮮美,聰明的他們發明出了“白切雞”這種原汁原味的吃法。
久而久之,白切雞的飲食文化就流傳下來,成為湛江人心中不可取代的一道菜。
如果你去藏區吃年夜飯,除了各種牛肉硬菜,就一定得嚐嚐他們的“藏式火鍋”。
和四川、重慶的辣鍋不同,藏式火鍋的湯底用犛牛骨頭熬成,色澤清亮,泛著微微的奶白。
他們的主要食材,是草原特有的犛牛肉、菌類,還有各類素菜。
涮肉前先來一碗牛骨湯,滋補潤肺。
再來一口犛牛肉,多汁鮮美。
年夜飯來頓著藏式火鍋,四捨五入也是和丁真一起過年了!
最後這道,就是無論天南地北,年夜飯一定要有的“紅燒肉”。
用一句話表示它的受歡迎程度,那就是每個地方對它都有獨具特色的做法。
比如山東人看重紅燒肉的"色",喜歡加點老抽,讓肉的色澤變得厚重。
鍾愛鹹口的人,還會放些純手工醃製的大醬來調味。
蘇州紅燒肉追求肥而不膩,湯汁濃稠。
就算是肥肉吃進嘴裡,也不會有太油膩的感覺。
湖南紅燒肉就得放辣椒才夠味.
幹辣椒、胡椒、生薑、大蒜,一個都不能少!
過年吃上一口紅燒肉,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其實味道不重要,它得是老媽做得最重要。
......
張小嫻曾經寫道:
“我們所懷念的年味,並不光光是飯菜的美味、花的香味、朋友的相聚、情愛的滋味、家的溫暖與故鄉的水土,而是所有這些加起來。”
“年夜飯”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一頓飯,
它之所以對我們意義非凡,因為那是團聚的味道,那是藏著家人愛與關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