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邊防連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裡不僅有雄偉的國門、莊嚴的界碑。聽老兵們說,這裡曾經一度開關,呈現出一片喧鬧的場景,他們中的許多人會慕名前往國門附近的前哨班,參觀見學、合影留念,此時的前哨班也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門衛士。184號界碑位於一處戈壁丘陵上,大家徒步攀上戈壁石山,迎著戈壁強勁的風查勘界碑是否完好,檢視是否有牲畜越境,中蒙邊界184號界碑位於一處山樑上,向前跨出一步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國,向右跨出一步就是內蒙古軍區轄區。此時,夕陽的餘輝把界碑和戰士們的影子都拉得很長,新兵們用手撫摸著界碑上的“中國”二字,一種從未有過的激動感突然湧上心頭,對於一名中國人來,特別是一名邊防戰士來說,也許只有此時,才會感覺到擁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是多麼的驕傲與自豪啊!
邊防連正好處在風口上,這裡是蒙古高原冷空氣南下的主要通道,每年六級以上的大風要刮250天,最大的風力可以達到12級,一面新國旗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撕成紅布條,潑出去的洗臉水總是落不到地面,有一次連隊的一群小雞竟然被大風颳到牆上活活的摔死。最為可怕的是“白毛風”,飄落的雪花在空中凝結成無數的小小“冰刀”,戰士臉上就會留下“白毛風”刻下的印記,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在《走馬川行送大夫出師西征》中寫道“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大概就是在河西走廊遇到白毛風,這是駐守馬鬃山邊防部隊的真實寫照。然而,哨所的一個四川籍老兵們卻喜歡颳風,他說不颳風就睡不著,在他看來,戈壁的風不只帶給他煩惱,還有不少快樂,如果你在暮春時節登上高山,就會感到那股風帶著狂野和草原的氣息長久地撫摸著你,有一種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感覺,滑滑的、柔柔的,像細水流過山谷,像綢緞飄過臉龐。
新兵們緊跟著老兵們跋涉在巡邏路上,可人的耐力終究是有限的,我們再次感覺到了飢渴,嘴唇上早已暴起一層幹皮,我下意識地摸了摸即將空了的水壺,就在此刻山東籍第二年兵把自己的水壺送到我的手上,我沒有拒絕就喝了一口,感到好生納悶,為什麼他的水壺裡水還有一半,帶著疑問問為他甚喝的如此節約時,他卻說外出巡邏,最寶貴的就是水,有時遇上暴風雪迷了路,一連幾天可能都要靠這一壺水來維持生命。邊防官兵外出巡邏都要精打細算,實在渴了只能喝上一小口,不能像城裡人一樣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更不能想喝什麼就喝什麼,巡邏途中,無論天氣多麼炎熱,每次只喝小半口,而且要在口中噙一小會兒再嚥下,這樣一來既解渴又省水。望著身邊這些年紀輕輕卻又經驗豐富的老兵們,我想起了一位詩人評價邊防軍人的話“人人是座山,人人是塊鋼、人人是本書,人人是首詩”。的確,邊防戰士把最艱險的困難留給自己體驗,把最單調的日子留給自己咀嚼,讓信念與忠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經受考驗,邊防戰士用青春和生命構建的這座山,練就的這塊鋼,創作的這本書,書寫的這首詩,恐怕是那些整天花天酒地、玩弄權術、或貪圖安逸的人永遠讀不懂的。帶著敵情,揹著艱苦巡邏,卻連一口水也不敢大膽喝,這些邊防軍人是多麼的聖潔和偉大啊!
已是下午三點鐘了,我們巡邏至183號接標,碩大無比的太陽掛在頭頂,把春日的戈壁灘照得明晃晃、亮堂堂的,好像流動著的水銀一般。忙碌了一上午,真有些餓了,巡邏小分隊架好了鍋,戰士們將帶來的柴火一一碼好,把擺在一邊的泡麵逐一撕開,又用手將一小把青菜掰成小節……等鍋裡的水開了之後,小夥子們非常細心的用碗把水面上漂浮的碎木屑和草根一一撇去。依次打雞蛋、下泡麵、最後加入蔬菜,連長在一旁不停地提醒快點吃,去184號界標路不好走,有一大段還要徒步。戰士們就著漠風狼吞虎嚥地吃著這屬於蒙古高原的獨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