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群落的組成與腫瘤的發展即機體抗腫瘤免疫力的效率均有關聯,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Immunity上題為“Microbiota-specific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drive 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 and anti-tumor immunity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透過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微生物組中常見的一種細菌或能為機體免疫系統“充電”從而幫助抵禦結腸中的癌細胞進展。
三級淋巴結構包含輔助T細胞、B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其能為免疫細胞的成熟創造有利環境,這就表明,癌症治療很有可能成功。
圖片來源:Abigail Overacre-Delgoffe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肝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hepaticus)或能促進機體的適應性免疫反應,並促使輔助性T細胞和產生抗體的B細胞的選擇性啟用,並引發結腸腫瘤縮小從而延長小鼠的生存期;這項開創性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來支援利用機體腸道菌群來治療對常規藥物和免疫療法產生耐受性的晚期結腸癌腫瘤。
研究者Timothy Hand教授表示,改變腸道微生物組或許並不必依賴於偶然性來獲得治療優勢;與其使用糞便移植並希望獲得正確的微生物組成,如今研究人員更有條件基於有益細菌所產生的分子來開發更有效的藥物療法。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致命性疾病,由於腫瘤有能力修飾其所處的微環境並躲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因此其並不會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為了幫助這些患者,腫瘤學家不得不依賴於“更粗暴”的治療方法,比如手術、化療和放療等,所有這些方法都會產生副作用,而尋找到一種新方法來使無法產生反應的癌症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或許有望改善癌症治療的遊戲規則。
有趣的是,一些患者在治療結直腸癌上要比其他患者好,而腸道微生物組或許就是解開這一謎題的關鍵;為了測試透過調節結腸中細菌群落的組成是否能增強宿主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力,研究人員在患者結腸癌的小鼠機體的腸道中植入了肝螺旋桿菌,其能棲息到腸道內厚厚的粘液層中,並能誘發強烈的免疫反應。新增肝螺旋桿菌或能讓腫瘤的數量和尺寸明顯減少,還能延長動物的壽命;研究者觀察到,針對腫瘤位點的輔助性T細胞、B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水平升高了,而且其會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結構,並未免疫細胞的成熟創造有利環境,這也就提示,癌症療法很有可能會成功。
圖片來源: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1)00494-5
研究人員並未檢測到細胞毒性T細胞啟用的增加,其是免疫療法的作用靶點,這就表明,這種測序或許需要重新考慮是否能治療結腸癌從而幫助輔助性T細胞發揮作用。研究者Abigail Overacre-Delgoffe博士表示,忽視腸道菌群對癌症療法治療成功的影響或許是非常可怕的,我們需要考慮患者每天經歷的所有事情,這些事情或許就會導致療法的成敗,因此我們不能再忽視細菌了,因為其或許影響著一切。
綜上,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在宿主機體引入具有免疫原性的腸道菌群或許會促進結腸中T濾泡性輔助細胞相關的抗腫瘤免疫力,這就揭示了一種有望治療結直腸癌的新型治療性策略和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