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2021年險企搶跑,2022年的“開門紅”戰役顯然要比去年晚一些。可以說,這兩年“開門紅”的境遇大不相同。
實際上,從開門紅的本質意義上來講,險企在歲末年初進行相應的佈局,通常是出於佔據市場份額、衝刺銷售目標等目的,推出理財型保險產品,並伴有放寬重疾險核保條件等優惠政策。基於這一邏輯,開門紅,自然是越早越好。
但今年,出於監管環境及業績壓力等方面的原因,表面上行業對於開門紅的熱情似乎在逐漸淡去。
一方面,近兩年人身險的監管趨嚴。2020年10月,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加強規範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對人身險公司推進開門紅過程中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為實施預警。然而,7月在銀保監會《通知》落實情況通報中,仍有21家人身險公司因存在激進發展模式、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市場亂象仍然多發等問題被點名。
另一方面,壽險業務端持續承壓,四季度業績壓力較大,可分配給開門紅產品的資源自然減少。
前十月,根據五大上市險企披露的資料,其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兩升三降。其中,中國人壽實現保費收入5748億元,同比增長1.6%;新華保險保費收入1473.78億元,同比增長1.5%;人保壽險保費收入837.96億元,同比下降2.4%;太保壽險保費收入1918.37億元,同比下降0.9%;平安人壽收入3919.99億元,同比下降3.6%。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將十月壽險保費單拎出來,同比增速的頹勢同樣顯現。
監管趨緊、業績承壓
不得不延後的“開門紅”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險企推出2022年開門紅產品的時間普遍延後,整體表現較為“低調”。相比之下,2020年10月,太保、國壽均已推出首款2021年開門紅產品,另外,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則分別於11月、12月陸續上市相關產品,整體節奏相較前年實際上加快了。
以中國太保為例,2020年其開門紅整體時間進度相比前年提前了1個月。也就是說,按照慣例,拋開部分險企於10月搶跑,一般到了11月份,相關開門紅產品基本上已經展開“白刃戰”。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各家開門紅進度條“拖拽”節奏明顯放慢。
來源:華金證券 《保險行業快報:10月壽險保費持續承壓,產險增速由負轉正》 來源:公司公告,華金證券研究所
打響2022年開門紅第一槍的是“老大哥”中國人壽,自10月中旬陸續推出了鑫裕臻享、鑫裕年年、鑫裕金生等產品,這裡我們以鑫裕金生為例。
據介紹,鑫裕金生作為一款年金險產品,投保年齡限制為0-72週歲,範圍寬,覆蓋人群廣,保障期限為8/10年。在繳費方式上,有一次性交付、3年、5年三種供消費者選擇。具體說來,鑫裕金生屬於快返型年金,第五年開始領取,根據不同的交費方式,每年領取的額度也有所不同:躉交則每年可領首年保費的20%;3年交則每年可領首年保費的60%;5年交則每年可領首年保費的100%。至保障期滿,使用者可領取滿期保險金100%保額。
換言之,使用者前期繳納保費,到了約定時間即可領取一筆保險金,同時也能附加萬能賬戶。值得一提的是,鑫裕金生的收益來源於主險賬戶和萬能賬戶,在主險賬戶收益固定的前提下,想要達到高收益關鍵還是要看萬能賬戶。
隨後邁入11月,中國平安推出新一代的年金保險——御享財富及御享金瑞保險產品計劃,並透過報紙、地鐵、電梯等渠道進行推廣宣傳,同時各地分支機構的開門紅啟動大會也舉辦的如火如荼。
與國壽推出的鑫裕金生一樣,這兩款年金險產品也是能在規定時間內領錢,同時能附加萬能賬戶,具體每年的領取金額根據繳費年限的不同有所變化。
此外,11月中旬,中國人保推出“卓越金生”保險產品組合,具體說來,該款產品同樣具有投保範圍廣、保障責任強等特點。
產品趨同
開門紅還有什麼“指望”?
12月6日,新華保險召開2022年業務啟動會,執行長、總裁李全提到,對於保險行業來說,邁入高質量發展新徵程是唯一的道路。而所謂高質量發展,圍繞使用者需求的改革,最關鍵的要素還是“人”。
圍繞這個因素,今年險企在發力點上確實也有所調整。例如,一些中小險企2022年開門紅不是強調產品,而是致力於代理人轉型,將代理人學歷提升至大專、本科水平,旨在招募更優秀的代理人。
此外,10月,2021中國平安新創客大會舉辦,同時宣佈中國平安招“才”季正式啟動。據悉,招“才”季為平安推出的人才招募計劃,意在透過提供更“優”質的培養、待遇、發展和平臺,透過為壽險代理人打造專屬培養體系、開啟收入空間、提供平安金管家平臺支援等多種方式,幫助其成長為壽險精英。
另一方面,國泰君安釋出研究報告表示,2022年開門紅受制於啟動時間晚、人力規模少、同期基數高等影響,預計開門紅重要性將有所降低。而且,後續產品的差異化成為保險公司新的競爭優勢,主要上市險企透過發力“大健康”和“大養老”佈局相關產業鏈,同時部分公司透過打通醫藥險閉環建立創新支付模式,預計將引領行業建立新的發展模式。
10月,太保家園成都頤養社群與大理樂養社群同步舉行兩地開業儀式,標誌著其“保險產品+養老社群+專業服務”的業務模式已進入落地執行階段。
表面上,在本應全力備戰“開門紅”的十月,各家險企好像都在“忙別的”,但在我們看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使用者需求的變化,今年的開門紅本質上反而表現出了多樣性的趨勢。
從開門紅流程上看,上到總公司制定政策,進行資源配置、中到分支機構簽訂目標達成計劃、下至主管營銷員認領個人業績目標,簽單件數,作為中國保險行業的特色產物,近年外資巨頭也逐漸加入戰局。
但實際上業內對開門紅也有頗多爭議。一方面,前幾年歲末年初衝刺一波確實能帶來業績上的增長。另一方面,若是採取“殺雞取卵”式的發展模式,“韭菜”也總有被割完的一天,到時候開門紅,又能從哪裡“紅”起來?另外,如果對於一個代理人來說,年收入基本都是在開門紅時期掙的,又何談留存?
從產品本身角度來看,目前險企陸續釋出的相關產品多是“年金險+萬能賬戶”的老套路,換湯不換藥,產品設計上逐漸趨同。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體現出快返的特點,目前推出的開門紅產品一般在繳費期限、領取期間上進行不同程度的縮短,例如人保推出的卓越金生,可選擇3年繳費期間,領取期間為7年。
而從更加決定企業生死的經營模式上來看,粗放經營顯然已經不符合行業前進方向,短期的激勵在保證業務規模高速增長維度上也將越來越顯得乏力。相較之下,代理人提質、加入養老社群等服務豐富產品形態,顯然要更加重要。
其實,不管是開門紅節奏的變化,還是未來可能落地的業務員分級、新佣金規定,指向的都是保險行業的長期主義。在早期野蠻生長的階段,保險公司還可以透過各種花哨的套路一波一波地割韭菜、賺快錢,但是也對這個行業造成了一些傷害,今年爆發的幾起輿情危機就是最直接的反彈。現在,保險賴以生存的大環境變了,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舊有模式自然也會越來越格格不入。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開門紅的調整必然也會讓不少保司感覺到不舒服。度過了這個階段,希望各家公司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這才是行業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