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2021中國企業家論壇·中國財富峰會在海南博鰲舉行。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任澤平表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20多年來最大的鉅變,房地產、重化工業和老基建的時代落幕,一批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正在蓬勃興起,比如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呈現爆發式增長。“新能源、新基建正在開啟新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懷抱勇氣去推開未來的大門。”
新週期、新基建、新財富、新趨勢、新機遇這麼多新,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思維,當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你對中國經濟是悲觀的,當思維轉變到新時代、新週期,看到中國經濟新亮點的時候,你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是樂觀的。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在美麗的博鰲,我們一起展望一下未來中國經濟的新週期和新趨勢。
我在2017年提出過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在2020年初呼籲新基建。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鉅變,看傳統經濟,很多人對中國經濟非常悲觀,因為房地產、重化工業、老基建逐漸落下大幕,行業遇到挑戰和困難。但是看到新的經濟蓬勃興起,對中國經濟又非常樂觀,新能源、動力電池、低碳、綠色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慧,這些行業在高速增長。
今天是財富論壇,我們每個人、每個企業到最後都是時代的產物,我們的機會到最後都是時代給的。站在現在的時點,百年未遇之大變局,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觀點,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每個人、每個企業都受益於偉大的時代,現在處在新週期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也不用講的很複雜,可以給大家講幾個資料:
第一個資料,在1978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小,因為改革開放之前實行計劃經濟。1978年改革開放到現在,年均經濟增速超過9%。經過40多年發展發生了什麼,到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了100萬億,什麼概念呢?我們的經濟規模按照美元測算14.7萬億美元,美國大約是20.9萬億美元,中國的GDP大致已經相當於美國經濟規模的70.3%。去年爆發了疫情,中美經濟規模反而縮小了,在一年時間縮小了4個百分點。
更重要的是雖然今天中國GDP規模突破了100萬億,相當於美國經濟規模70%,貢獻了世界經濟規模1/3,相當於整個世界經濟規模的大約是17.4%,美國是大約24.7%,中國和美國加起來佔世界經濟總盤子超過40%。為什麼叫中美世紀?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規模加起來佔全球將近一半,我這樣說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理解,排在第三是日本,佔世界經濟規模百分之5點幾,中美世紀正在到來。
雖然今天中國經濟規模已經如此之大,但是不要忘了中國的人均GDP相當於美國的1/6,中國人均GDP與美國有巨大的差異,中國是14億人,美國是3億人,全球70多億人,人均GDP只是美國的1/6,日本的1/5,巨大的差距意味著巨大的潛力。如果按照現在速度增長下去,只要自己不犯錯,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再過十年也就是2030年前後,中國經濟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今天已經近在咫尺,以前難以想象。
放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自從100多年前美國經濟超過英國以後,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就沒有人超過它,前蘇聯和日本都曾經是有力的挑戰者。中國按照現在的勢頭重回世界之巔,現在來看是無法阻擋的。
第二個資料,中國的人均GDP剛才講1978年大家知道是多少?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中國人均GDP不如印度,可能很多朋友難以想象,沒錯因為我們經過十年的動亂,國民經濟處在崩潰的邊緣,還不如印度。今天中國的人均GDP是印度的3倍,我們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發達國家的門檻值是1萬兩千六,如果能夠成功地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大約只要以5%速度增長,大約再過5年,也就是說2026年前後中國的經濟人均GDP就可能邁過發達國家的門檻值。在10年前、20年前難以想象,今天也是近在咫尺。
為什麼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事情本身在國際上有爭論,有人認為中國人民幣是低估了,有人認為實際上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發達國家了,大家看到像歐洲,有些國家取消了中國發展中國家的待遇。
為什麼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爆發?從貿易領域到科技領域、到金融領域、意識形態、地緣等等,這是中國發展到今天必將也必然面臨的挑戰,我們最好的應對是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2017年中國出口的貨物所獲得的貿易順差大約佔美國在全球的貿易逆差的46%,就是一半。為什麼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這個資料可以說明一切,我們貢獻了美國貿易逆差的46%將近一半。
第三個資料,中國的城鎮化率,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是多少?17.92%,在1978年中國82%是農民,我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農業社會,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起點。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大約每年一個點的城鎮化率轉移一千萬人口,從農業文明到現代的城市文明和工業文明。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城鎮化率達到63.9%將近64%,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從農業文明主導的社會變成了城市和工業文明主導的社會。當然了這也不是我講的重點,大家知道中國有戶籍制度改革包括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約束,中國有2.98億農民工,跨省流動是1億多,大家知道我們有很多農民工家屬、孩子都在農村,如果能夠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包括戶籍制度改革,事實上中國的城鎮化率可能已經達到了75%。75%是什麼概念呢?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基本到85%左右就接近尾聲結束了,中國的城鎮化程序大約還有十年,基本城鎮化的標準跟發達國家也對齊了。
這就是中國經濟過去、現在與未來,站在現在的時點,但是並不意味著未來5-10中國成為發達國家,中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重回世界之巔,這個路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面臨新的挑戰,我把這個挑戰歸結為三大紅利變成三大挑戰,需要透過改革構築新的紅利,中國40多年取得了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三大紅利,人口紅利、改革紅利、全球化紅利。
第一挑戰,我們全球化碰到了逆風,逆全球化、民粹主義,需要透過科技的自立自強、解決卡脖子的技術,擺脫未來技術脫鉤的風險。
第二個挑戰,最近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加速到來。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國的老齡化正在追日本,中國的少子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日本,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最嚴重的國家。大家知道我較早呼籲放開三孩,去年有一篇文章閱讀是6億。
大家腦海裡想象一張圖,中國的人口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生育的高峰在什麼時候?1962-1976年,2012年放開單獨二胎,2016年放開全面二胎,今年初放開三胎。
現在總和生育率是1.3%,日本的總和生育率就是1.3%。人口紅利就是1962-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想想這批人90年代二三十歲。60後、70後知道有一個詞叫七大姑八大姨,因為現在總額生育率降到1.3,90後、00後都不知道還有這個詞。你前面享受了多大的人口紅利,後面就要揹負多大的人口負擔,所以現在把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為什麼要全面放開三胎?不就會推出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現在女同志55歲退休,女幹部55歲,男同志60歲退休,可能5-10年時間中國男女退休時間都延遲5歲。現在美國退休年齡是67歲,現在日本在討論法定退休年齡70歲。大家可以看到去日本、東京開出租的70歲並不顯見。1962年出生的今年多大?59歲,明年60歲。中國最大的嬰兒潮將開始退出勞動力市場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老齡化正在加速到來,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1976年出生的45歲,1962-1976年的嬰兒潮人口現在45-59歲,再過5年十四五末,50-64歲,到十五五末55-69歲。也就是中國的老齡化、少子化的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這是我講的中國三大挑戰、三大紅利。
如果說站在這樣的歷史維度來看看今天的公共政策就能理解了。如果選擇做正確的事,運氣就在你這一邊。所以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三大攻堅戰、雙迴圈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反壟斷、調節收入分配、雙碳、高水平對外開放、放開三孩等等,放開生育迫在眉睫。
今年的資料就會比去年總和生育率還要低。現在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為時代變了,有時候我感覺可能正站在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上,可以看到中國從人口紅利變成老齡化、少子化,從全球化順風變成了逆風,中美關係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及帶來了戰略機遇期的變化。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等這一套應對,我認為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所以說我有一個觀點叫“中國經濟正站在新週期的起點上,未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最後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20多年來最大的鉅變,什麼樣的鉅變呢?大家知道,過去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房地產、重化工業、老基建,是中國經濟的發動機。現在傳統行業的大幕正在逐漸落下,大家都有很深刻的感受,比如中國城鎮化率可能已經是75%了。
我再說一個數據,我們戶均套戶比現在中國是1.09,從總體上來講中國的房子已經基本飽和了。除了個別區域中國未來房子還有需求,中國房地產大開發的時代已經逐漸落下了帷幕,還有最後十年時間視窗。明顯看到這些傳統行業的大幕正在落下,重化工業要搞雙碳,像地方招商都不歡迎高碳行業,事實上未來這方面的需求也會開始下滑。
在看到房地產、重化工業鄧傳統行業落幕的同時,中國一些新產業蓬勃興起,比如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爆發式增長。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36萬輛,今年是多少呢?今年1-10月份就已經銷售了256萬輛,按照中汽協的預計今年可能會超過300萬輛,這些行業都是爆發式翻倍的增長。
所以說,今天講新週期、新基建、新財富、新趨勢、新機遇這麼多新,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維,當思維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你對中國經濟是悲觀的,當思維轉變到新時代、新經濟、新週期,看到中國經濟新亮點的時候,你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是樂觀的。
女士們,先生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看到傳統的行業正在逐漸落下帷幕,新基建、新能源正在開啟新的未來,每個人都需要懷抱勇氣去推開未來的大門,雄心壯志是漫漫黑夜中的北斗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