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力巨大的塹壕戰時,伊普爾往往首先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1914年第一次伊普爾戰役傷亡慘重,其歷史印記難以磨滅;第二次伊普爾戰役同樣驚心動魄,並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即毒氣第一次在西線戰場投入使用。
第二次伊普爾戰役包括6場小規模戰役,第一場戰役是格萊萬斯塔費爾戰役,毒氣第一次出現在該戰役打響的時刻。法國海外兵團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部隊完成第一波榴彈炮攻擊之後,德軍施放了5700多罐氯氣,毒氣隨風飄向英法聯軍陣地。
毒氣的可怕攻擊效果立竿見影,10000名士兵中約6000人在短短几分鐘內死亡。氯氣遇水變成強酸,立即灼傷眼睛和肺部。倖免的法軍士兵四散奔逃,留下7千米寬的空地,德軍長驅直入。
然而,德軍也反受其害,很多從俄國前線調到西線的德軍預備隊士兵並未預見到毒氣的巨大威力。他們被聯軍的陷阱和陣地上的殘留毒氣弄得疲憊不堪,推進速度緩慢。德軍的遲鈍給予了聯軍充足的反擊時間,聯軍成功將德軍擊退,且無一傷亡。
德軍注意到毒氣作為武器的恐怖效果,在4月24日的聖朱利安戰役中再度施放。聯軍再度損失慘重,加拿大部隊被迫後撤,但仍然努力堅持。他們發現,用尿液浸溼的布片遮住口鼻可以抵消毒氣的效果。5月3日,英軍增援部隊抵達,當時聯軍已有1000名士兵陣亡。
聯軍向後撤退,靠近伊普爾鎮,他們認識到只有發動大規模攻勢才能擊退德軍,但當時兵力不足。5月8日,戰鬥再次打響。德軍攻佔弗雷岑貝格山脊後,不斷向聯軍發動猛攻,但聯軍竭力死守。5月24日,德軍進一步攻向貝勒瓦德,並再次施放毒氣,迫使聯軍撤出陣地,向後撤退約1千米。但德軍因兵力與補給不足無法繼續推進,轉而向伊普爾發動炮擊。戰役結束後,伊普爾鎮已化為一片廢墟。
死亡數字觸目驚心,令人不忍卒讀。聯軍總計傷亡約70000人,德軍為35000人。此外,毒氣作為武器的慘烈恐怖效果已經顯露無遺。儘管毒氣的使用飽受譴責,但英國人也採用了這一作戰方式,在1915年年底的洛奧戰役中施放了毒氣。第二次伊普爾戰役血腥殘酷,其恐怖影響揮之不去。
兩軍對比
- 英法聯軍 8個師 傷亡70000人
指揮官:爵士霍勒斯·史密斯多倫將軍
優勢:思路明晰,決策務實。
弱點:與指揮部軍官關係不佳,終被解職。
基本構成:聯軍士兵,由英軍、法軍、加拿大軍、非洲部隊及來自其他英聯邦國家計程車兵組成。
優勢:英國遠征軍訓練有素。
弱點:陣地脆弱,無法防禦毒氣。
主要武器:榴彈炮
優勢:長距離攻擊,殺傷力大。
弱點:處於戰術劣勢地位,效能削弱。
- 德軍 7個師 傷亡35000人
指揮官:符騰堡大公阿爾布雷希特。德國符騰堡家族領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優秀的德國將領。
優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早期取得過阿登戰役的勝利。
弱點:過於謹慎,影響推進。
基本構成:德軍士兵
優勢:擁有居高臨下的戰略優勢。
弱點:兵力不足,難以完成作戰目標,無法贏得戰役的最終勝利。
主要武器:氯氣。在拖沓的第二次伊普爾戰役中,氯氣第一次在大規模進攻中使用。
優勢:殺傷力巨大,難以防禦。
弱點:難以控制,一旦風向變化,將傷及友軍。
(內容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