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霜月,葉已落,雪已至,距離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又近了一步。同時,隨著天氣漸冷,霧霾天氣再現,一個多年以來被討論的問題再度被擺上“桌面”: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和舉辦,屆時是否會再度增加碳排放的負擔,造成大氣汙染?
這個擔憂並不是憑空產生。
據資料顯示,2007年世界盃橄欖球賽產生了57噸碳排放;2010年南非世界盃產生了275萬噸碳排放;2016年裡約奧運會產生了450萬噸碳排放。可見,國際體育賽事不僅會加強全球體育文化的合作與交流、彰顯奧林匹克精神等良好作用,也有可能因為溫室氣體排放地增加而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冬奧會將有望成為一屆實現“碳中和”的奧運會。日前,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在釋出會上曾講道:“北京冬奧會正在兌現‘碳中和’的辦賽承諾。許多冬奧場館都將採用綠色能源供電,如太陽能和風能。北京在減少碳排放這方面還有很多創新舉措,如冰場採取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技術,實現碳排放全部中和。”可見,北京冬奧組委此次“碳中和”方面的重視程度與投放力度。
不單單是北京冬奧會,放眼於中國體育產業的各個領域,都會發現:均在為“碳中和”的達成而蓄力。這不僅僅是全行業的號召,更是為了長期保持“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誠心守護。
今年10月,在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強調,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加強嬰幼兒照護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社群足球場地等設施建設,增加公共活動空間,建設體育公園,完善文化和旅遊消費場所設施,推動發展城市新業態、新功能。
往前再推3個月,今年7月,由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對於體育公共空間的建設提出了目標:要求新建或改建2000個以上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館等健身場地設施,補齊5000個以上鄉鎮(街道)全民健身場地器材,配建一批群眾滑冰場,數字化升級改造1000個以上公共體育場館。
結合以上兩大與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公園直接相關的重磅檔案,並結合當下北京冬奧會場館均踐行的“綠色可持續”理念來看,新形勢下,“碳中和”的發展戰略勢必將為體育製造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在體育場地設施領域已經打好了“碳中和”樣板,以“氣膜結構”為代表的“綠色”建築開發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在使用環保材料進行運動鞋服制造方面,也逐現成效。推動“碳中和”任務的落地有了一個理想的開局。
△2021中國體博會上的氣膜結構
說起“氣膜結構”,可以稱得上是公認的“減碳綠色建築”。一方面,其搭建材料多是由聚酯纖維和多層塗層複合而成,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另一方面,由於頂部半透明的設計,使得其白天能夠利用自然光照明,晚上利用較少光源就可以起到較強的照明效果。
據悉,只要保證氣膜結構的建築數量達到現有建築中的1%,就可以在未來十年中減少我國1.2千億度電,和4.1千萬噸標準煤的能源消耗。而這種建築形態在北京冬奧會的比賽場館建設中,被多方位借鑑和推廣。
可以預見的是,藉助北京冬奧會的契機,氣膜場館將很有可能因為成為“碳中和”的標誌性建築,而被廣泛熟知。但想要進一步提升大眾對這種新型建築的瞭解,還需要一個專業的推廣平臺——而將於2022年4月21-24日舉行的2022(第40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以下簡稱2022中國體博會),對於這個細分行業而言,仍然是首選。
△圖中綠色為區域為2022中國體博會體育場館及器材展區
在2020年、2021年舉辦的第38屆、第39屆中國體博會上,氣膜結構就是非常亮眼的存在,而即將到來的2022中國體博會,雖然目前還在火熱招展中,但依據其體育場館及器材展區的“綠色環保可回收,低碳、零碳、碳中和”這一細分主題,可以預判的是,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落幕後不足2個月的2022中國體博會上,氣膜結構將再度迴歸並引領中國體育用品業的下一局競逐。
更何況,2022中國體博會體育場館及器材展區的另一主題為“緊跟政策風場,順應行業發展”——正是在前文所提到的兩大重磅檔案的驅動下,2022中國體博會將引導行業向著“碳中和”方向持續發力,去定義真正意義上的“綠色體育建築”。
接下來,再談談運動鞋服領域涉及“碳中和”的最新動向。
在前不久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全球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全球變暖,節能減排等問題展開討論,並最終簽訂了一份協議,旨在將全球變暖的溫度區間控制在1.5攝氏度。值得一提的是,期間,有超280個體育協會組織也加入了“零碳排”規定的倡導中。
以上舉措,引發了各界對製造業的高度聚焦,尤其是針對碳排放量較高的鞋服生產製造領域。經聯合國統計,鞋服制造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量的8-10%,廢水佔全球總量的20%——這個巨大的佔比,更加佐證了“碳中和”的必要性。
目前,已有一些品牌憑藉著對市場的敏感度,開創了一些環保新產品。這些產品,不再依託於傳統的紡織材料,而是利用聚乳酸、有機棉、杜邦紙等材料設計而成,可以實現自動降解,大量減少因焚燒而造成的“碳排放”。正如食品業有“綠色食品”那般,或許以後也會有“綠色鞋服”的誕生——不同的是,這“綠色”的定義,更側重於“低碳”、“零碳”、“碳中和”。
一向引領體育用品製造理念、引爆體育消費潮流風向的中國體博會,長期以來都是行業“新奇特”產品的聚集地——現在是否可以大膽想象:2022(第40屆)中國體博會上,是否會有“綠色鞋服”精彩亮相?這將在體育消費及服務展區“一探究竟”。
關於“碳中和”,整個體育用品產業都在探尋與摸索,至於這其中的答案,讓我們一起期待明年的2022(第40屆)中國體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