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堅持自己的產品價值,堅持自己的商業價值,堅持自己存在的價值,是成熟企業的市場底線。其中不打價格戰也是企業應該堅持的一個底線。
望博齋主||撰文
2021年,在疫情反反覆覆的複雜環境下,國內家電行業體現出一個成熟市場走勢,總體保持了在高位穩定的局面,並沒有因為疫情反覆、原材料上漲而出現大幅波動的走勢。家電魂從奧維雲網(AVC)資料羅盤看到,截止47周家電全品類銷售額同比下降2.01%,銷售量同比下降16.14%。
雖說,從資料上看銷額、銷量都具有一定幅度的同比下滑,但是總體還算平穩,並沒有因為環境複雜而出現大幅波動。雖然,銷售量下滑2位數為16%,但銷售額同比下滑僅為2個點。說明行業均價並沒隨著市場走弱而下跌而是上漲,雖說這裡有今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因素,不過總體而言行業仍然是比較健康的。
這裡講到行業價格問題,家電魂覺得還是有必要對這一問題展開一說。
家電普及初期沒有價格戰
在國內家電普及初期,幾乎是沒有什麼價格戰的。道理很簡單,價格戰是產品過剩情況下,市場競爭逐步激烈後的產物。回想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國內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家電也是舶來品,能夠買到一件就已很幸運了,消費者根本沒有議價的權利和能力。
以彩電為例,那個時候國內正處於彩電的普及期,基本上都是外資品牌,像東芝、日立、三洋、夏普、松下等外資品牌壟斷市場,其特點就是價格高企。一臺電視幾乎要花去普通人一年的工資。不僅是彩電,其他家電品像冰箱、洗衣機、空調也是如此。
顯然,在家電普及初期,市場是處於產品短缺的賣方市場,很多時候是拿著錢也買不到。一方面是產品稀缺供不應求,催生了價格的高企;另一方面是外資品牌掌握定價權,利用高定價來攫取中國人的財富。包括經銷商,多數情況下是連貨都拿不到,哪還有什麼理由去降價銷售呢?
顯然,這個時期是不存在價格競爭的基礎。
價格是家電普及的勝負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國內經濟開始步入快車道,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家電品的需求也是極為旺盛。而對應的是,中國家電企業的迅速佈局和成長。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是國內企業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的時期。很多軍工企業、輕工企業轉型,透過引進技術、裝置進入家電製造領域。典型的像軍工企業長虹、黃河、長風等等,輕工企業春蘭、海爾、海信、格力、新飛等等,都是在這一時期進入家電領域的。
還是以電視為例,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個省(市)都在佈局自己的電視產業,像北京牡丹牌、天津的北京牌、上海的金星牌、福建的福日牌、南京的熊貓牌、四川的長虹牌、杭州的西湖牌、深圳的康佳牌,像西北這樣偏僻工業基礎並不強地區的陝西,都有黃河、海燕、如意三大品牌,甚至像甘肅還有長風牌。
那個時候佈局家電猶如是雨後春筍。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市場很快從產品的供不應求轉向產品過剩。面對產品過剩怎麼辦?都已是市場經濟了,不可能再有政府計劃安排銷售,家電廠商只能是在市場上找解決辦法。
當然辦法很多,其中最管用的就是價格。只要一降價,就能吸引很多顧客前來搶購!
眾多廠商已經依賴價格戰
動用價格手段來開拓市場,說白了就是打價格戰!很多廠商就是在家電普及的市場競爭中,形成了賣產品的思維。他們喜歡動用價格手段,比如降價、打折、促銷等等,這類手段都是降價或者是變相降價。因為,唯有降價這個手段最為直接,也最為有效,堪稱是立竿見影!
價格手段有效且高效,但副作用也是十分明顯。價格手段因為見效快,很容易產生依賴性。有人形容,就像吸毒一樣,只要一沾上就會成癮。一旦在市場再遇到波折,就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降價促銷解決問題。
家電產業如今是進入到成熟時期,與當年家電普及時期的市場規律和發展邏輯已經不同。在家電普及時期,價格適當做低有利於產業化、規模化。國內企業如何把洋教頭——外資品牌擠出國內市場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低價格形成的規模化優勢。
但是,以低價格為核心的價格戰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價格過低過爛,不擇手段,頻繁使用,一方面對於產業來說,形不成積累,廠家不能進行技術、裝置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低端產品長期盤桓市場,阻礙了使用者對高階產品的更新迭代,無益於產業的健康發展。
成熟市場拒絕挑起價格戰
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國內經濟那時還處於低水平,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還很弱,那個時候出現價格相對比較低的產品是可以理解的。如同當時的一句話,先滿足擁有,再進行升級迭代。可是,今天國內的消費能力上去了,為何還要去打價值戰呢?
在成熟市場還要打價格,根本原因還是在市場矛盾上,一方面是成熟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內卷已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搶奪市場份額,價格作為武器是最為現實的。在沒有增量需求情況下的市場競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價格解決問題。這種慣性思維已經深深紮根於廠商腦海中。
不過,今年在原材料漲價情況下,很多企業面對市場低迷,主流企業並沒有再繼續採取價格手段,這一點從行業資料上可以得到印證。市場銷量大跌了16個百分點,而銷售額才僅僅下跌2個百分點,這個剪刀差就說明了這一點。
成熟市場確實需要回復商業理性,不要那麼多不過一切的瘋狂。堅持自己的產品價值,堅持自己的商業價值,堅持自己存在的價值,是成熟企業的市場底線。現在已經過了掙快錢的時代,只有堅持長期主義才能使得企業和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