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
原標題:工作的邊界就是努力的境界
陳華
一直在想,如果一項工作很普通,門檻不高,大多數人都會做,應該如何區別做得優秀和做得一般呢?
清掏工蘇廣林用他最樸實的方式在這個維度給出了回答。
蘇廣林在工作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別人處理公廁異物卡堵時,是用電鑽打一個大洞,而蘇廣林則是在蹲坑排水管正上方鑽一個小眼。掏取異物時,小眼比大洞要麻煩得多,但好處是,小眼美觀,不會浪費材料。
其實,蘇廣林大可不必這麼“捨己為人”。用常規方法將異物取出完全符合常規的工作評判標準,但蘇廣林卻偏偏逾越常規,不惜給自己添麻煩,為的是在取出異物的同時不致造成工具損壞。
把必須做的事做好,把不是必須做的事也幹好,這種自我加壓、自我延長工作邊界的做法,在我看來,就是優秀與一般的區別。而這種邊界的遠近,也往往決定著一個人工作努力境界的高低。
我曾經在一次比拼“擦玻璃”的勞動競賽中看到,兩名選手都把玻璃擦得十分明淨,效果接近。其中一名選手在擦完玻璃後不僅把工具收拾得十分整齊,而且把掉落在地上的汙漬也擦得乾乾淨淨。就是這麼一個細節,讓高下立判。
現實中,總有一些人覺得,只要讓分內的事情基本完成,把上級交待的任務應付過去,一切就萬事大吉。至於如何創新,如何積極主動為單位、為服務物件著想,根本不願去想,也不會去想。更有甚者,“油瓶倒了也懶得去扶”,覺得跟自己沒關係。
殊不知,工作職責的界限在某些方面本就是模糊的,將職責的觸角延伸得更遠一些,把工作的標杆提升得更高一些,一個人離優秀就會更近一些,生命的厚度也更厚一些。
蘇廣林自我延長工作職責邊界的行為還有很多。比如,他最佳化清掏路線為的是節約時間;他提早清掏市場內、飯店旁的廁所,為的是不影響這些場所的經營;廁所頂棚漏水了,他會幫忙修好;髒東西掏走了,周邊還要 “三淨”;他的工作車是全車隊擦得最乾淨的……
把工作的邊界延長到如此遠的蘇廣林,他的境界還能說不夠高嗎?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