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選右上角“關注”即可。
有些群組變味了,最開始滿心期待開啟群組,沒成想會看到多種多樣的推銷,失望交織失落會削減熱情,何況有沉默是金的說法,話說多其實真不如少。
一、既然時過境遷也就已經物是人非,大家都忙,走動少了,感情就慢慢變淡了,即使拿起手機也突然意識到無話可說。
無論是同學還是親戚都會經歷各自的生活,或許就構成了三觀不同,三觀不同就會導致對世界的理解不同,體會到的意義將會大不一樣。曾經跟同學也好,跟親戚也罷,即使沒有處在同一個空間裡面也距離不遠,當初的生活節奏遠沒有現如今的生活節奏快,因此做著相差無幾的事情,即使思想有差異化也會趨向雷同。後來就會漸行漸遠,以至於千里傳音的打電話還找不回過往寫信的感覺,距離越遠,經歷越會不同,分歧就會油然而生,熟悉感就會被陌生的感覺替代。面對今非昔比的同學或者親戚,將會情不自禁感嘆:不是我們改變了時間以及空間,而是時間以及空間改變了我們。
二、交際圈沒有重合,各自有各自的交際圈,交際圈會遵循人以類聚,圈子既然不同也就很難強融,話題減少與其說是偶然,反倒不如說是必然。
不同的圈子就會成為無形的隔閡,混得好的親戚或者同學不想聯絡親朋好友;混得差的親戚或者同學不想被親朋好友聯絡。因此群裡時隔很長一段時間才出現廖廖無幾的發言,幾乎無一例外是自認為混得既不算好又不算差的同學。其餘大部分人會選擇潛水,能不冒泡就不冒泡,通常會閱覽群內的訊息,既不想說話又不知道說什麼,照此情形發展下去,共同語言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三、生怕會言多語失或者禍從口出,防備心在近些年來有增無減。
歷經社會的磨練,防備心就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見識過人心的險惡,不是曾經被同學欺騙過就是曾經被親戚或者朋友傷害過。因此就學會了明哲保身,即使對熟悉的人也會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生怕被利用或者陷害。生活會謹言慎行,不是不信任別人,而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曾經的有口無心,不是傻,而是單純。
結語:當人活到一定的歲數,將會喜歡清靜,不喜歡喧囂,群組的作用就是檢視親戚或者同學的近況而已,不屑於攀比以及不屑於炫耀,以至於圍觀都會成為一種煎熬,在必要的時候會把群組設定成免打擾。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謝謝支援,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
圖片源自網路,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