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週一渤
2021年11月30日凌晨2點多的火流星隕石在河南駐馬店市泌陽縣東南部的馬谷田地區落下,讓泌陽縣馬谷田鎮條山及其以南地區一時成了“網紅”,吸引了來自各地眾多的隕石愛好者或者想“一夜暴富”的人群,而近在咫尺、緊緊相連的條山鐵礦和下河灣冶鐵遺址卻是很少有人知道或者目睹過的。尤其是下河灣冶鐵遺址更是“養在深閨人未識”。說句實話,如果你跑了一兩天還沒有撿到隕石,那就到這裡看看吧,也算是一個補償,絕對對得起你的行程和付出。
下河灣冶鐵遺址位於河南省泌陽縣馬谷田鎮南崗村下河灣村民組東約30米處,這是一處迄今中國發現的內涵最豐富、儲存最完好,延續時間較長、且集採、冶、煉於一身的戰國秦漢時期的官營冶鐵遺址 。2006年5月該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這是國家花上百萬建設的下河灣冶鐵遺址保護中心。可見遺址的地位何其重要。
遺址地表採集的遺物有冶鐵古遺址數十處,爐渣、鐵塊、陶片等各類冶鐵遺存,不僅種類齊全,而且數量豐富,為我們瞭解遺址的文化內涵、堆積年代和性質提供了實物資料 。它的發現對於研究漢代經濟,軍事與文化史,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價值。使"世界冶金史中心在中國,中國冶金史中心在河南"的論斷更具有說服力。
在遺址東部和北部的斷壁上,目前仍暴露有鍊鐵爐6座。該遺址的鍊鐵爐至少應在100座以上,這麼大的規模不僅在中原地區,甚至在全國都十分罕見,它的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意義。
該遺址的年代應從戰國晚期開始,但冶煉遺址堆積的主體當為兩漢時期。與其他的冶鐵遺址相比較,下河灣冶鐵遺址具有顯著的自身特色。
遺址內的土地裡到處都是這樣的渣石土質。首先,下河灣遺址地理位置適中,環境優越。顯示出三個方面的優勢:臨近礦源,臨近水源,臨近森林。遺址東南的坡頭山、西南的條山和蠍子山以南的其他山脈蘊藏著豐富的鐵礦資源。臨近礦源,勢必便於採礦、運輸和冶煉。在下河灣遺址以南,發現有漢代採礦的礦區,當時採掘鐵礦分橫巷和露天兩種形式,坡頭山北部的一個山峰因在山頂大面積採挖已形成很大的一個凹陷坑。
在遺址區域內到處能見到這樣的冶鐵遺物(小心有人拾到冒充隕石騙人)
遺址南邊和東邊均被河流環繞。臨近水源不僅能為冶鑄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且也使得水力鼓風成為可能,此處很可能已經用河水為動力進行鼓風。遺址以南群山連綿,林木茂盛,可為冶鐵提供充足的燃料。
其次,下河灣冶鐵遺址規模龐大、延續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且儲存完好,這些都是其他冶鐵遺址所無法比擬的。從實地勘查的情況看,該遺址面積達23多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在河南省乃至全國範圍內所見到的冶鐵遺址中最大的一處。面積遠遠大於鞏義市的鐵生溝、西平縣的酒店和鄭州市古滎鎮的冶鐵遺址。遺址地表採集的遺物,不僅種類齊全,而且數量豐富,為我們瞭解遺址的文化內涵、堆積年代和性質提供了實物資料。
據說,這裡的土方就有被盜出售的,因為裡邊含鐵實在是太大了。遺址年代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歷時在四百年以上。從採集的遺物推斷,遺址的主要文化遺蹟為冶煉爐與熔化爐、不同型別的陶窯、居住遺存和灰坑、水井等。另外,由於遺址位於較偏僻的丘陵地區,交通不便,使得遺址儲存相對完好,其地貌尚未有較大的變動。文化堆積的厚度普遍在1.5米-3米之間,最深處可達4米多。
從散存的陶器殘片中,發現有零星的春秋晚期的喇叭形豆柄和鬲腿殘塊,這是該遺址發現的時代較早的遺物。戰國中晚期的陶質生活用具殘塊和建築材料如板瓦與筒瓦殘片等也有發現,但大量的還是漢代建築材料如長方磚、板瓦、筒瓦殘片及生活用器殘片。在冶鑄遺物中,石範和少量的熔爐殘塊,具有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特點,但大量的是漢代煉爐,熔爐與鼓風管殘塊。
再次,下河灣冶鐵遺址功能齊全,規格高。遺址附近發現的鐵礦和古代的採礦洞,洞中採集到的鐵斧、鐵鍁頭等採掘工具,加之在遺址內發現的大量的煉爐爐渣、鐵礦石和鐵礦粉以及熔煉爐的爐口、爐圈、爐壁殘塊和爐基座、大量的支柱,還有石範、陶範、鼓風管、鑄模、礪石等遺物,足以證明,該遺址應具備了採礦、冶煉、鑄造等多種功能,是當時南陽郡範圍內一處官營的手工業作坊。
2021年11月中旬,為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展示好泌陽古代冶鐵文化,泌陽縣文保部門將歷時2天才挖出來的一塊重達50噸的古代積鐵塊,從泌陽東高莊冶鐵遺址搬運至下河灣冶鐵遺址保護中心安置下來。
東高莊冶鐵遺址位於駐馬店市泌陽縣城東南17千米的馬谷田鎮東高莊自然村西北,2019年10至12月和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駐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泌陽縣文物保護所先後兩次對東高莊冶鐵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合計4100平方米。
第一次發掘發現有戰國晚期和漢代灰坑、灰溝、水井等遺蹟,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尤其是漢代遺蹟內發現有與生鐵冶煉有關的爐渣和鐵礦石,說明該遺址在漢代已出現生鐵冶煉活動。
第二次發掘比較重要的是發現了1座漢代生鐵冶煉爐、1座烘範窯、2處長方形和多處圓形高溫遺蹟。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爐渣、爐壁磚,以及少量陶範和鐵器。尤其是陶範的發現,說明該遺址是一處集生鐵冶煉和鐵器鑄造為一體的冶鐵作坊。從出土遺物特徵分析,其時代應在西漢中晚期至東漢晚期。
特別重要的是,該遺址發現的生鐵冶煉爐為半地穴式,其形制在國內同時期生鐵冶煉遺址中尚屬首次。尤其是爐前坑內發現的積鐵塊長4.6米,高2.05米,重達50噸,是繼鄭州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和魯山望城崗冶鐵遺址發現積鐵塊之後,又一次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