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傅碧霄 北京報道
從去年到今年,AI+生物科技投融資熱度不減。英國調研機構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已有880多家投資機構進入了這一賽道。
近期,國內外就有多家該領域的創新公司完成融資。10月,角井(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佈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由北京生命科學園創新投資基金領投,惟一資本共同投資。角井生物主要以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大分子藥物開發。11月,又有醫療AI企業武漢蘭丁智慧醫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2億元D輪融資,由阿里健康領投,以太投資跟投。美國的Generate Biomedicines公司也於11月宣佈了3.7億美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透過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快速發明各種蛋白質模式的藥物和療法。
不久前完成A+輪戰略融資的人工智慧企業上海天壤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於近日公佈了在蛋白質研究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進展,其自研蛋白質摺疊預測平臺在基於國際權威的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測試集中取得了國內最好成績。據悉,天壤A+輪戰略融資金額達到數千萬元級別,銀杏谷資本、善金基金參與此次投資。天壤取得的這一成果無疑將為國內AI生物科技賽道投資加熱。
獲國內最好成績
天壤成立於2016年6月。在成立之初,天壤就獲得了高榕資本領投、金狄投資跟投的天使輪融資。2018年8月,天壤完成了1.8億元A輪融資,由招銀國際和高榕資本共同領投,紫牛基金和挖財科技跟投,高榕資本也是天壤的天使輪領投方。
擁有複雜系統智慧研發能力,已服務於金融保險、城市執行、商業零售等多個行業。憑藉對複雜場景問題的解決能力,天壤於2019年開始進入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
“透過這些年的積累,我們已經掌握了一套解決複雜系統的核心技術,蛋白質解構預測其實也是一個複雜系統。儘管非常困難,但我認為技術還是要再往前走,去解決非常關鍵的、影響全人類的問題,而且我們有能力去做這樣的事。於是我們成立X-Lab這個部門,專門做生物領域的研究。”天壤創始人薛貴榮對《華夏時報》記者這樣說道,他指出,蛋白質結構預測是生物學的一個底層問題,如果解決了這一關鍵問題,很多疾病的治療都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歷時兩年半,天壤X-lab團隊研發的深度學習蛋白質摺疊預測平臺TRFold,在基於2020年CASP14(第14屆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蛋白質測試集的評估中,獲得了國內所有公開蛋白質結構預測模型中最好成績,僅次於DeepMind公司Alphafold2的成績,居全球第二。
天壤X-Lab負責人苗洪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研究蛋白質結構,有助於瞭解蛋白質的作用,理解蛋白質如何行使其生物功能,認識蛋白質與其複合物(包括小分子、多肽、其他蛋白質等)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無論是對於生物學還是對於醫學和藥學都非常重要。而AI應用於蛋白質結構領域,透過端到端的預測方式破解了之前傳統模擬方法所不能解析的一些結構,且置信度比較高,十分接近實驗結果,會極大加速生命科學各分支領域的研究,改進我們對於生命過程的理解。
據瞭解,AI應用於蛋白質結構研究,能在幾小時、甚至分鐘級預測出具有高置信度的蛋白質結構,而這在以前甚至要花費數十年時間。以天壤的TRFold為例,預測一個400氨基酸鏈的蛋白質結構,只需要16秒。
過去的兩年半中,天壤一直在蛋白質研究領域做底層技術工作。未來,天壤還將透過研究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構建更大的蛋白質作相互作用網路,進行蛋白質結構預測、蛋白設計、發現蛋白質藥物等工作,進而尋找精準的疾病治療新方法,並給予此項技術進行業務落地。
薛貴榮還對本報記者表示,希望更多方資源參與到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中來,尤其是算力資源。另外,資料方面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醫療機構、科技公司、製藥企業之間需加大協同配合。
800多家投資機構佈局
《華夏時報》記者在業內瞭解到,目前國內外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競爭十分激烈,技術的開源對於創業團隊來說,門檻反而有所提高,更需要有很大的技術突破才能在行業中擁有一席之地。
國外在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領先的機構公司有Deepmind、Baker Lab等。前不久,Deepmind創始人Demis hassabis宣佈成立的新公司lsomorphic Labs(同構實驗室),將聚焦AI對生命的基本機制的建模和理解,重構藥物發現的過程。而Baker Lab深耕生物科技領域,應用落地能力比較強。
在國內,除天壤之外,騰訊和中科院在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也多有建樹,其應用場景也主要集中在生物科技領域。
另外,AI應用於生物科技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英國調研機構Deep Pharma Intelligence釋出的一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利用AI技術實現藥物發現、生物標誌物開發和先進研發環境的企業,全球大約有300家,還有880多家投資機構入局這一賽道。其中,有21家為CRO(合同研究組織)企業,31家傳統藥企,以及29家科技化工公司。中國AI製藥企業佔比達到2.5%,即大概有7-8家AI製藥公司總部在中國。
市場規模方面,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釋出的一份報告統計顯示,全球藥物研發市場持續增長,2020年規模達19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萬億元),預計在2023年將達2168億美元。
醫療行業是最重要的人工智慧應用市場之一。艾瑞《中國AI+醫療行業研究報告》推測,到2022年,預計AI+醫療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元。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我國AI+醫療領域共發生了89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總計達175億元。今年1至10月,國內共發生27起涉及AI製藥領域的融資事件,融資金額達81.13億元人民幣(含IPO上市)。對比2020年融資輪次,2021年的天使輪和Pre輪融資事件佔30.8%,是2020年天使輪融資的兩倍,AI製藥投融資火速升溫。
今年8月,AI製藥企業星藥科技、晶泰科技已完成新一輪融資,其中晶泰科技此次融資4億美元,距離上次超3億美元融資還不到1年。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都有參與。
顯而易見,未來圍繞結構的蛋白質設計、藥物發現以及整個AI生物科技產業都將會成為吸引資本佈局的熱門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