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大利亞而言,不論是變推發動機,還是核電池,均不具備製造能力,因此澳大利亞要研發月球車,必然要仿製中國兩大核心技術,事實上是沒那麼容易的。美國宇航局也未必有類似的能力,因為在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宇航局也沒有在月面成功軟著陸過,所以美方對自己的變推技術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澳方要仿製這兩大技術,可就更不太可能了。
出品:國科瞭望臺(第4078 獨家首發)
12月8日,澳大利亞空間局釋出了最新登月訊息,提出與美國宇航局完成聯合登月、探月的方案,澳大利亞航天工業將研發一種小型月球車,而美國宇航局將提供運載火箭,將澳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本期國科瞭望臺就為老鐵們聊聊,美澳聯合登月要追趕嫦娥5號是否能行,以及美澳接下來可能會有什麼動作。
美澳聯合登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追趕嫦娥5號,美國宇航局提供火箭和相關技術,澳大利亞方面負責研發月球車。根據任務初步規劃,澳大利亞的月球車需要收集月壤,然後運送到NASA的裝置上,由NASA的返回裝置前往地球。澳方為該計劃撥款1.5億美元,但明白登月難點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亞的技術是不足以成功研發月球車。
我們從嫦娥五號任務可以看出,中國有兩大核心技術推動了嫦娥五號的成功,第一個變推發動機技術。嫦娥3號至5號,都使用7500N變推發動機,2008年4月,600秒長時間變推力發動機點火測試成功,登月任務才算有了眉目。從2008年開始算,到嫦娥3號在2013年登月,期間還花了5年時間。變推發動機和高空發動機不一樣,變推發動機是軟著陸的核心技術,可以讓發動機具備深度節流能力,輸出多種推力工況,可以說沒有變推發動機,登月是難上加難,這也是印度目前仍然無法成功登月的原因。
第二個核心技術是月面生存技術,月面夜晚時溫度會下降到零下183攝氏度,如果沒有核電池,月球車肯定會被凍壞。嫦娥4號、5號上都採用了核電池,因此能夠在月面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對澳大利亞而言,不論是變推發動機,還是核電池,均不具備製造能力,因此澳大利亞要研發月球車,必然要仿製中國兩大核心技術,事實上是沒那麼容易的。
美國宇航局也未必有類似的能力,因為在阿波羅登月之後,美國宇航局也沒有在月面成功軟著陸過,所以美方對自己的變推技術也沒有十足的把握。澳方要仿製這兩大技術,可就更不太可能了。本文由 @國科瞭望臺 獨家首發,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