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眼下阿富汗政局的風雲突變讓這個命運多舛的國家的未來再添諸多不確定性,但無論誰上臺,與他國保持經濟合作顯然已經成為全體阿富汗人的共識。而面對阿富汗人的這種合作誠意,作為地區大國的中國顯然也有予以積極回應的必要:
據阿富汗媒體報道,在阿富汗擁有重大礦業投資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已於近日表態,正在密切關注阿富汗局勢走向,並將在適時啟動艾娜克銅礦專案。
雖然阿富汗土地之貧瘠早已世界公認,但這種“貧瘠”顯然僅僅只是指農業意義上的——在礦藏方面,身處伊朗高原東部邊緣與喜馬拉雅山脈尾端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讓阿富汗完全足以“金庫”自詡:
據估測,阿富汗地下蘊藏的能源與礦產資源總價值足以超過3萬億美元。在已發現的1400多處礦藏中,僅煤炭儲量就有約4億噸,鐵礦儲量約為100億噸,除此之外還有銅金鉬礦3000萬噸、天然氣19.15萬億立方米,石油35.6億桶等等。
而在這些待開放的礦藏中,艾娜克銅礦就是其中最讓外界矚目的一個代表:據初步勘探結果顯示,此礦點礦石資源總量為7.05億噸,預計可生產銅礦1100萬噸,是目前僅次於智利埃斯孔迪達銅礦的全球第二大未開發銅礦。
那麼這樣一座世界級的“金礦”,為何是中國的礦業公司擁有開採權?
這其實與中國方面的超前戰略佈局眼光不無關係:
艾娜克銅礦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被發現,但之後因蘇聯入侵阿富汗等歷史原因而一直未能投入開採。直到2006年左右,為爭取早日讓該銅礦為阿富汗人民謀福利,同時也為自己尋找到穩定的收入來源,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新政府就在國際上公開為該銅礦開採專案招標。
但問題是彼時的阿富汗新政府才成立兩年不到,反恐戰爭正在阿富汗全境打得如火如荼。而根據阿富汗政府的招標要求和實際開採所需,國際應標者在30年的開採權限內,為該專案累計成本支出將達到100億美元,並且相當於“首付”的前五年一期投資就是至少30億美元起步。
所以在必合必拓等國際礦業巨頭看來,這個艾娜克銅礦實屬“高風險”專案,實在沒有什麼投資的必要。唯有由中冶集團與江銅集團組成的中國投標共同體迎難而上,一舉將該銅礦拿下。
五年之內的一期投資就必須先砸下至少30億美元,這筆買賣是不是做虧了?然而這其實正是中國的魄力與眼光的體現:
首先,在投入產出的衡量上,我國絕對能在這個專案中賺到大錢。
根據專案規劃,投產後的艾娜克銅礦的精煉銅產出規模將達到每年22萬噸,由此產生的總產值將達到至少12億美元/年。因此在30年的開採期限內,預計總產值將達到360億美元,與之相比,100億美元的總成本開支顯然完全值得;
其次,擁有該銅礦,將極大提高我國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緩解我國銅資源稀缺危機。
作為當下世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每年的銅金屬消耗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噸,佔世界總消耗量的50%。並且隨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逐步崛起,電動汽車正成為我國的新興銅金屬消耗大戶:據專家估算,一輛電動汽車的生產需要消耗至少80公斤的銅,以我國的電動車產能來看,這個銅消耗量將達到每年至少100到130萬噸的規模。
而問題在於,中國的銅礦產量在世界上卻只佔了10%,這也使中國不得不每年從西方資本手中耗費大量外匯進口銅礦,能夠在自己國門邊上擁有這樣一個世界級銅礦,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
最後,該專案在政治上的價值更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據估算,投產之後,艾娜克銅礦的產值將佔到阿富汗2006年GDP的47%,並將為阿富汗提供至少1萬個直接工作崗位。而該銅礦的產能是100%掌握在中國手中,換句話說就是,一旦順利投產,中國將成為阿富汗最大的“金主”之一。
再聯想到我國正在大力提倡的“一帶一路”倡議,若能以艾娜克銅礦為突破點,換取到阿富汗政府進一步允許中國企業在阿投資的信任,並最終讓阿富汗心悅誠服的加入到“一帶一路”合作中來呢?
很顯然,在艾娜克銅礦合作專案上讓彼此都能受益,這顯然遠比只用嘴巴幹講中阿友誼,更能促進中阿友誼的穩定與進步。
而在阿富汗塔利班取代前政府的當下,這種政治上的積極意義就更加突出:
阿富汗塔利班一樣也要吃飯花錢,而鼓勵外國資本進入阿富汗投資更有凸顯阿塔“合法政府”的意味在其中。
因此對於我國而言,掌握艾娜克銅礦的開採權,並且及時的對阿富汗方面表達願意進一步投資的積極訊號,這就足以讓我國掌握與阿塔打交道時的主導權。這樣既能確保我國西部邊境的穩定,也能讓我國不知不覺中進一步掌握國際社會與阿塔打交道時的主導權,在美國帶頭掀起國際反華惡潮的時代背景下,其積極意義更顯重大。
在中冶集團將適時啟動艾娜克專案的訊息傳出之後,就有阿富汗網友激動地表示這將使他們擺脫失業,但我們想說的是,中國在艾娜克銅礦上的超前佈局所擁有的歷史意義,將遠超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