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8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領銜研發的的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此前稱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獲得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結果為陽性,同時伴有進展為重型COVID-19危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歲,體重≥40 kg)患者。
此獲批標誌著中國擁有了首個全自主研發並經過嚴格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藥。
張林琦教授表示:“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的獲批,為中國帶來了首個新冠治療特效藥。這一聯合療法在國際多中心試驗中展現了優異的安全性和保護性,是至今為止在全世界範圍內唯一開展了變異株感染者治療效果評估並獲得最優資料的抗體藥物。該抗體聯合療法為我國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治療手段,充分展示了清華大學在抗擊傳染病領域的深厚積澱與技術儲備,以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擔當與能力,為我國乃至全球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非常榮幸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及騰盛博藥在基礎、臨床和轉化研究等方面的高質量合作,取得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優異成績,下一步將繼續研究單抗聯合療法在高危和免疫缺陷等人群中的預防作用。”
此次獲批是基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援的ACTIV-2的3期臨床試驗,包括847例入組患者的積極中期及最終結果。最終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能夠降低高風險新冠門診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80%(中期結果為78%),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截至28天的臨床終點,治療組為零死亡而安慰劑組有9例死亡,並且其臨床安全性優於安慰劑組。同時,無論早期即開始接受治療(症狀出現後5天內)還是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症狀出現後6至10天內)的受試者,住院和死亡率降低均顯著降低,這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長的治療視窗期。
僅不到20個月的時間,清華大學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及騰盛博藥合作,將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從最初的中和抗體分離與篩選迅速推進到完成國際3期臨床試驗,並最終獲得中國的上市批准。這一成就是中國與全球一流的科學家和臨床研究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包括支援ACTIV-2國際臨床研究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以及領導ACTIV-2臨床研究的艾滋病臨床試驗組(ACTG)。
在藥品研發過程中,鍾南山院士帶領廣州實驗室團隊做出了突出貢獻。鍾南山院士主持開展了安巴韋單抗(BRII-196)和羅米司韋單抗(BRII-198)在中國的2期臨床研究,並牽頭論證和推動了藥品在我國的緊急救治工作,進一步驗證了藥品在中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據悉,鍾南山院士帶領的廣州實驗室團隊正在主持開展安巴韋單抗(BRII-196)和羅米司韋單抗(BRII-198)用於預防的研究工作,推動在疫苗反應欠佳人群中的預防使用。
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劉磊表示:“從疫情一開始,我們就定下了科技抗疫的目標。我們的研究團隊成功從新冠康復期患者的血清中提取了一對高活性的中和抗體,為後續開發這一抗新冠病毒藥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很高興能與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團隊及騰盛博藥公司合作,為中國首個抗新冠病毒藥物貢獻出智慧和經驗。我們希望在廣大科研工作者和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可以早日戰勝新冠疫情。”
騰盛博藥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羅永慶表示:“我們為實現這一重要里程碑感到興奮,並正努力推進中國新冠患者對這一聯合療法的可及性。這一成就證明了我們一直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加快傳染病領域的全球創新,以高效、科學、嚴謹和優秀的成果來填補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作為一家在中美兩地運營的跨國生物技術公司,我為騰盛博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感到自豪。同時我們也不遺餘力地助力中國在複雜多變的新冠疫情中科學應對,滿足我國新冠患者的臨床需求。”
關於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此前BRII-196/BRII-198)
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是清華大學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及騰盛博藥合作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康復期患者中獲得的一對非競爭性新型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病毒2(SARS-CoV-2)單克隆中和抗體,特別應用了生物工程技術以降低抗體介導依賴性增強作用的風險,並延長血漿半衰期以獲得更持久的治療效果。
2021年10月,研發團隊已完成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此外,研發團隊正在全球其它成熟和新興市場積極推進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的註冊申請工作,首先確保在開展過臨床試驗的國家以及在獲得高效治療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國家推進市場準入。研發團隊還將在中國開展進一步研究,旨在評估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免疫抑制人群中的預防免疫增強作用。
針對中國近期出現的由“德爾塔”(Delta)變異株引起的新冠疫情,騰盛博藥自2021年6月,透過與中國政府部門和醫院合作,捐贈了近3,000人份的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涉及廣東省、雲南省、江蘇省、湖南省、河南省、福建省、寧夏自治區、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青海省、貴州省及遼寧省,救治了近900例患者,成為全球最大患者群體接受治療,並受到廣大醫護人員認可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為一線抗疫做出了重大貢獻。
關於ACTIV-2 3期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對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的上市批准是基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援的ACTIV-2 試驗(NCT04518410)3期的中期及最終結果。最終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這一聯合療法使臨床進展高風險的COVID-19門診患者住院及死亡複合終點降低80%,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截至28天的臨床終點,治療組為零死亡而安慰劑組有9例死亡。未觀察到新的安全隱患。
2021年10月4日公佈的中期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使臨床進展高風險的COVID-19門診患者住院及死亡複合終點降低78%,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未調整,單側檢驗P值<0.00001)。在症狀出現後5天內接受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治療的受試者中,有2% (4/196)進展為住院或死亡,而安慰劑組為11%(21/197)。同樣,在症狀出現後6至10天接受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治療的受試者中,有2%(5/222)進展為住院或死亡,而安慰劑組的受試者中,這一比例為11%(24/222)。該分析還顯示,治療組在28天內無死亡,而安慰劑組有8例死亡。在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治療組中,3級或以上的不良事件(AE)少於安慰劑組,分別為3.8%(16/418)和13.4%(56/419),未觀察到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SAE)或輸液反應。
這項研究在全球多個臨床試驗中心開展,包括美國、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和菲律賓。研究包含了2021年1月至7月全球SARS-CoV-2 變異株快速出現期入組的患者。作為本研究的一部分,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的臨床有效性資料也將按病毒變異株的型別進行評估。目前的體外嵌合病毒實驗檢測資料表明,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對廣受關注的主要SARS-CoV-2 變異株均保持中和活性,包括:B.1.1.7 (“阿爾法”, Alpha)、B.1.351 (“貝塔”, Beta)、P.1 (“伽馬”, Gamma)、B.1.429 (“伊普西龍”, Epsilon)、B.1.617.2 (“德爾塔”, Delta)、AY.4.2 (“德爾塔+”, Delta Plus)、C.37 (“拉姆達”, Lambda) 以及B.1.621 (“繆”, Mu)。針對B.1.1.529 (Omicron)變異株的測試目前正在進行中。
文字來源:清華大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