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夥伴讓機哥給推薦一些爽快的單機手遊。
結果找了一圈,發現手機上已經很少有純粹的單機大作了。
品質還不錯的,多數也是小而美的獨立遊戲。
機哥感覺單機手遊大作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想起當年,手機上還能玩到《刺客信條》和《波斯王子》這樣的頂級大作。
對了,這些遊戲好像都是那個Gameloft做的吧。
臥槽,不說不要緊,機哥已經好久沒有聽到它的名字了。
當年出品必屬精品的Gameloft去哪了?倒閉了嗎?
機哥開啟應用商店搜尋,發現它並沒有消失。
只是開發者頁面上擺在最前面的遊戲,已經是好幾年前的老作品了。
左邊AppStore裡的戰爭星球是2017年發行的線上手遊。
右邊GooglePlay裡,放在第一個的狂野飆車9稍微新一些,但也已經是2019年的作品了。
沒想到曾經稱得上手機遊戲之光的Gameloft,也沒落了。
青春回憶
機友們還記不記得自己玩的第一款Gameloft遊戲是什麼?
對機哥來說,腦海裡搜尋到最早的記憶還是功能機時代的Java遊戲。
(來源:B站@lover錫)
人手諾基亞的時代,大多數人對好遊戲其實沒有什麼概念。
家裡有高配置電腦或者遊戲主機的人其實挺少的。
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居然能玩上當時的3A大作……的手機版。
由於Gameloft和育碧兩家公司的創始人是親兄弟關係。
所以當時Gameloft能拿到當時育碧最炙手可熱的遊戲IP。
比如經典的波斯王子。
雖然說Java的畫面表現力有限,與主機平臺上的波斯王子肯定是沒法比的。
但在細節上和遊戲性上,手機版的波斯王子其實一點也不差。
就拿《波斯王子:武者之心》來說,Java雖說變成了一個橫版卷軸的形式。
但是在平面裡還是做出了很多帥氣的飛簷走壁動作。
而且充分利用了當時直板機的數字鍵盤,不同的跑酷動作需要按不同的數字鍵,甚至組合鍵。
玩起來還是有一些操作性和爽快感的。
機哥還記得,當時大多數Java遊戲的畫面動作的流暢度都不太高。
印象裡能排第一梯隊的,《波斯王子》系列算是一個,另一個是《刺客信條》系列。
當然,這倆都是一家人,Java時期甚至連玩法都是差不多的。
其實除了這些大IP改編作品,Gameloft也有一些不錯的休閒作品。
以前機哥最喜歡玩的就是一款叫《磚塊破壞者》的遊戲,也有翻譯成《豪華打磚塊》的。
這遊戲看著不起眼,但玩起來是真的上頭。
道具非常豐富,關卡的設計互動也非常優秀。
尤其適合在宿舍躲在被窩裡玩,能一直打到手機沒電。
這幾個遊戲可能年代有些久遠了。
但是下面機哥要講的這個遊戲,橫跨了功能機和智慧機兩個時代。
絕對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那就是《狂野飆車》系列。
其實最早的狂野飆車全名叫Asphalt: Urban GT,最初翻譯為《都市賽車》。
玩法上還是比較接近極品飛車系列的。
但在手機平臺上,它的表現可以說是驚豔的,尤其是後來出的3D版。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款賽車遊戲用Java做出3D效果,能開真實品牌的車輛,能漂移能開氮氣,甚至還能切視角。
這對一個喜歡賽車的男生來說,這吸引力無敵了。
現在機哥看到都市賽車的封面,還是會心潮澎湃。
後面的事情機友們應該也都瞭解一些。
智慧機時代到來後,狂野飆車系列也一直都是手機必備的遊戲之一。
後續的作品畫面更酷炫,為了適配觸屏智慧機的操作,在玩法上也做了一定的變化。
比如用滑動操作來漂移,在賽道里加入可收集的氮氣,更豐富的賽道特技動作,還有破壞系統等等。
雖然這已經脫離了傳統的賽車遊戲,把走線以及油門剎車控制全都拋到腦後。
但誰在乎呢?手機上玩遊戲,爽就完了。
業界領先
前面機哥說了一些由Gameloft出品的回憶向遊戲。
但其實這家公司在技術上也相當領先。
最巔峰的時候,它家的《刺客信條》和《近地聯盟先遣隊》兩款遊戲。
同時成為了iPhone 3GS的效能演示遊戲。
說明它們在畫面表現力上,是當時的業界翹楚。
在遊戲的玩法上,Gameloft也算的上是理念先進,絲毫不拘泥於手機的限制。
比如《近地聯盟先遣隊》,機友們應該更熟悉它《N.O.V.A.》這個名字。
這可以說是智慧手機上比較早的FPS遊戲之一。
當時就已經採用了虛擬搖桿移動,滑動控制視角的經典操作模式。
相信經常玩吃雞手遊的機友肯定不會陌生。
第二年,iPhone 4釋出後,這款遊戲很快就更新了支援陀螺儀控制的版本。
可以說當時的Gameloft就是手機遊戲最強廠商。
想體驗智慧手機最新的技術,找Gameloft。
想在手機上玩任何一種型別的遊戲,還是找Gameloft。
(眼神好的機友找找有沒有你的回憶)
沒錯,Gameloft幾乎把遊戲界所有成功過的型別都搬到了手機上。
想玩第一人稱射擊,除了前面提到的《N.O.V.A.》。
還有《現代戰爭》和《兄弟連》。
科幻、現代、二戰,喜歡哪個玩哪個。
如果想玩開放世界型別的,有《孤膽車神》和《背刺》。
還有美國西部背景的《六發左輪》。
動作遊戲的話,除了喜聞樂見的《刺客信條》,還有《斯巴達英雄》。
甚至,想在手機上玩MMORPG網遊,Gameloft還有《混沌與秩序》。
同樣的,這款遊戲還有同世界觀的衍生卡牌對決遊戲。
說到這裡,不知道機友們有沒有感覺到一絲不對勁。
沒錯啦,Gameloft的這些作品其實都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模仿物件。
從這些遊戲釋出的時間上也可以找到端倪。
比如《N.O.V.A.》系列就有模仿《光環》的嫌疑。
另外兩款第一人稱射擊類,其實也是針對《使命召喚》系列的現代和二戰兩個分支。
機哥說句誇張的話,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大作,Gameloft都有相應題材的作品與之對應。
這種策略確實讓Gameloft大獲成功。
2016年其遊戲總下載量超過10億,2017年蟬聯App Store與Google Play雙平臺總下載數量第一。
這種模仿的行為其實也得到了很多單機遊戲玩家的鄙視。
比如,有人專門建立了一個“山寨之王gameloft”的貼吧。
還有人將Gameloft有抄襲嫌疑的遊戲與它們的山寨物件一一羅列。
當然啦,在遊戲創作上,其實是沒有玩法抄襲這種說法的。
雖然Gameloft的很多遊戲都有題材碰瓷的問題,但是考慮到不同平臺以及很高的完成度,已經算是非常良心了。
在2011年,用一臺手機就能玩上一款類似GTA的遊戲,現在想起來都還是有些不可思議。
退一步說,那些涉嫌山寨的作品也都不是粗製濫造的坑錢貨。
想玩同樣品質的手機遊戲,對不起可能僅此一家。
況且,這些遊戲的遊玩體驗還是在手機上不曾有過的。
模仿市場上成功的案例,再以較高的完成度和微創新佔領新的市場。
這種模式在很多領域都是可行且成功的。
時代眼淚
被人罵山寨的公司,很多還活得好好的。
為什麼技術實力那麼強的Gameloft卻沒落了?
機哥在各種平臺上搜索Gameloft的內容。
很多回憶影片下的評論,都會提到被惡意收購這件事。
從2015年末開始,法國媒體巨頭Vivendi開始大量購入Gameloft的股份。
最終持有其超過30%的股份,根據規定對Gameloft發起了強制性要約收購。
由於Vivendi先前有搞垮北方暴雪(開發暗黑破壞神的團隊)的前科。
因此惡意收購這件事,也就成為了玩家口中Gameloft沒落的最主要因素。
不過在機哥看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我們很少會從遊戲付費的角度去思考。
機友們想一想,你們玩過的Gameloft遊戲是不是從某些平臺下載的破解版?
就算是現在,還有人可以毫不猶豫給手遊充個648。
卻認為花百十來塊買個單機遊戲很貴。
問題就出在這裡,買斷制付費一方面是Gameloft從育碧那裡帶來的單機遊戲基因。
另一方面也是當時行動網路資費比較高,聯機手遊暫時還沒有發展起來。
後來流量資費已經不再是問題,免費遊玩道具收費的聯機手遊迅速崛起。
事實證明這種模式也更能讓玩家付費。
機哥就記得,當年《部落衝突》火了之後,買斷制的單機遊戲就開始慢慢變少了。
大家也更愛在手機上玩一些有聯機屬性的手遊。
那也正好就是Gameloft開始沒落的時候。
所以關於惡意收購的問題,其實是Gameloft衰敗導致股價腰斬在先。
才有後來的Vivendi趁虛而入,低價撿漏。
當然啦,被收購之前Gameloft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他們也做了一些改變。
比如搞搞IP合作,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小黃人快跑》,也同樣借鑑了很多跑酷遊戲。
再有就是將還在運營的遊戲轉為免費,並加入道具收費和廣告。
這就導致了原來的玩家頻頻抱怨它”又肝又氪“,吃相難看。
(狂野飆車8轉為道具收費)
新遊戲也全面轉向免費,為此他們還成立了很多新的工作室。
全力開發更多符合新時代市場消費習慣的遊戲。
但很可惜,Gamloft的擴張很快就得到了惡果,2015年內,他們就解散了全球範圍內的7家工作室。
之後,它也就慢慢變成了一個回憶裡吊打一切,但現實中卻消失了的神奇廠商。
但話說回來,今天我們回憶Gameloft的美好,可當年卻沒有什麼機會給它回報。
當然,一方面可能是經濟上不允許,一方面也可能是沒有支付的途徑。
今天我們都知道遇到良心廠商,一定要掏出錢包讓它活下去。
只是好像再也找不回那時候等待遊戲安裝的激動。
或許,我們懷念的只是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