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鋼的琴 (2010)
影片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透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透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影片以一種積極樂觀、充滿喜劇幽默與詩意的“語調”來講述這個現實悲劇的故事,導演讓我們看到了“鋼的琴”所象徵的工人階級在沒落中自我救贖的精神。小人物大夢想,那個鋼琴對於父親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既然婚姻失敗、事業無成、養兒無望,那我們就一起來造一架鋼琴吧!
二、十二公民 (2014)
影片講述了當代中國一個由富二代“殺人案”引發了最為激烈的法庭智斗的故事。
很難想像中國接棒室內劇的文字改編創作,非常驚喜。話劇式的表演,電影式的排程,細節處見真章,編導功力不容小覷。將成熟的經典劇作放置在中國的體制背景下進行挖掘,愚民群像中的個體剖白非常本土化,包括對父權機制的盲目崇信、北京土著獨有的地域性歧視、反右風暴中的遭難履歷,真實感生活感極強。
三、百鳥朝鳳 (2013)
影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
《百鳥朝鳳》拍的是兩代嗩吶藝人為了信念堅守產生真摯的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的故事,講的是對匠人精神的傳承。縱觀當下,商業電影層出不窮,在這個看資料的時代,票房數字矇蔽了電影人的熱情,《百鳥朝鳳》作為一部文藝電影,它真正能夠引起國人共鳴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個以匠人、匠心、匠品為根本對傳承的堅守。
四、團圓 (2010)
影片講述了一個退伍的國民黨老兵晚年重回上海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卻讓妻子現在的家庭產生劇烈震盪的故事,折射海峽兩岸的“團圓”主題。
團圓的悖論,在這三個老演員的身上刻畫得淋漓盡致。相比之下,可以製造更多戲劇衝突的子女輩的刻畫就相對少了很多。除了家庭會議一場戲,基本上沒有著墨,這也是電影的缺陷,使得他們成了模糊的背景。但是,只要有這個故事本身,就值得一場好電影了。
五、圖雅的婚事 (2006)
影片講述了蒙古族婦女圖雅迫於生活的艱辛,帶著殘疾的前任丈夫巴特爾一起徵婚的故事。
其實這部電影得金熊獎很正常:平凡小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品質,樸實的鏡頭,不露痕跡的表演,純粹的民族文化景觀。事實上這的確也是這部電影動人的地方。
六、可可西里 (2004)
影片講述了記者尕玉和巡山隊員為了保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態環境,與藏羚羊盜獵分子頑強抗爭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故事。
在這裡,你留下的每個腳印都有可能是人類留下的第一個腳印。可可西里,生死,善惡,暴力,血腥。那裡不屬於人類,更不屬於女性。一句“好姑娘多得很”,說得多麼可笑,卻讓我笑不出來。可可西里,他們用最堅定的毅力奮鬥在生命的禁區,唯信仰作伴,用我們無法想像的意志生存。
七、那山那人那狗 (1999)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那山,有水墨畫的留白美;那人,傳統中國人的民族情感;那狗,人情味兒。故事簡單,影片卻如裝幀精緻的藝術品,像好茶,慢慢品,一部男人看了都會流淚的作品。
八、心迷宮 (2014)
影片講述了中國某偏遠村莊裡,因為一具莫名出現的屍體而引發的一連串離奇怪事的故事。
劇本真是驚喜。如此群戲能這樣流暢地自圓,已實屬不易;時間線打散卻又讓觀眾能輕易縷清而不顯雜亂無章,確是匠心別具地精巧。開場即驚豔;結尾父子對峙戲太棒。當然,為過審加上的那行字幕讓人齣戲,不過相信以後會更好。
九、烈日灼心 (2015)
影片講述了三個身份各異的結拜兄弟共同撫養一個孤女,在巧合之下牽扯出一樁陳年大案的故事。
故事線的推動很有節奏,把懸疑和警匪、人物形象挖掘處理得比較合理而均衡,導演延續了一貫的品質和口碑,烈日灼心,燒灼的是幾顆負罪之心。從頭到尾看下來,140分鐘的電影基本沒有冗長的拖沓感,精彩片段很夠看,三個影帝確實演技不錯,眼神裡情緒很足。
十、暴裂無聲 (2017)
影片圍繞一個孩子的失蹤展開,講述礦工父親追尋孩子蹤跡的過程中,透過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延展出中國真實的面貌、冷暖色差的故事。
《暴烈無聲》抓住了一個群體不同階級的失聲,詮釋了他所理解的暴力。他會使用很多意象元素,用於暗示或隱喻。這是新導演常做的事,這跟老導演的成熟穩重不同。有些人覺得簡單、幼稚,可這恰恰代表了導演眼中的世界,用他們最尖銳敏感的眼睛。
歡迎補充留言!
本期分享就到這裡,記得點贊、關注呀!